克拉斯・布許曼《當死者說話時:犯罪迷必讀!最緊張懸疑的第一手真實案件,看資深法醫如何抽絲剝繭,為死者發聲》

(評分:7.0)

 

原名:Claas Buschmann《When the Dead Speak》(2021)

 

(本文為MOOK墨刻出版合作之書評,經OKAPI審核後確定於「博客來偵探社」專欄刊登。很開心順利刊登書評,在此感謝墨刻的邀稿合作!也歡迎想要做類型小說/社會議題/歷史等相關書評宣傳的各家出版社朋友來找我合作喲!^0^)

 

▲在地鐵豎井中發現一隻木乃伊的腳,是發生了什麼事?

▲一個健康的年輕女人約會後卻離奇死亡?

▲要把死去的妻子運送到遠地的男人,必須隱瞞什麼?

▲無論是悲劇性事故、暴力還是生病,法醫都能釐清死者的死因。

 

當生者有所隱瞞,死者就會說話;

而破譯死者的語言,正是法醫的工作。

 

對克拉斯.布許曼來說,每天站在屍體面前恰恰是他的日常工作。

關於這個人什麼時候死的?是自然死亡、意外或甚至謀殺?

他每天都在調查這些問題,從而為調查死亡做出決定性的貢獻。

 

在這本書中,克拉斯‧布許曼講述了自己作為法醫的職業生涯中

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以及最令他感動的案例。

除了平時待在解剖室,他也經常前往案發地點,

在警察的陪同下對屍體進行勘驗。

 

即便所有案例都能在書中準確地得到澄清,問題仍存在。

作者以法醫的第一人稱形式講述自己的經歷,

同時述說他和警察、護理人員等其他貢獻者的感受。

 

我的墨刻出版《當死者說話時》書評OKAPI刊登紀錄!

 

標題:「死者教導生者」,他是在犯罪現場推動社會正義、關懷世人的仁者法醫──讀《當死者說話時》

作者:喬齊安(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文化內涵、社會議題的深度觀察。)

 

如果你住在德國,假日前往酒吧喝點小酒,想要融入當地,與老闆和其他客人通常一起收看、討論的會是德甲足球聯賽。然而週日晚上有時候會出現罕見的例外──大家會一起收看的是《犯罪現場》(Tatort),這是一部1970年代開始播出,至今已超過一千集的影集。

 

《犯罪現場》之所以受到德國人喜愛,在於劇情時常刻劃德國歷史、社會問題,有趣的是,早在全球聞名的美劇《CSI犯罪現場》跑去邁阿密與紐約之前,《犯罪現場》就已經設定每週的故事發生在不同的德國城市,安排不同的主角警探與團隊辦案,可說是舉全國刑事系統之力構成的經典長青IP,往往在播出前引起該城市的鄉親父老奔相走告,台灣的OTT平台也引進過其中的《柏林犯罪現場》。

 

不過,即使週日晚上聚集親友配啤酒收看一集90分鐘的《犯罪現場》已成為德國人的休閒傳統,但劇集拉得太長,也造成水準參差不齊,因此後來網友們習慣在推特上一起吐槽劇情,反倒成為這部戲能在網路世代持續維持熱度的原因。而這部戲裡的角色描寫,也形塑了德國人對於刑偵執法人員的刻版印象。資深法醫克拉斯.布許曼(Claas Buschmann)在他的暢銷著作《當死者說話時》就告訴讀者:「假的!都是假的!」

 

布許曼平常會協助司法機關進行兇殺案的醫學分析,以及釐清自殺或醫療事故的真相。他在書中顛覆讀者對德國法醫的錯誤想像,好比說《犯罪現場》裡那名古怪的法醫,觀眾已經習慣看到他對一具屍體稍加檢查,就準確地將死亡時間和死因告訴探長。布許曼說:「死亡時間是下午1點26分?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事實上,根據屍體腐爛的程度,法醫只能判定出死後「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絕對不可能精確到幾時幾分。

 

那電視上的法醫還有什麼地方做錯了嗎?布許曼指出,《犯罪現場》裡的法醫似乎總是一個人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幹活,圍繞著詭異的氣氛,甚至在屍體旁邊吃麵包。然而,德國其實規定屍檢時要同時由兩名醫生進行,而且他們會在有正常照明與窗戶的地方工作。

 

此外,戲劇與小說很喜歡呈現警察與法醫在犯罪現場大剌剌討論案情,這樣比較有張力。但布許曼說,如果法醫在現場提供意見,卻在解剖後又修正了原本的推理,對警方偵查只會造成困擾,因此他們不會太早討論細節。又或者,戲裡常見解剖完,被害者家屬掀開白布痛哭的畫面,實際在解剖室裡進出的法醫,是不會有機會跟家屬打交道的。

 

那麼,現實的法醫生活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事?他們的工作又對人們有什麼幫助?布許曼認為:「法醫學一直都像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雖然接受屍檢的死者並不多,但是在解剖台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社會上的人們都經歷了什麼。他們是怎麼死的?身體健不健康?承受了哪些心理負擔?」藉由他與他的同行經歷,我們得以踏入真實的德國犯罪現場,以及認識有別於文創娛樂作品呈現,真正的德國社會現況。

 

布許曼的導師兼好友、德國知名法醫麥可.索寇斯(Michael Tsokos)在著作《死亡有百萬張臉》(2013)裡說明:法醫學起源於德國,德國在19世紀初進入工業時代後,事故、自殺與犯罪行為增加,促使許多大城市設立了驗屍所,也奠定現代法醫學的基礎。在德國的法醫學研究所裡進行的研究之多,重視實務的程度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所不及的。目前世界各國的學者想要得到更高的聲望與肯定,都會來到德國法醫研究所留學與交流。

 

而讀者藉由閱讀位居頂尖殿堂的德國法醫著作、論文,也能獲取最先進扎實的知識,例如2020年初夏,布許曼與索寇斯在肺炎疫情封城時,觀察到輕生者的特殊現象,他們合作發表的論文引起全球關注:許多輕生者莫名確信自己感染病毒,或認為疫情蔓延的話自己一定會被傳染而死,而紛紛選擇自殺──這種COVID-19恐慌症顯示出社會性孤立、媒體的報導對於心理狀況不穩定的人來說有很大的危害。於是,他們呼籲政府當局必須重視居家隔離者的心理健康。兩位專家身體力行實踐了──法醫學之於生者的貢獻。

 

(因轉載篇幅有限,剩下的一半多內容就再麻煩大家進入OKAPI的專欄連結點閱觀賞了,非常感謝!)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