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憎惡的請求》  

 

(評分:7.0)

推理評論家 喬齊安、哲儀、詭思 好評推薦!

 

原名:《憎悪の依頼》(1982)

 

 

挑戰極限再極限——不寒而慄的犯罪!

 

我的心裡有個祕密。

但,我說不出口,只因一旦……,所有的一切都將瞬時崩解——

  

巨匠松本清張輾轉紅塵以滄桑之筆,道盡人世間無奈

  

嫉妒與虛情假意、徒有光鮮外表的品、苦苦尋覓卻再也回不來的過往歲月

推理就是人生、就是社會上的真實百態

  

收錄「點與線」時期清張最堅實的十篇珠玉極品,讓人喟歎唏噓,久久不能自已

  

我殺了片倉,原因是一筆九萬圓的金錢糾紛。

—─判決書上是這麼寫的,但實際並非如此。

片倉不過是個工具,是我對背叛者的復仇罷了。

為了報復那個將我的深情玩弄在掌中、可恨的女人,

我聘請了片倉去接近她,好讓她也嘗嘗被玩弄的滋味;

之後,計畫一切順利,那女人似乎已經陷入了片倉的情網中,

然而,隨著進展一片大好,我的心卻開始焦燥不安……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會如此痛苦?

計畫的毀壞,就從這時候開始了……

 

 

本作本來新雨編輯天恩是有邀請我寫一篇推薦序的,但很不好意思,剛好這個月太忙與出國一陣子,來不及在期限內交稿,最後只有掛名推薦。趁著看完書不久記憶猶新、而且實在太久太久(天啊六年了!)沒在部落格上發表關於清張大師的作品書評了,這本短篇集也不算太難寫,就還是把握時間趕快發表書評出來囉!《憎惡的請求》原先在2008年四月出版過中文版,在新雨2015年下半年重新與日方續約全套清張作品後則邀請設計師設計封面,並修訂過內容後推出全新的版本,而第六部登場的新衣質感作就是這部《憎惡的請求》!

 

初版《憎惡的請求》在1982年以新潮文庫版本面世,時間已經是清張逝世的十年前,但若因此以為本作是大師創作生涯中後期的作品便也會有所誤解了。實際上本作收錄的十篇作品最初是發表在1957年的週刊新潮雜誌上,內容更為陽春。當年的清張正好也在《旅》雜誌上連載著隔年出版單行本後引爆「社會派」風暴的長篇處女名作《點與線》!換句話說,本作與長篇三大名作《點與線》、《眼之壁》、《零之焦點》同為見證巨匠松本清張影響日本至今的「清張文學」之創作生涯初期精華!在社會派三部曲都聚焦於推理小說形式的狀況下,擁有十篇題材、類型更為豐富,內容甚至包含純文學、半自傳、懸疑小說、愛情小說等多元表現形式的《憎惡的請求》更能夠展現清張那無與倫比、包山包海的豐沛創作能量與文學世界觀。所以我以「十全大補帖」來形容這本書,本作絕對是能夠迅速理解早期清張作品風格的「懶人包」,很值得入門的讀者嘗試!以下,也就十篇收錄作品分別各自剖析一番。

 

〈憎惡的請求〉

起訴書裡記錄著我殺人的原因是因為外借的九萬圓。但那只是我的供詞。沒有人能知道真正的犯罪動機……

 

表題作,題名便令人感到好奇,也確實是完全清張風的動機逆轉式作品。清張多篇犯罪型作品的動機設定都很出色。28歲的平凡上班族「我」與24歲的事務員佐山都貴子間的交往,在「我」逐漸迷戀上女孩後,卻發現始終不讓他有身體上更進一步接觸、只給予朋友待遇的佐山只是在愚弄他,滿腔怨氣的「我」決定委託花花公子朋友川倉甚太郎去誘惑、報復這個高傲的女人。川倉的報告顯現進展很順利,但為什麼最後「我」卻動手殺害了川倉呢……?開放式的結局,讀者始終無法知道川倉那一方的真相所在,但在短短六千多字的篇幅中描寫出男女交際關係的奧妙、男人強烈的嫉妒心等,怪不得清張總被讚譽是非常會描寫男性內心世界的名家。

 

〈美麗的假象〉

解不開的名畫贗品之謎,如假包換的大師名作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本作是我認為在這部短篇集裡最好的一篇作品,字數也長達27000多字。長篇小說《天才女畫家》(新雨出版)和短篇的〈真假森林〉(有收錄在獨步出版的宮部美幸版《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上冊喔!)、以及〈岸田劉生晚景〉都是清張的美術界作品。閱讀《半生記》會知道,在印刷店與報社的製版工技能讓清張養活家庭許多年,而他本身也對畫畫、美術學擁有很大的興趣。從他的作品裡也可看到他對於贗品和真品的比較是下過一番苦功的。這也是他在美術界作品裡最常探討的命題。畫家真跡與贗品的價格是天差地別,但是由誰來決定一幅畫是真跡還是贗品呢?鑑定家的眼光真的準確嗎?如果出錯了,有人有這個權力來「糾正」他們嗎……?

 

說沒有一氣呵成、扣人心弦、筆鋒太弱等等,是斷定贗品的評論家的口頭禪;只是,如果只有這些的話,還只能算是主觀判斷,不足以成為客觀判斷的依據。說到底,主觀判斷是在經驗、知識的積累上形成的,故此,恐怕不能依據它的高低程度來最終判斷作品真偽,因為經驗和知識都是無限的東西。反而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遠屋則武比梅林章伍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和知識。若是問起會相信誰的主觀判斷,人們一定會堅定不移地相信學術派的遠屋則武。

 

優秀的贗品瞞過了美術評論家的情形並不少見。特別是在日本的繪畫和工藝品方面,這種現象並不少。西洋畫出現這種情況自然也不在少數。

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一個叫T的畫家所畫的「泰西名畫」。年輕的T是住在法國的日本人,終日以酒和女人為伴,在巴黎混了十五年。這個男子將自己模仿名家作品的繪畫強行賣給了一個去巴黎的日本人。

T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個熟悉巴黎派畫作贗品的法國畫商店裡做事,介紹日本人到那裡去並讓他們買畫。除了尤特里歐、莫迪里亞尼、夏卡爾、勃拉克、畢卡索之外,塞尚和基斯林等畫家的模仿畫都出自他的手。這些畫被帶到日本,正大光明地被掛在美術館裡,然後經一流畫商之手賣出。他賣出的由自己畫的「泰西名畫」被認為是百分之百地相似。另外,按現在的價格折算,據說買了他的畫的畫商,平均每一個人花費的資金都超過了一億圓。

在日本廣泛流傳的這些贗品名畫,說起來其實不僅僅由日本人T製作,歐洲人畫的也很多。之所以能夠瞞過大家的眼睛,正是因為資深鑑賞家被他們欺騙了。不管是誰,在買這樣的名畫時都不會單獨決定,都會找這行的權威人士商量,讓他們替自己鑑定。之後如果發現是贗品的話,鑑定家們面子上肯定掛不住,不過,他們可以用「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這樣的藉口讓自己稍稍安心。也就是說,鑑定家們可以用「多少存在著不可抗力因素」進行辯解。

然而,遠屋則武與那些普通的評論家、資深鑑賞家們的情況則有些許不同。他是歐洲美術在日本的最高權威者,他說作品好,作品就絕對好。就算同行中有人懷疑,結果往往反而會落得不得不反省自己沒見識的下場。

 

在清張的犀利剖析下,我們會發現掌握權柄的老人決定主流與非主流的現象,還真是在各個領域都逃不掉,文壇如是(看看純文學的濫觴)、就連講求獨創性、難以被「評分」定義的藝術.畫壇亦如是。在講求禮數、階級身分明確的日本社會這樣的現象或許更為嚴重,「以下犯上」的叛逆份子往往下場悲慘。本作中那位逝世已久,被記者都久井不斷追逐的遙遠身影,日本第一美術權威評論家遠屋則屋,才是本篇故事的真正主角。而一位眼光獨到的新興評論家梅林章伍,對某部擁有遠屋鑑定的名作品直指為贗品,這是挑戰了整個美術界的大膽之舉。而故事之後繼續回顧遠屋的生平,他的眼光是很準確的,卻也曾經力捧過一位普遍被認為並不具備真正才華的抽象畫畫家小坂田二郎,並在遠屋去世後小坂田也隨即被眾人淘汰掉。這中間是否又埋藏什麼秘密?純粹是遠屋一生中最大的誤判、還是他被小坂田以某種理由所要脅?

 

說得難聽一些,抽象畫就是欺騙。即使沒有一定的素描功底,光憑畫也是察覺不到其功力的。畫商把都久井帶到一個老畫家的作品前。

「這個人呢──」

他指著一幅薔薇的畫說道:

「他若是在寫實畫上繼續發展的話,現在應該早就成為藝術院的會員了。他在流行的抽象畫剛占領畫壇主角地位時,便一腳踏入創作抽象畫的行列。只是,無論我們投入多少資金、再怎麼宣傳,他的抽象畫就是賣不出去啊!這幅寫實畫是作為商品勉強讓畫家畫的,因為像這樣的畫總算能零零散散地賣出去。畫家也得吃飯活命啊,不能總畫些自以為是的畫吧。這個人確實讓人覺得可惜呀!若是像以前一樣發揮自己的天分把寫實畫繼續畫下去的話,即使是現在,他的作品也一定會價格不菲!」

接著,畫商帶都久井來到另一個畫家的畫前。

「這個人您可能也有所耳聞。這個畫家在寫實畫方面擁有罕見技法,可就連他也勉強地加入抽象畫行列,一時間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畫。無論如何,我都不能理解那些畫。明明他有著別人想模仿都模仿不來的絕技,只要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天資繼續畫寫實畫就可以了,可他卻硬是故意把自己的畫畫得晦澀難懂。不過還是有評論家稱讚那傢伙的畫呢!我實在是不明白,評論家的存在究竟是作家與大眾之間的溝通管道,還是阻斷他們之間的牆壁!」

畫商舉出在創造抽象畫上失敗的例子後,又回到了小坂田二郎身上。他說,雖然小坂田是個沒有才華的男人,可是由於他的幼稚無知而被抽象畫的妖異性所欺騙,所以才在抽象畫上大下苦功。

 

本篇故事聚焦破解范‧戴克作品的真假之謎(如果說是假的,為什麼畫紙卻是貨真價實的十七世紀用紙呢?)、以及遠屋則武這位傳奇評論家的人生。都久井和梅林攜手合作調查,最後揭開了可說是超乎畫壇想像的真相!當然以現代推理小說的評價眼光來看並不算特別出奇,但〈美麗的假象〉的作品精華卻已充分散發出松本清張的熱情與才氣!可以說他對當代畫壇現象想說的話,滿溢於全篇文字之中,旁白大量到似乎無暇顧及小說本身的文學表現了呢,赤裸裸的批判。這也是清張最讓人稱道之處:「人性」;他總能非常直白地點破壟罩在日本人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本作的真相概念堪稱「不意外的一絕」。而他還意猶未盡地繼續砲轟評論家們,沒有創作實力只流於嘴砲、甚至為了維護地位各種打壓他人的亂象,跟台灣文壇這邊還真是相像啊!本作還真是評論家們都該看看的作品,當然未必要跟遠屋做一樣的事情,但這展現的就是一種為達頂點不惜全力付出&學習的偉大精神!另外,談到藝術推理,又開始懷念門景慶喜的《維梅爾的論點》那兩部作品呀,後來台灣也都沒再出了真是可惜……

 

原來如此啊,要當評論家的話,也必須實際作畫啊!我也明白了他付出努力的原因。日後,當某氏成為非常優秀的評論家時,『啊、果然如此』,我也為他高興萬分。如果不嘗試作畫、光作評論的話,任誰都做得到,但像某氏那樣,確實是一般評論家所做不到的。這裡面,天資也是很必要的。他的美術評論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又加上真正立足於現實的創作能力,我不禁再次佩服起他來。不只如此,我認為他擁有傑出的素描實力,即使作為畫家也能達到一流水準。他的作品不能在世間發表實在是太可惜了。因為當時答應他不說出他的名字,所以在這裡也不便提及他的真實姓名。我特別希望那些憑空泛泛而談的評論家,至少能學習一下他的用心作風;畢竟,大多數評論家是很難成為畫家的。

 

〈鈴蘭〉(連載原名:六月的北海道)

一位畫商的情婦砂原矢鬚子失蹤了,不久後,警方在北海道的札幌發現了她的相機,沖洗出矢鬚子在盛開的鈴蘭花之中拍攝的照片。雖然證人曾看見新秀畫家秋村平吉與矢鬚子走在一起,但平吉卻擁有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

 

既然說《憎惡的請求》是一本清張小說懶人包了,他自《點與線》、《眼之壁》起家成名的不在場證明詭計當然絕對不能少啦!本作也採取清張式的倒敘犯罪手法,一般的倒敘推理完全站在犯罪者的視點,布置好完全犯罪後再去面對其他警察、偵探的調查。清張的倒敘推理手法較為隱晦,一開始就讓疑似犯罪者的人物進行有點詭異異常的舉止,但沒有描寫出殺人的過程,而是之後就轉向警方調查的視點、搭配主角/最大嫌疑犯的辯白之詞,最後再破解不在場證明。這種寫作方式的好處當然在於更接近傳統推理小說,具備破案的解謎層次與爽快感,但又能夠適當地提升嫌疑犯的角色魅力、劇情張力,讀起來別具趣味。而本作延續〈美麗的假象〉再度以畫壇人士作為背景,淡淡點出畫家在畫壇生存的無可奈何之處。而結尾引用《萬葉集》的詩,也巧妙地為花香飄舞的故事劃下淒美的休止符,增添無限文學美感。完成度很高的短篇傑作。

 

社長藤野猛夫,六十一歲。他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在別的畫商家裡當學徒,一步步熬出頭後,在戰後終於躋身於東京一流畫商的行列。現在大家級別的畫家,沒有不受到藤野猛夫照顧的,所以,被他購買了畫的新秀畫家,也就等於是得到了未來前途的保障。不管這種說法是否真實,不可否認的是,藤野在畫壇確實擁有相當強大的潛在勢力,有說他壞話的人說,「只要藤野一句話,評論家的筆便動起來了。」

正因為如此,對被看好的新秀作家來說,沒有比藤野更值得依靠的人了。藤野就是他們的太陽。

自從秋村的畫引起藤野注意以來,他便常常受這個偉大的畫商的鼓勵或訓斥。因為藤野對畫有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敏銳的眼光,所以他像X光射線一樣把畫家自己沒有察覺到的才能透射出來,並且讓其發展。這一點,甚至連非常有名的評論家都望塵莫及。不過在稱讚之餘,他對畫家缺點的斥責也是毫不留情,因此,畫家也都十分畏懼他。就藤野自身來講,由於這是針對未來的長期投資,所以才會這麼認真以對吧!

 

〈女囚〉(連載原名:專屬)

只要殺死了作惡多端的父親便可為家人創造幸福?而所謂「世人的同情」又是什麼?女囚筒井初因為弒父而被判下無期徒刑,為如此法理的不公判決心中深感不平的典獄長,與女囚姐妹們一席對話後卻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結論……

 

設定很獨特的一篇作品,與司法、加害者被害者間關係相關的日系社會派作品在台灣市場上都還滿受歡迎的,畢竟不像真相只有一個的本格派、擁有更多的讀者思考、意見發表空間。監獄模範女囚阿初備受世人同情,還不斷有許多男人想在她出獄後與她結婚,全因阿初雖然犯下殺人罪但絕非世俗所認知的惡女,而是長年遭受家庭暴力下,為保護母親與兩個妹妹才殺害了酗酒的無用父親。可以想像這樣的犯罪者會不斷地受到人權團體聲援,她也在獄中表現良好,有望擺脫無期徒刑早點出獄。然而,當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獄中的阿初身上時,被認為是「美談一樁」的受益者兩個妹妹,卻實際上是多年來從未來探望過她。到底兩位脫離了悲慘家庭的妹妹後來經歷甚麼樣的遭遇呢?在新上任的典獄長詢問下瞭解了世人的愚昧。原來,人生遠沒有我們想像得如此簡單與美好……架構單純卻寓意深遠的好故事,同樣再度指出日本社會的人性死角。

 

〈沒有紀錄的首次登峰〉

毫無證據的登峰紀錄,唯一的證人,卻一一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前面靠北完愚蠢的畫壇,這回大師換來黑特登山界啦!在手機、電玩尚未全面盛行的八~九零年代,登山(與滑雪)也是日本男性熱衷的一項休閒娛樂運動。雖然我不確定清張本人是否對登山有癖好,但學識淵博、無所不寫的他也確實在《黑色畫集1 遇難、坡道之家》中以登山為主題設計了謀殺詭計。至於本作倒是沒什麼謀財害命的設定,而是主角「我」──名登山家高坂的自述,年輕時獨自征服了難以登頂的S山V壁,但沒有其他人可以證明,而在七年後被嫉妒的同袍、後輩攻擊,要抹殺他在登山界的地位!實際上,高坂在登頂後是有留下證據的,來自一對外遇出遊的男女所拍的照片。而他當時也已經承諾不會洩漏這段相遇的故事,保護兩方名譽。但現在狀況不同,他能夠尋找到這對男女提供照片解救自己嗎?這篇故事篇幅較長、強而有力,既描寫出真男人的「義理」、亦細膩刻畫了無論在哪個業界都存在這種惡意攻訐、嚴重甚而化為獵巫行動(嗯,又想到台推界了)。令人感慨,但這就是現實啊。

 

〈明信片上的少女〉

一張始終珍藏的明信片,照片中少女小巧靈動的面容充斥了小谷亮介少年時的美麗幻想。一趟富士山下的採訪之旅,也即將同時完成亮介有生以來最大的夢想。

 

〈大臣之戀〉

國務大臣布施英造難忘初戀情人的聲聲叮嚀:「請你一定要出人頭地!你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就在功成名就的時刻,她人在何方呢?

 

少女一字一句地說道。

「我會一直看著你的!不管是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等到你出名的時候,我一定會寫信祝賀你的!──所以,請你一定要出人頭地!」

她的目光裡飽含認真和誠懇。

 

至今為止,布施關照過的女人不計其數,說他隨心所欲在茶室和料亭裡一個女人換過一個女人也毫不為過。現在的他,是淫蕩的無賴、十足的放蕩男,絲毫沒有四十年前的影子。

這種說法也許過於殘酷。現在的他,仍然將四十年前那段以岩石與荒蕪的海岸為背景的青澀戀曲,珍藏在自己的心裡。他常想,如果沒有這段故事,自己的人生又將會怎樣呢?他並不把這些酒樓裡的女子當成女人,每當她們醉後可憐的樣子讓他心潮澎湃時,一想起那件事,就會覺得像是看到冬天澄澈的天空,瞬間湧現出一股清冽的情感。

以前,布施還是省裡一名局長的時候,不知是哪次飯局上,一個年輕的部下朗誦了一首牧水(譯註:若山牧水,日本戰前著名的歌人。)的歌:

看看大山吧 看看陽光照著的大海吧

親親大海上被太陽照著的我的雙唇吧

布施很受感動,把這首詩記在了筆記本上。這首歌裡包含著以前的記憶。照射在海面上紅通通的陽光,還有吹拂著海邊懸崖松樹林的微風。拉著少女的手腕,抱著她的雙肩。至今,他還十分嚮往很久以前那種淡泊如水的感情。牧水的歌融合著布施的傷感,讓他的那份情感變得更加洋溢。

 

這兩篇故事的概念是一致的,所以就乾脆放在一起談吧。常說女人永遠忘不了初戀,其實那種自年少時期就種下的戀慕之心,往往也會在男人心目中留存一輩子呢!而男人變老變禿後那種憧憬回到過去單純的天真心境,也肯定有時候比女性還要強烈。〈明信片上的少女〉裡的主角小谷喜歡蒐集風景明信片的少年心境、〈大臣之戀〉功成名就後不忘回首成功助力的個性,多少都看到了清張本人的影子。都是中年男人會看了心有戚戚焉的作品,而這兩篇作品當然也屬於廣義上的推理小說:尋找失聯已久的人。然而,正如同人長大後會被現實浸蝕夢想一樣,回憶往往總是過度美化的,夢中情人們的不幸遭遇,除了揭示人生一去不復返的哀愁,也呈現了早年日本女性地位低落、在被男性掌握主權下的無奈命運……連續看完這兩篇作品後也忍不住推測,是否清張大師青澀之時也有相遇這麼一位難忘、重逢後卻讓他暗自傷感不已的神祕女性呢?跟今年即將再度來台的島田莊司《那年夏天,19歲的肖像》還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日環食〉

在戰後美國佔領下的日本,一位記者報導了關於日食的忠實記錄之後卻引來無妄之災,難道科學中沒有存在所謂的客觀?

 

石內走進門裡,對大廈的明亮和壯麗稍稍驚訝了一番。看慣了在被燒過的大廈裡辦公的公司的他,覺得似乎這裡不是日本。在走廊上走動的基本上都是美國兵。中間也有日本人,似乎是翻譯或者是雜工。

在四樓的接待處,坐著一個看樣子應該是日裔美國人的軍人;軍人看了一下石內的傳喚證明後,便讓他在那稍等片刻。接待處和辦公室之間被遮擋著,不知道裡面的樣子。他們大概是想讓他坐著等吧,旁邊放了一把氣派的椅子。

 

石內回到報社後,把這件事告訴了主編。

「啊,這也是問題嗎?」

主編也露出意外的表情。不,任誰聽了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可是,受著佔領軍強制監督的日本報紙,不能用「不可思議」來應對。GHQ裡有新聞課,各家的報紙在那裡被檢閱,如果有不合意的,便對其發出警告。並且,那不只是形式上的威脅,還會以削減報社的用紙量來對之實施處罰。因為GHQ還統管著報紙用紙量。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干涉報社的經營。

不管怎麼說,對報社來說最痛心的就是用紙量被削減。此時,報紙還沒能恢復到出刊四大張的狀態,因此即使是一張紙,各報社也會盡量爭搶。尤其是眼下報紙就要恢復四大章的時候,用紙問題更成為日本各大報社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

 

清張文學的名作多不勝數,但若一定要真的挑出最驚世駭俗的的代表作,那恐怕還是非《日本的黑霧》莫屬!更讓「黑霧」一詞等同幕末的「黑船」,成為流行語流傳至今。簡單來說,《日本的黑霧》是清張集結二戰投降後美軍佔領日本期間內(長達1945年至1952年)所發生的一些轟動暴行與冤獄案,包含帝銀事件、下山事件、松川事件、白鳥事件、拉斯特沃洛夫事件等等,甚至包含韓戰的起因。清張認定GHQ(駐日盟軍總司令)就是幕後黑手,這樣的指控當然至今還不會被主流政治所接受認同,往往被當作一種陰謀論,然而當時日本完全失去國家自主權,大小事務被盟軍掌控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日本人來說二戰是慘痛不願回想的回憶,盟軍佔領時期更可謂國恥,是禁忌的話題,所以大河劇等國產戲劇總是不斷只聚焦於幕末維新時期,或者打贏強的的日俄戰爭上,絕口不提二戰後的民不聊生。也因此,清張的作品成為後世、我們其他國家的讀者能夠最實際切身了解那個時代的指南,珍貴非常。

 

而〈日環食〉這部作品,也顯現清張早有意識地對GHQ做出反抗,在當代他是第一人,這種勇氣與正義感真是世所罕有。從《半生記》裡清張親身的體驗,看見良家婦女被美軍欺凌殺害後新聞卻隻字不提的悲慘現狀,也讓我們能夠理解他創作這系列反GHQ作品的動機。〈日環食〉中或許對整個社會而言只是一件小事,不過是個小記者得罪美軍被流放邊疆,然而史密斯主任那句咆嘯:「明明是戰敗國,卻要批判戰勝國的科學!」,正正點出了那些年的縮影,做正確的事情也不會被承認的悲哀。而且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不過我還是要說,對我們中華民族而言,日本人那些遭遇也確實是擔任侵略者的報應一環,我個人是很難寄予什麼同情心。這些事情都該不斷地被當作反省的素材。

 

〈流轉人世中〉(連載原名:流轉)

宗平的旅行目的地是童年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對於那些地方,宗平卻只擁有著灰暗的記憶,他去那裡並非因為懷念一直深藏心裡的那塊土地,而是想追尋亡父的遺跡……

 

這篇不到七千字的短作是類似私小說的紀錄方式,敘述主角宗平回到小時候曾經生活的地方,想追尋亡父的遺跡。因為自己年紀也差不多到了亡父的年紀。本篇作品還真的沒有甚麼特別的社會寓意,融入了清張本人的自傳與心境,談談故鄉、親戚,明明一點都不懷念這些過去,卻還是忍不住駐足細想,回顧逝去的年華。本作多少可以讓讀者更為了解清張中年疲憊的內心世界,搭配《半生記》以及短篇的〈骨灰罈的風景〉一起閱讀會更為實用有趣。

 

〈牆上的青草〉(連載原名:少年受刑者)

同志愛的少年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位作家,但這再真實不過的牢獄生活,正逼迫他一步步地去面對人生的殘酷,而這一切看似毫無未來……

 

連近七十歲的老頭也為能夠出獄感到高興,更何況我們這些年輕人呢!如果我們出了獄,一定會忘記在社會上的艱辛和寂寞,趁著年輕而努力追求幸福吧!特別是看到比我後進來的人卻提前出獄,我心裡很難受。

排列方法非常難。特別是斜線的排列方法很麻煩,我一直在為此費心。總算很順利地做了一半,但一想到即使花那麼多的時間,到了社會上依然不會被認可是一流的印刷師而能到處工作,心裡便很沮喪。

 

寫作體裁特殊,不常在清張作品中看到。本作完全以一位在監獄服役的少年寫給家人的信件所構成,分為許多天,也很像是日記。少年擁有成為作家的夢,努力地研習國文與讀書、並在工廠服勞役,學到印刷技能。信件中並詳實地描述了監獄裡暗無天日的生活。很明顯地,曾不幸入獄受刑一段時間的清張將那段灰色的經歷寫在這篇小說中,我們會發現他在獄中仍在敏銳地觀察每個環節,將其活靈活現地刻劃出來。受刑人們絕望卻不斷說服自己仍有希望的心境、監獄那些職員偷懶打混也會欺負受刑人的惡行惡狀(不過清張分析得也很生動,那些職員為了生計不得不和罪犯一起生活、度過人生大半時間,也彷彿被判處無期徒刑般悲哀)、還有獄中盛行的地下世界以物易物,皆為沒有親身經歷就難以創作出來的現實眾生相。雖說清張本人是非常痛惡那段時期、也因此痛恨極權政府而以筆攻之,但從後世來看,確實清張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命史,為他的極品創作打下了極為豐厚的基礎。〈牆上的青草〉對於昭和時期的監獄內部實象紀錄,具備珍貴史料價值。

 

探究完這十篇作品,雖然每一篇的品質都不是說絕對出色,屬於清張最好的那一批作品。(所以我評分只給了基本分)。但正如先前所述,讀畢勢必能對松本清張文學有著初步的理解,也認識到大師的部分生平,是本對新手頗有幫助的書。當然清張的世界還是非常遼闊,埋藏著無數寶藏,有待你我的一步步探尋開拓。就讓我們一起繼續追逐下去,並期待台灣出版社們能夠再多引進一些作品吧!實在還有許許多多好作品尚未代理或再版呢!難道真逼我得去買簡體版的《強蟻》、絕版超久爆貴的《黃色風土》與《迷走地圖》嗎~~~QwQ 新雨加油!!!(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把《半生記》認真看完與寫完……這本實在太重要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齊安(Heero) 的頭像
    喬齊安(Heero)

    新聞人Heero的推理、小說、運動、影劇評論部落格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