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上週二參加講座寫的新聞稿,以謎思採訪記者的身分^^

【解剖刀下的真相】
記者Heero/台北報導

 台北誠品信義店於五月八日晚間七時半進行推理講座「解剖刀下的真相」,由推理作家林哲儀與台北醫學大學推理研究社展開一場精采對談。

 身為準醫學人,北醫推研社長林雨樹首先提出意見,他認為推理小說中負責判定死亡時間的「Doctor」角色不可為反派,錯誤的死者鑑識會造就不公平的小說,但如果寫作時將反派Doctor的假情報運用得宜,當其與偵探鬥智則可創作出極有意思的故事。他推薦「女法醫史卡佩塔系列」小說,女法醫面對恐怖份子計畫或是奇特疾病犯人的情節均描寫得十分刺激。

 哲儀接著談到,推理小說中屍體的屍斑是不可或缺的描寫,但如果書中偵探一看到屍斑便能直接判斷「這個死者死了十五分鐘」解決案情,那便會是娛己而不能拿出去娛人的作品。哲儀以自己作品〈染血的步槍〉為例,觀察前後腦彈孔大小的差異可判斷出死者死前握槍姿態,為邏輯縝密的「屍體會說話」類型傑作。

 醫學推理作品雨樹接著推薦了《宋戴克醫師名案集》,作者奧斯汀.傅里曼本身便為醫師,寫來極具說服力。作品通常由死者倒敘開始,主角宋戴克醫師以隨身攜帶鑑識工具為特色。雨樹印象最深的是,宋戴克總會在辦案時說句「犯罪者沒有留下指紋,所以一定具有法醫相關背景」。

 哲儀問到讀醫的同學們是否已進行過解剖實習?雨樹則表示,自己目前二年級還未接觸過實際解剖,不過知道有個職業是大體老師,工作就是躺著給學生解剖觀察構造,對現場觀眾來說這是個新奇的知識。而使用大體解剖室做為背景的推理小說包括冷言〈偷臉〉以及藍霄《天人菊殺人事件》。

 雨樹又表示,對醫學系學生來說,學會人體構造後,倘若在小說裡讀到某塊骨頭、神經成為解謎關鍵,而那部位正好上課學過,會有熟悉的惺惺相惜感,這是醫科人才能感受到的樂趣。

進入第二主題「大腦不沉默」,心理系出身的哲儀進行拿手的犯罪心態解析。他說明學者將犯罪動機分類為六種:一為利益殺人,即典型的「謀財害命」,卓別林與希區考克以此動機拍過多部默劇及異色電影;此外貴志祐介小說《黑暗之家》則將這類型殺人氣氛發揮得淋漓盡致。二為糾葛殺人,諸如情感糾紛等,東野圭吾《殺人之門》中對主角及其朋友有細膩地描寫;前陣子的美國校園槍擊案動機也是如此。三稱為隱蔽殺人,是種為掩蓋犯罪事實而殺人滅口的動機。四是興趣殺人,單純為興趣而殺人,如恐怖電影《十三號星期五》的傑森;以及驚悚電影《八釐米》中最後令人不寒而慄的真相。五乃復仇傾向,為親人復仇,這在少年漫畫金田一中為讀者所熟知。六是精神疾患,因精神疾病而殺人,如果作者在之前描寫的犯人隱蔽性足夠,在結局能夠給予讀者最大的意外感。

 哲儀笑著提起,雙魚座的個性使他以往創作決定的殺人動機一定都得是不共戴天之仇,但是這種類型寫多,連自己都會看膩,因此創造不一樣的動機是他想加強的。

 會後發問時間既晴提出:科學等鑑識技術隨著時代而進步,那麼心理學也會有進步嗎?對此哲儀說,現代心理學已經不只是討論人的習慣、無意識行動的意義等,科學家可以在人腦中植入晶片刺激分泌,藉此了解精神疾病之病因,心理學也逐漸進步成為「腦與心理學」。

 雨樹接著說,也許未來會做出所謂的腦部晶片自白劑,嫌疑犯的思想會藉此透露出真相,那麼推理小說該如何生存下去?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最後在結束發問的滿場掌聲下,本週的活動順利結束。 

明天晚上的講座我也會去採訪紀錄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齊安(Heero) 的頭像
    喬齊安(Heero)

    新聞人Heero的推理、小說、運動、影劇評論部落格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