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麥唐諾《入戲》  Ross Macdonald《The Galton Case》

(評分:8.0)

原名:《The Galton Case》(1959)

他演了一場近乎完美的戲,

入木三分、真假莫辨。

豈料當戲正要落幕,他真正的戲分才要開始……

每個角色都戴著重重面具,歡迎挑戰「不可能看穿的真相」!

 

★《龍紋身的女孩》史迪格.拉森、《失物之書》約翰.康納利、《控制》吉莉安.弗林等頂尖小說家的書櫃,都有這一本

★華納兄弟與《駭客任務》電影團隊徹底「入戲」,即將搬上大銀幕

★作者羅斯.麥唐諾讓犯罪謎題有了精湛的文學筆觸與心理深度,村上春樹更在他辭世後撰文悼念,表示對他的每一部作品,皆是徹底喜愛。他不只是一個優秀的犯罪小說家,更是一位偉大的美國文學家。

 

私家偵探盧.亞徹接受律師委託,尋找某家族離奇消失20年的兒子。此人在法律上早已被認定死亡,多年來家族根本無人聞問,在毫無線索之下,似乎注定是個無解的死局。

儘管如此,亞徹仍運用他獨樹一格的辦案方式,逐一找出案件關係人,有如心理醫師般深掘每個人的潛意識,努力擊破其心理攻防。豈知這一次,亞徹的偵探身分徹底扭轉,他被神秘人物緊盯,慘遭攻擊、挾持,謎團未解,自己先成了案件被害人。

在此同時,一具無頭骸骨出土,一個自稱是失蹤者之子的男孩現身,當證據浮上檯面,亞徹卻墜入一座龐大的人性劇場--堅持干涉查案的律師、聲稱要保護病患隱私的醫生、角色扮演走火入魔的男孩、袖手旁觀好戲的友人……每個人都戴著重重面具,在偵探面前演出另一個自己。在這座劇場中,真相之後另有真相,眼前究竟是一張張徹底的假面具,或只是入戲太深的真實面孔?



羅斯‧麥唐諾(1915~1983),本名肯尼士‧米勒,是公認的美國冷硬派推理小說名家。上承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德勒,下啟勞倫斯‧卜洛克與丹尼斯‧勒翰。他的太太瑪格麗特‧米勒比他更早成名,得過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最佳小說獎與「推理大師」稱號的終身名譽!而麥唐諾本人則更上一層樓,作品不僅曾經獲得金匕首獎、銀匕首獎與推理大師獎,更擔任作家協會的主席及評選會理事。他善於使用生動的對話,通過對話描寫人物,推進故事發展。他的不少作品被列入大學文學課程,這在推理小說家中並不多見,成就出色。


羅斯.麥唐諾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十分崇高,包含村上春樹、史迪格.拉森、約翰.康納利、吉莉安.弗琳這些當今文壇中響叮噹的大作家們,都對他極為尊崇,甚至謙稱自己受過啟發。尤其在《龍紋身的女孩》系列大為成功之後,與拉森拉上關係的作品就彷彿多了個保證,如今一看《入戲》,我確實沒有感到失望,而且更能從中發現兩位大作家的相似之處,就是在冷硬派的外皮之下,隱藏著「優秀的」本格推理的骨幹與脈絡,具有克莉絲蒂的風味,讀起來十分過癮,讓我極為佩服!並大力推薦!


好的作家與作品推陳出新,很多歐美黃金時期的作家都已經被遺忘,或者說就算有在台灣出版過,也因為台灣許多讀者的閱讀口味所影響,推廣總是功敗垂成,最明顯的案例非「密室之王」卡爾莫屬。再好的作家,未必就能在台灣出版市場上獲得同等的回應。也就是說,即便至今歐美、日本仍舊會持續尋找過去絕版的古典推理作家作品重新開啟新企劃、新包裝來出版,像本作的編輯前言中所提到的,英國企鵝出版社於2012年7月重新推廣麥唐諾的五本小說。但相同的模式在台灣實行時,卻需要更慎重小心的評估。


畢竟,早年台灣就已經出版過五本麥唐諾的作品,包含臉譜出版,是作者最後、也可能是最好的作品《藍槌子》 、謀殺專門店所收錄的《地下人》與《動向飛靶》(處女作)、還有天天文化的《警告逃妻》、好時年出版的《睡美人》。即便這些作品在資深推理迷間擁有好口碑,但很明顯地在商業上的銷售量是不夠讓出版社們滿足的,因為這幾家出版社後來都沒有再出了。直到不久前的寂寞出版首本麥唐諾作品《寒顫》才達到突破,順利在博客來銷售排行榜上也穩居了好一段時日至今!我也很高興看到能有這樣的歐美推理小說在包裝、行銷上都獲得市場肯定的成績。除了要為寂寞出版大大比個讚,更開心的是這樣一來,也確實可以讓讀者們有機會讀到更多這位大師級作家的作品。


P.252 若論本世紀最大的犯罪案,這一件應該是其中翹楚:不傷一人就能獲取數百萬美金。那小夥子只要讓自己被人發現,然後讓事實說話就行了。


《入戲》原名《The Gallon Case》,是羅斯.麥唐諾筆下私家偵探盧.亞徹(Lew Archer)系列的第八本小說。原書名相當簡單易懂,就是發生於圍繞蓋爾頓一家的謎團事件。原書名確實不夠那樣地吸引現代讀者,我想寂寞出版社可能也看到了吉莉安.弗琳不管在台灣哪間出版社,目前都統一使用了兩字書名的行銷方式;考量到《寒顫》的成功,為求打造系列的品牌辨識度與獨特感,故將中文書名取名為《入戲》,竟然也更符合了劇情中的一些概念,所以雖然我過往都不喜歡出版社或電影片商改掉作品原名,但依本作而言我認為這個改名是成功的。


現在我讀小說,會盡力尋找作家的「特徵」,並致力將我所看出來的特徵部分,無論長短處都介紹、評析給讀者們。在《入戲》這本作品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點,分別為本格推理骨的驚豔、大眾文學小說的成功與出場人物的細膩刻劃,其實讓我再再很有克莉絲蒂遺風的感覺。首先討論的是關於出場人物的描寫。在冷硬派的小說中,擔任私家偵探的主角通常是作者最需要花上篇幅去描寫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些深藏於心中的悲傷過往,必須靠烈酒、犯罪、性愛來麻痺自己的感覺的這類描寫,往往帶給讀者們強烈的感受。然而盧.亞徹卻是一個顛覆了這種風格的冷硬私探。單就閱讀《入戲》的感覺而言,不僅是其「鐵漢」的形象並不鮮明,其實反而是說如果去除掉這些篇幅不多的打鬥戲、挨揍戲,更別提全系列作品中根本是「守身如玉」的清新禁慾好男人風格,他就是個典型的心理系名偵探。符合被譽為「私家偵探中的心理醫生」這樣稱號的翩翩君子。所以本系列也常因對犯罪者心理的深入刻劃,被冠以「犯罪小說」的類別。


P.110  「我不知道幹嘛跟你說這些,在我的經驗裡,話大多都是男人在說。我想你有張讓人自然而然想說話的臉。」
「歡迎使用。」



即便翻遍了亞徹的全系列作品,讀者們還是會對這位偵探的過去幾乎一無所知,他的過去總是圍繞著神祕的面紗。麥唐諾刻意不描述過多的亞徹私生活,或一般冷硬私探會看到的憤世嫉俗類的內心話,而專注於刻劃他透過「傾聽與對話」的辦案方式。亞徹透過對話中不斷地推敲,更為認識與看透每一個人,進而解明犯罪事件背後的真相。這確實令人聯想起白羅的灰色腦細胞。而系列謎團並不是建立在五花八門的謀殺詭計(How)或是多意外的真凶身分(Who),而是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這恰恰也是克莉絲蒂的一大特色。


P.16  我早就不再給人忠告了。人家就算跟你要,你若真給了還是會討人厭。


當然,麥唐諾的突出之處決不只在於此,我在不少歐美推理小說的書評都提過多次,文字的流暢度是影響我讀歐美小說喜好的重點之一。而麥唐諾在文學表現與通俗功力上的融合表現絕對無庸置疑。這也是在文壇普遍公認他的作品蘊含極高文學成就,再加上閱讀流暢通順、幾可作為教科書的評價中可以見得。這在處處可見的讀者口碑中也可以看到,在這邊就不多說了。讀者讀了自己就會有所認同。


在觀看本作的過程,藉由第一人稱視點的亞徹觀點來看待人事物,尤其是其他出場角色,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一點也不尖酸刻薄地去諷刺其他出場角色,而是從他的經驗、他的判斷,來觀察這些人物的「行為舉止」,尋找出這些人物獨有的特色。而這些在言行舉止中透露出來的小動作,可能就是解開錯綜複雜人際關係的關鍵點。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古典推理小說中的線索通常是真正的線索,那些出場人物會告訴你正確的線索,讓你自己拼湊出真相,接受作者范達因、昆恩堂堂正正的解謎挑戰。但近代的推理小說趨向益發走向「謊言的線索」,每一個嫌疑犯與關係人都是人類,他們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觀點考量,而對偵探/讀者或多或少地說謊或隱瞞,偵探必須再度揭破這屬於「人」的謎團、突破人的心防,才能走出迷宮。好比說西村京太郎《七個證人》、林斯諺《雨夜莊謀殺案》、克莉絲蒂包含《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內的數本傑作都有這樣的模式出現。而這種類型的小說,也確實不會被時代淘汰,有成為經典的可能性。可以說,麥唐諾確實在這個方面掌握得很好。當然,而後也發展出了包含作者都會對讀者說謊的「敘述性詭計」。


P.23 老太太揮手讓我們坐下,她斜眼看我,那隻眼睛明亮警醒,卻少了點人性,比較像鳥眼,看我的樣子好像我隸屬於另一個物種。

她的聲音裡有著很深的情感,我不懷疑其中有真實的部分,但又覺得有點假假的。我想她可能平日裡假慣了,以至於想真都真不起來了。



P.33 我感到有點尷尬,她描述安東尼的方式簡直是公開告白,出乎我意料之外。凱西的眼睛彷彿在一只老舊的嫁妝箱裡自燃了。



再談到許多冷硬派偵探獨有的幽默感時,本作的表現就沒有那麼突出了,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點。與馬克.柯金斯《永恆棋戲》筆下的利奧丹、大澤在昌《打工偵探》筆下的冴木父子檔相比,是沒有他們那樣多的自嘲、譏諷之搞笑劇情。但即便不刻意而為,作者麥唐諾的幽默感表現依舊堪稱中規中矩,足夠令讀者會心一笑。在此也摘錄給讀者們參考。亞徹沒有多給他一個「幽默感獨到」的特徵,算是我個人為本系列感到最惋惜的地方吧。


P.107  她吐出的氣息有葡萄酒和剛起床的味道,但身材很好,豐乳細腰,我不知道這是要賣的,還是純屬展示。


P.156 我集中精神希望他能把槍放下,給我點攻擊的機會,可惜他沒有。他愛握槍,對著窗上的倒影拿著槍擺各種姿勢。我開始在心裡給我那一區的國會議員寫信,主張立法禁止製造槍械,除非是為了軍事用途。


P.165  「槍放下吧,先生,哎呀,我一緊張就胃痛。」
「如果你不說,就會胃穿孔。」


P.180  委員會不都一樣?花好幾小時共同做出其中任何一人只花一半時間就能做出的決定。我真想成立一個委員會,創會宗旨就是消滅所有委員會。



談及《入戲》中我最為喜愛的特點,莫過於案件嚴密的邏輯性與驚人的意外性!這本書的主軸可以視為一部出色的「戲劇」,劇中人、讀者全部都在戲中情節無可自拔。接受離死不遠,鐵路石油大亨遺孀蓋爾頓夫人的委託,尋找她失蹤多年的敗家子回來團圓重聚的亞徹,調查速度飛快,很快就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雖然那個敗家子安東尼應該已經死去,但找到了他的兒子,一個懷抱著演戲夢想的貧窮、純真少年。就像是男生版的灰姑娘童話一般,少年約翰很快地就擁有了享之不盡的財富,締造一段感人的家庭重聚佳話。然而,這個外貌看似與安東尼用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少年真的就是安東尼的兒子嗎?背後是否牽扯到龐大的騙局?而他最擅長的志向恰恰就是「演戲」,這是否代表著一切感人的劇情都只是戲劇?


P.269  他的人生就像一條髒繩子,貫穿這起案子。他那些半現實聚在一起變成了最後的現實。


整個故事的主軸明確、節奏明快,而且出場角色不會太多,在有限的篇幅中,他們代表的意義、過去那段歷史所扮演的角色都非常清楚,讓讀者可以一步步進逼真相,讀起來十分順暢。而作者的高明處,恰恰顯現在當讀者自以為已經看透了真相,認為這個假冒的約翰應該是怎樣怎樣的故事,完成推理之後,才發現依舊被麥唐諾擺了一道!真相絕對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而背後構思整個犯罪計畫的黑手身分更是大為出乎我的意料!!這與《寒顫》書封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絕對不可能猜到的結局」讚譽是一樣地出色!我在閱讀推理小說時格外注重與喜好「意外性」這回事,所以我對台灣的既晴、日本的東野圭吾、美國的傑佛瑞.迪佛幾位擅長戲劇性逆轉的大師級作家一向相當推崇。《入戲》的結局有悲哀的命運、有感傷的赤裸人性。更有讀者們以為已經消逝,實際上卻比想像中更為深沉、黑暗的深淵所靜靜存在著...令我感到無限的感慨。即便結局結束得節奏過快了些,但後座力確實足夠強大,讓讀者不由得會重新思考、檢視這個故事的架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故事中的人物們是刻意想要演戲,還是演戲演得太多已經無法自拔、停止這些充滿謊言的劇本?抑或是有人從頭到尾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戲,以為這一切都是現實呢?《入戲》中各種這樣類型的角色都有,描寫得十分細膩與豐富。作者功力可見一班。而在冷硬派小說中堪稱出類拔萃的謎團設計,更是最讓我激賞之處。至今我所讀過的冷硬派推理小說,無論歐美日,在謎團方面都沒有能夠超越本作等級的作品。同為推理作家協會的杜鵑窩人前輩與我推薦了卜洛克與山德斯的「死罪系列」,就要慢慢再花時間來看看,是不是在謎團設定上也有如此驚艷的表現了。畢竟我也始終是個對冷硬派沒有特殊愛好,而是更愛看難解謎團的本格推理迷。


史迪格.拉森指名《寒顫》是麥唐諾的最高傑作,犯罪小說登峰造極之作。而麥唐諾的個人最愛,也是許多書評心目中他生涯高峰的作品,就是這一本《入戲》。而華納兄弟公司與《駭客任務》《福爾摩斯》製作團隊的計畫中,第一部改編的新麥唐諾電影系列也恰恰就是這部《入戲》!由此可以見得經典鉅著,魅力歷久彌新的精彩程度,是不需要再多提的。很期待看到電影的上映。當然,更期待之後其他作品的陸續出版!在與寂寞出版的編輯小姐詢問過後,得知目前的麥唐諾作品仍在積極評估中,尚不能確定會再出版哪幾本。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會重複出版過去台灣曾經出版過的那五本書了。所以跟我一樣,重新認識、與開始愛上這位大師作家的讀者們,咱們可就要趕快把握機會,把那些絕版的書想辦法找到手囉~>< 引用一位涉獵廣泛的推理迷前輩跟我提到的他的看法,即便有所傳承、沿襲,但羅斯.麥唐諾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好作家。


PS:感謝寂寞出版李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