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盧卡斯《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評分:7.5)

 

原名:George Lucas《Star Wars VI : A New Hope》

 

 

史上最受歡迎的科幻電影!

1977年《星際大戰》電影之經典原著小說!

 

☆ 《星際大戰》為一九七七年全球最賣座電影。

☆ 《星際大戰》排行全美票房收入榜第二名,僅次於《亂世佳人》。

☆ 《星際大戰》獲選美國電影協會二十世紀百大電影榜第十五名。

☆ 華文地區首次獲得授權,翻譯出版《星際大戰》相關電影本傳小說。

 

內戰時期,反抗軍艦艇從祕密基地出擊,不但在對抗邪惡銀河帝國的戰役中贏得第一場勝利,反抗軍諜報員更成功竊取帝國的終極武器「死星」的祕密藍圖,這種裝甲太空站擁有的火力足以一擊摧毀一整顆星球。

在帝國爪牙的緊追不捨下,莉亞公主搭乘星艦火速返鄉,手中的祕密藍圖能讓她解放人民,也讓銀河系重獲自由。

二十歲的路克‧天行者,從小在位處偏遠的塔圖因行星的農場裡成長,但他渴望在星海之中冒險,飛越最遙遠的銀河系,前往未知的外星世界。

某天,路克在無意間發現一位美麗公主發出的神祕訊息,也因此踏上遠超乎自己想像的旅程。以勇氣和父親留下的光劍為唯一武裝,路克一頭栽進史上最殘酷的太空之戰……名為「死星」的敵方戰鬥基地就在眼前!

 

 

 

今年還在尖端工作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拿到《星際大戰》系列小說的版權,當時心裡也是感到很高興的。因為我從小學生時代就是星戰迷哪!透過電視重播與媒體報導認識了星戰後,蒐集了一些模型玩具、卡片遊戲,並在1999年的《首部曲:威脅潛伏》開始陷入狂熱,再度重溫經典三部曲的影集、與一些相關設定書籍、雜誌的購買研究。今年是等待已久的全新七部曲上映日,最近試映的爆炸性好評真是叫人激動,而這原典小說的出版,也確實選在最恰當的時機了。

 

尖端過往就在奇幻小說占據書市重要地位,代理進多部高水準的YA小說如《暮光之城》系列、《美麗魔物》系列、《傳奇》三部曲等。更別忘了還有日本名家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系列,作者與繪師重新出擊的新裝版自去年起就再度掀起旋風。在科幻方面,也曾經出過幾部作品如《戰爭機器》、《最後一戰》……等,但都沒有電影的加持,如今能夠代理《星際大戰》如此膾炙人口的世界級名作,又搭配新電影的上映,著實不易,也因此安排了多項精彩的贈品規劃。光是介紹一下這些眼花撩亂的贈品,就可以充不少字數了(毆)

 

除了同步上市的《曙光乍現》與《帝國大反擊》都全面附贈首刷限定的初版圖像電影明信片,這兩本的書腰截角剪下寄回也可抽獎週邊精品,黑武士LED桌燈跟白風暴兵造型手電筒。另外,更特別規劃了一個特裝版,紀念套組內含兩本小說,以及LED鑰匙圈乙隻(11款隨機),設計非常精緻可愛。Q版與真實版的星戰精品,一次包辦。

 

960540-1.jpg

 

隨著翻開小說試讀本,再度神遊回到黃沙滾滾的塔圖因、深邃高聳的死星紙上城市,瞬時勾起無數美好的童年回憶,冒險的、浪漫的、熱血的……在閱讀時我有感到驚喜的地方,那就是文字滿簡單質樸的。通常歐美奇、科幻小說只要不是特定給青少年族群看的成人小說,讀起來都頗為吃力,還會有大量的背景敘述。想想奇幻界代表《魔戒》就知道了,連《哈利波特》都要費上不少心神。科幻界的傳奇艾西莫夫、近年台灣讀者熟悉的休豪伊與傑瑞‧李鐸…….他們的長篇大作沒一個是能讓你不正襟危坐、輕鬆並片段、零碎閱讀的簡單故事。然而,這套《星際大戰》小說版卻做到了。我想這與譯者的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整體讀來就是非常地流暢且簡潔,也不失適度的文字美感。或許這也正是這一系列經典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後最應該呈現的面貌──通俗!而且是雅俗共賞!由於工作繁忙、參加活動眾多、時間很零碎,我斷斷續續地花了不少天才完整看完《曙光乍現》全書,卻不會因此而遺漏記憶、喪失樂趣,雖然與我本來就對電影劇情滾瓜爛熟有關,但小說本身的製作完成度也功不可沒。沒能列入文學領域還真的無所謂,畢竟此套作品需要的只是流傳得更遠更廣。

 

P.50 在帝國統治下,帝國軍校成為許多人──尤其出身貧困之人──學習專業技術的最佳選擇,目的不一定是為了從軍,但因畢業後將被徵招入伍,不願從軍者就必須想辦法逃兵。路克申請進入軍校是想成為飛行員,離開平凡無奇的塔圖因,並非為了加入軍隊。也有人是成為帝國軍事人員後叛逃,例如韓‧索羅從軍校畢業後成為軍官,但為了救邱巴卡一命而襲擊自己的上司,在反抗軍協助下逃亡。

 

P.60 「議會代表制」並沒有正式廢除,只不過是在戰亂時期由另一套制度取代,讓地區總督能直接支配各個領土,這表示帝國勢力終於能深入混亂動盪的星系。從現在起,地方政府將因為畏懼帝國艦隊──以及這座戰鬥基地──而不敢造次。

 

小說與影視間的媒體載具之差異是個老議題,我也不費篇幅特別討論。純以本次《星際大戰:曙光乍現》的讀後感來談,確實對我這樣熱情有餘但研究還不夠深入的粉絲別有一番收穫與品味。首先是對於背景設定的更為理解,整個銀河史、種族、共和國與帝國,在電影中都只有呈現出一部分,而不可能做條理嚴謹的一一解釋。在沒有看相關設定集的情況下,從本作裡獲取了相關知識。如上述筆記的設定、幕後花絮,也因此有了更多了解。

 

P.120 原力是每一名絕地武士都必須與之應對的力量。雖然目前仍缺乏圓滿解釋,但科學家推測原力是由生物產生的能量力場。古代人類雖然隱約察覺到它的存在,但在數千年中對它的潛力依然一無所知。只有特定幾種人才能明白原力的本質,只可惜他們被打上江湖術士、騙子、神祕主義者或更嚴重的標籤,能使用原力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它的強大力量對那些人的原始方式來說極難駕馭。那種人通常被族人誤解──或落得更悲慘的下場。

原力包圍我們每一個人。有些人相信是它引導我們的行動,而不是受我們支配。絕地武士的特殊力量就是源自對原力的了解和運用。

 

星戰所創造出來的巨大單字「原力」(Force),在這三十年來只看電影總對它還是懵懵懂懂,除了掛在嘴巴上碎碎唸時感覺好像很威很帥、以及可以像念力一樣隔空移物、放放閃電,就對它並沒有太多的理解,似乎只是絕地武士的另一種「武裝配備」……然而伴隨《曙光乍現》裡的劇情需求,讓歐比王帶領路克學習、進入原力的廣闊世界,其實正是導演對讀者所說故事的方式,在小說細膩的文字、更詳盡的解說裡,即便它仍舊不可思議,卻倏地與我們更為接近了。光是上面那一段,就能夠與歷史上的魔女狩獵充分結合──正因為女巫們懂得原力而被誤解與殺害,許多超自然相關的神祕能力,也都可以套用進這個單字作合理解釋。當「原力」與現實社會的我們許多熟悉事物連結,不再是電影裡華麗卻遙遠的幻想招式,對整個《星際大戰》系列的認同度自然也更高了,這正是小說版的重要貢獻──補完!

 

P.178 原力無所不在,它包圍你,也從你體內擴散而出。事實上,絕地武士能感覺到原力的具體存在。它是同時具有「控制」和「服從」兩種特性的氣場,虛無飄渺卻能創造奇蹟。沒有任何人能確切定義原力,連絕地科學家也不行,可能永遠沒人辦得到。在解釋原力這方面,內容往往是魔法和科學參半。不過,術士不就是把理論付諸實踐之人?你必須試著讓自身行動脫離自覺控制。別把注意力放在具體事物上,不管是視線還是腦海。你必須讓心靈漂流,唯有如此才能使用原力。你必須進入某種境界:憑感受做出行動,而非預先安排。你必須無念,放鬆,無念……漂流……自由……自由……

 

目前維基百科上對於原力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光明原力、黑暗原力、統一原力與生命原力,可以發覺古典三部曲(四五六集)原本提出的較為粗糙之光暗對立面,在系列大紅大紫後,也再持續地增補資訊讓其更為完整。但這方面美國人就不及日本人的超細膩性格了,對於自己國產的科幻旗艦代表「鋼彈」是不斷地在讓機械與人物設定達至完美臻境。目前看起來「原力」還是具有些無法釐清的模糊地帶,但這種不需點明的朦朧美確實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這種只要經過專業訓練,不是靠血統或命運這些先天限制就能掌握的超能力,永遠有讓人作美夢的遐想空間。無論它在星戰世界裡的定義何在都無妨,在現實中「原力」已然成為武俠小說的那一種「高強武功」之代名詞,是成人不朽的童話與神話。而「原力」概念裡的哲學意涵更是深遠,也顯現了西方人那種「人定勝天」的性格自信。即使在科技進步到讓前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有了恐怖破壞力的行星毀滅式武器,以「人類的生命」為出發點所引爆的原力,卻依然不被時代淘汰地擁有那最初的價值,漫畫《神劍闖江湖》裡描寫過機關槍與劍的差距,但《星際大戰》的原力卻是能夠超越時代與智慧的影響力,正因這樣獨特且巨大的存在意義,讓它至今永垂不朽。當初或許沒有想那麼多的盧卡斯,可真是神之創舉!

 

P.20 黑暗領主走過之處必定留下恐懼,無一例外,而這名領主散發的邪氣強烈得令強悍的帝國部隊也不禁後退、緊張得竊竊私語。原本鬥志激昂的反抗軍成員停止抵抗,因為這名黑武士出現而倉皇四竄。他身上的鎧甲雖然極致烏黑,卻遠不如心中思緒那般黑暗。

 

小說化的第二大項優點,那就是可以透過旁白、內心戲來大量增加人物的素描,為這些形象已然深入民心的傳奇人物更增添血肉!古典三部曲每次黑武士的出場總伴隨著耳熟能詳的同一首配樂「帝國進行曲」,但被面具遮住容貌的他總讓我們無法從表情得知他內心的想法、聲音也有所微妙改變,而是全然的神秘。固然他出場時總是氣勢十足,卻沒有小說文字表現的「邪氣」如此地自然且深刻。而思緒黑暗的形容更是簡潔卻出神入化,這位貫穿六部曲的最重要正反派主角安納金天行者,我們對於他年輕不懂事的模樣總是更為印象深刻,也期待在小說裡對於他的另一面達斯‧維達有著心理層面的刻劃、以及其他人眼中所見的他──黑暗領主的霸氣與恐怖。畢竟這是個壞蛋也要夠帥夠強才能在粉絲支持下混下去的二十一世紀嘛~黑武士是該多加強點刻劃的!

 

P.266 路克心中百感交集,索羅氣燄囂張、魯莽衝動、缺乏耐心,而且總是自我滿足,但他也勇猛果敢、見多識廣,而且總是隨和樂觀,這些特質讓他成了令人困惑的朋友──但確實是朋友。

 

而小說中特有的人物旁白,也同樣對我們認識其他重要角色有諸多助益。除了路克本人因擔任主角而比較看不到其他人對他的感想之外,他對於莉亞公主美麗的讚嘆、對索羅野性並狂妄的個性、以及對歐比王的崇敬之情、與好友畢格斯的長年友誼,都滿生動有趣的。韓索羅過往做為與路克這個正義感強烈的乖寶寶對比的經典壞男人,遊走瀟灑與囂張邊緣的態度被哈里遜福特演得非常好,但在小說對話裡的刀子嘴碎念嘲諷卻也別具風味。我想比較可惜的就是在莉亞部分目前沒有更多刻劃,主要還是以大男人們的「傾慕」目光在看待她,畢竟她與母親愛米也都是非常經典的美式巾幗英雌呢,是該好好描寫的。之後的小說會怎麼利用旁白來描述藍道、西斯帝的特色,也讓我感到期待。

 

P.19 「這都是你的錯!我就知道我不該相信你這個迷你版的隔熱艙拆卸助手機器人。」「我才不是無腦哲學家,你這又胖又沒優化的一團機油!」

 

星戰宇宙裡與主角群同樣吸睛,甚至更為搶眼的「非人類」,當然非C-3PO、R2-D2這兩隻外貌形像鮮明,且在六部曲電影裡全部都有戲份、繼承天行者兩代父子情誼的搞笑機器人了!他們不但在戰鬥中常常派得上用場,而C-3PO每每慌張又牢騷滿腹的多話抱怨,與R2-D2間的吵架,擔任了劇情銜接的重要潤滑劑,並增加不少輕鬆笑點。這些特色自然也原汁原味地融入在這本《曙光乍現》小說裡,反而由於對話變得比電影清楚而更為有趣。看到C-3PO對我從小暱稱為「吸塵器機器人」的R2各種犀利吐槽屢屢讓我嘴角上揚,但故事當然恰如其分地在最後強調了兩「台」老友的真摯情誼,雖然平常打打鬧鬧,但緊要關頭時願意為了對方而犧牲的表現,也成功讓它們在擬人化後更為立體、溫暖。這對吉祥物的在六部曲裡的作用是能夠寫成一篇論文的,而每一個角色都能如此發揮用處,正是當初盧卡斯大導震撼世界的一個要素。而這個宇宙裡非人類的其他種族也超多彩多姿的,與路克有一番追逐的塔斯肯沙漠族、爪娃族生態描寫,也是《曙光乍現》補完了當初看電影我沒有特別記起來的失落環節呢。

 

P.61 黑武士以略帶警告的口氣補充:「別對你們搞出來的這個毀滅性武器過於自豪,塔金。就算它能摧毀整座城市、整個世界甚至整個星系,跟原力相比依然微不足道。」

「原力,少拿你那套江湖術士的伎倆來嚇唬我們,維達大人。你對那個古老神話的可悲信仰沒能讓你隔空變出那些磁帶,或賜你千里眼來查出叛黨的秘密基地。哈,這簡直令人笑破肚──」

 

介紹完小說版不同於電影的優點,接著想來談談整個星戰古典三部曲。就目前的上映狀況來看,《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並沒有場場戲院爆滿,和其他的好萊塢爽片是有些差距的。其實在一九九九年那時候回顧這四五六集時,就覺得有點疑惑,劇情並不是說有甚麼特別深度,而是非常王道──甚至常見的美式英雄主義走向。一文不名的男主角成為傳說的繼承者,有著師父與夥伴的協助,經歷一番苦戰後消滅了邪惡的獨裁帝國,雖然沒有抱得美人歸(如果不是因為實妹設定,也不可能被半路殺出的小流氓給搶走阿XD)、卻也是相當圓滿的結局。而在其他支線上也沒有處理得太過複雜,基本上能夠很單純的用爽片眼光欣賞完這古典三部曲。反而在之後的前三部曲,更深入地完整刻劃了安納金的人生故事,也讓《曙光乍現》裡早早去世的歐比王有了非常棒的演出與評價。西斯教派一線也在西帝、杜酷、達斯魔等強大歹角的威能下為觀眾帶來更多正邪糾纏的震撼。其他還有很多讓我更喜歡的地方,也因此,對於古典三部曲的感受是比較低的。但對於許多星戰迷來說,古典的地位又是遠高於前傳三部曲,也始終論戰不休。其實就像是鋼彈迷中的初鋼迷與SEED派之爭,兩千年後才加入的新鋼彈迷與宇宙世紀時代的老粉們水火不容、互看不順眼,這大部分的主因還是年齡的差距,每個不同年級生隨著成長環境的差異,在各種文化薰陶下所產生的審美觀所應有的正常差距。猶記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首映時,有無數老星戰迷怒喊「我的童年被毀了!」卻也在這三部曲時又吸引了另一派的新鐵粉加入(例如我),這就真的是時代的眼淚啦。

 

P.119 這是絕地武士的標準武器,不像能量槍那樣笨重又缺乏準度。想使用這東西,光有眼睛是不夠的。這是優雅的武器,也是個象徵。能量槍、聚能刃那種東西誰都會用,能把光劍使得高明之人才是佼佼者。一千多個世代來,絕地武士是銀河系中最強大、最受尊崇的勢力,在舊共和國擔任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古典三部曲之所以經典,在於它在1977年正式上映《曙光乍現》的那個年代是創舉。它比日本風靡世界的科幻動畫領頭羊《機動戰士鋼彈》還早了兩年,比起同樣有精彩打鬥的特攝界起源《超人力霸王》(1966)、《假面騎士》(1971)都還要晚,卻在視覺效果呈現上是截然不同的強悍等級,三部曲裡都有壯觀的星際戰爭場面,這確實不是小成本電視劇能夠相提並論的。而《星際大戰》則具有最根源的美國精神復興,根據近期《天下雜誌》專欄杜易寰先生的說法,當時美國因越戰的慘烈而舉國消極悲觀,整體娛樂片也多為悲劇、災難片當道。《星際大戰》這種「復古」的精神,回歸單純本質:善惡二元對立、美國人最愛的英雄主義,再加上西方傳統的遊俠文化(大仲馬「三劍客」哪),頓時成為帶給人民夢想與希望的代表。而古典三部曲始終都在強調的主旨反抗軍與帝國之戰,正是以二戰的架構為背景(敵方大將黑武士的盔甲就來自日本武士,而美國日本在二戰的關係就不用再說明了吧…),讓人民回到那場勝利的榮光回憶、再融入時興的太空冒險、希臘神話傳統。簡而言之,它在最恰當的時間點打入了美國人的心,它所反映的正是那個時代的社經、文化、歷史意義,這是絕對無可取代的。

 

P.265 那座基地,以層層護盾防禦,火力幾乎能與整支帝國艦隊媲美,但它的防禦系統是用作抵擋主力戰艦的大規模攻擊,小型的單座或雙座戰機應該能滲透其中。死星的弱點是一道小型散熱口,體積雖小,但功能至關重要,那似乎是一道未以護盾屏蔽的管道,直通給整座基地提供動力的主反應系統。因為那條管道是在反應爐產能過剩時作為緊急散熱,因此不能以粒子護盾遮蔽,否則就會失去作用。只要能直接命中那道散熱口,就能引發連鎖反應,摧毀整座基地。這個散熱口沒有粒子護盾遮蔽,卻配有完善的光束護盾,這表示你們不能以能量光束攻擊,而必須使用質子魚雷。(粒子護盾用來反彈固態物體,光束護盾用來吸收輻射和能量砲火,一般的偏導護盾同時擁有這兩種功能。)

 

星戰能夠劃時代,也因它將電影藝術的想像力與美感推至極致。《星際大戰》在視覺科技上「遠勝」當年所有的電影。它的故事架構簡單、甚至常被批為「膚淺」,但卻能因此更集中觀眾焦點於特效的衝擊。廣闊的星海、氣勢磅礡的效果字和配樂、絢麗刺激的光劍對決、戰機飛行員的電玩式冒險與光束四射……科幻界的夢幻機械應有盡有,人類「上太空以後」的種種壯麗理想,都在這套作品裡得到了滿足。男孩們操作著遙控器左閃右晃、拿把假劍揮舞砍擊,這些從小就習慣的娛樂模式,都彷彿在大銀幕上化為真實的存在。現在談到科幻、奇幻鉅著,都會強調內裡講述的人性依舊關鍵。「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古典三部曲正是反映了劇中角色、戲外觀眾的最真實人生、命運,而鞭辟入裡。

 

《星際大戰》之父盧卡斯,坦承這系列的構想來自於日本名導黑澤明的《戰國英豪》,無論是黑武士的造型設計、光劍的打鬥技術,都加入了大量與傳統西方「騎士」分歧的形象,這種濃濃的東方味,也正是讓歐美觀眾喜愛的一個原因。就像日本人也超哈法國文化,這種文化差異所造就的憧憬、學習,往往能創造出嶄新的好點子。但也會相反的,自身輸出的日本人、亞洲人,反倒因此沒有對星戰產生如同洋人般的狂熱。或許那種蘊藏在故事裡的東方身影都是已然熟悉、看透的。這又是另一層次的複雜人性理論了。而文化彼此相互傳承的軌跡,更可在《機動戰士鋼彈》富野由悠紀也參考了《星際大戰》使用了光劍,並一直持續至今成為不動傳統中所見到。東西方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卻也無法缺少彼此的緊密結合。這也正是人類歷史上不斷在戰爭、疾病、災難等痛苦中所證明的。以最簡約的方式表達出深厚的人性意涵,《星際大戰》就此成為顯學,成為現象,成為橫跨四十多年依舊會流傳下去的偉大存在。就像那無所不在的原力,無論是電影、小說、遊戲、玩具……星戰永遠與你同在!

 

《曙光乍現》與《帝國大反擊》套書組合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