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瓦格斯《藍色圓圈之謎》  

(評分:7.5)

1992法國「聖拿撒勒節大獎」

2009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國際匕首獎」

2009改編電視劇於法國電視臺播映

 

原名:Fred Vargas《L’homme aux cercles bleus》(1991)

 

大部分的謀殺除了涉及哀傷、屈辱、精神官能症或任何您能想像得到的東西之外,一定都需要殘忍、一種在痛苦裡、在苦苦哀求和垂死邊緣裡的喜悅以及撕裂的快感。

 

巴黎在四個多月來,某個人,我們相信是名男人,專挑在夜裡,用藍色粉筆畫出直徑約兩公尺的大圓圈,圈住散落人行道上的垃圾。亞當斯柏格知道,這個瘋狂的行徑被某種殘酷的靈感煽動著,他知道這一連串的物體秀只有一個出口──一個光輝的成就:一個人的死亡。七天後,藍色圓圈內果然出現一具喉嚨被割破的女屍,那女人雙目瞪著天空,神色驚恐,嘴巴張大,我們甚至聽到她大聲叫嚷著寫在她旁邊的句子:「維克多,倒楣鬼,你在外面做什麼?」

 

「維克多,倒楣鬼,你在外面做什麼?」

 

一個伴隨漂亮斜體字出現的藍色圓圈,引發一場錯綜複雜的連續殺人事件,所有的死者都被諾大的藍色圓圈圍住,唯一的線索是藍圈人身上的腐敗味,海洋學家瑪蒂是唯一曾多次成功跟蹤藍圈人的目擊者,只是兇手真的是藍圈人?或藍圈人只是無辜的代罪羔羊?探長尚─巴堤斯特.亞當斯柏格只能憑這些有限的線索,找出讓巴黎夜夜不得平靜的真正兇手。

 

為了補強自己在西洋推理的研究,掏錢參加了偵探書屋的「重返黃金年代」讀書會,但也忙碌得直到倒數第二次聚會,才終於完整地讀完與寫完一本作品…這次的主題選書是兩位女作家,法國的弗雷德.瓦格斯與英國的PD詹姆斯。想說瓦格斯的書較薄所以先選了這本書,但後來討論時才發現真是個錯誤啊… PD詹姆斯才更是我的菜…沒想到大家都對瓦格斯有著差不多的感覺,乍看輕薄短小,卻是難以進入故事世界,不知道作者在鬼扯些什麼XD 連我這樣已經看了不少書的評論者,都有幾次想要半途而廢的想法,這還真是不簡單= =a 但也幸好我還是把書給讀完,才發現這是本「先苦後甘」的作品,整體謎團的結構是有條有理並具備意外性的,對推理迷來說,是值得一讀的~!

 

忠森與黃羅兩位前輩撰寫的導讀與推薦文都是最高水準,可以帶領讀者理解關於法國推理小說與瓦格斯的各項發展。法國推理文學一向表現並不突出,即使是最具知名度的怪盜亞森羅蘋系列,實際上我們也知道它的冒險鬥智元素是更高的。至於西默農的馬戈探長知名度高,但歐美台銷售成績皆平平,風格同樣緩慢。真正讓推理迷血脈賁張的經典詭計傑作,似乎還真只有在台灣都已經出過好幾種版本的卡斯頓.勒胡《黃色房間之謎》…而這樣多年來的窘境,終於由瓦格斯所破除。

 

《藍色圓圈之謎》是早在瓦格斯1991年完成的出道作,當年就已經獲得法國出版獎項肯定,然而在2006年以後她的近期作品陸續引進歐美後,才真正地被肯定與認同。畢竟英國、美國,才是推理小說與犯罪小說的世界中心、不動的首都。過往沒有甚麼作品能夠打入挑剔的英美市場中。我們所聽聞過的幾位成功作家如葛紅杰、法蘭克.西萊斯又是以驚悚小說為主,唯有瓦格斯,以結合歷史考古學識、風格獨樹一幟的警探推理小說,才是真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代表者。2006《山毛櫸的秘密》、2007《海神疑雲》、2009《藍色圓圈之謎》,這三年分別憑藉不同作品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所頒發的國際匕首獎,成就傲人,也成為國際間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

 

P.6 尚-巴提斯特‧亞當斯伯格,初次任職的警察局裡大家都說他很「森林」,或許指的是他原始、孤獨的氣息,他一直不解確切的意思。他詢問其中一名女刑警,她困窘地說:「你自己看著辦,照照鏡子就會明白。別逼我說你很英俊,但你有迷倒眾生的優雅,好好運用到生活裡。」

 

「在警察界裡,你闖不出什麼名堂的,尚-巴提斯特,警察界可不是森林。」

她錯了,接下來的五年中,他以同事們都覺得奇幻不可思議──也就是說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接連讓四件謀殺案撥雲見日。他們對他說:「你甚麼也不幹,亞當斯伯格。你在這裡閒晃,作白日夢,盯著牆,在膝蓋上鬼畫符,好像生來就甚麼都懂,有一片美好人生在眼前。然後有一天你開始行動,依然顯得漫不經心、親切和善。」

 

森林小孩變成警探,然後是探長。但有時候他覺得人真是無趣!他太常預知會聽到什麼。每一次當他想到「這個傢伙接著會說這些話」時,他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很可惡,等到這個傢伙當真說出這些話時,他更覺得要命。因此他深受其苦,哀求任何一位神祇賜予他無知但驚奇的一天。

 

「法國人都是哲學家」,黃羅前輩在導讀中提到的這句話,相信讀者進入這本書後會深有體悟。哲學就是一種似是而非、深奧難解的學問,探索每一件事物的根源。是詭辯?是想太多?無論如何這就是他們的民族性。體現在文學小說中,基本上很可能就像《藍色圓圈之謎》那嗯嗯啊啊的前50頁:每一個國字我們都看得懂,但組合在一起後,卻讓人懷疑「呃這是中文嗎?」XD 這本書也不過200頁的厚度,但剛開始實在會覺得廢話很多,太難進入故事的世界、人物的想法裡了!讀書會的大部分朋友也有同感。想想這對出版社而言也是件可惜的事,作家系列作的第一本往往是全系列賣得最多本、以及整套書能否暢銷的關鍵點。《藍色圓圈之謎》無疑就嚇跑了不少人,但它因為厚度關係定價也便宜,讓價格較高的後面其他本作品也就此不見天日(對於放棄的潛在消費者而言)…看來,出版作家的第一本書,還是選擇更厚的比較划算吼!

 

P.11 唐格拉對亞當斯伯格那些天才式的破案結局配服得五體投地。不過今天,這些傳聞都與這名男人抵達警局後的一舉一動格格不入,他見到他本人後更覺訝異,並不僅僅由於他動作與言辭的遲緩,他首先對他嬌小、細瘦、結實、不突出的身材感到失望,對他忽略細節的態度失望,他甚至不在該抵達的時間出現,在變形的襯衫上繫著領帶,襯衫隨便塞進褲腰裡,還有他的魅力卻節節上升。唐格拉喜愛聽他說話,這聲音讓他平靜,幾乎催眠他,「好像愛撫一般。」

 

《藍色圓圈之謎》是瓦格斯「亞當斯柏格探長系列」的第一本,自然也花上眾多的篇幅,由第三人稱的作者視點、書中其他角色的視點來刻畫這位主角偵探的形象。個性溫吞的慢郎中、但一旦發現與真相相關的線索,可就會展現出如獵犬般緊咬不放的敏銳與狠勁。故事正如同他的性格一樣,開頭繼承了前輩西默農的模式,慢得讓讀者「進不去」小說裡,在連續發生的,於各個都市角落用藍色粉筆畫得圓圈,裡面會放了個無關緊要的小東西事件。探長說這應該是隱藏意義的,但他也說不上所以然,直到出現在圓圈裡的第一具屍體真的出現了──前兩具屍體的調查過程還是彷彿在五里霧中,但當亞當斯柏格聯想到真相後,整個故事也就在緊湊的節奏擁有完美的ENDING!而且這是一個完全本格的,精彩的純犯罪謎題。

 

P.13 「大部分的謀殺除了涉及哀傷、屈辱、精神官能症或是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東西之外,一定都需要殘忍,一種在痛苦裡、在苦苦哀求和垂死邊緣裡的喜悅以及撕裂的快感,這是真的,這些東西雖不能在某個人身上一目了然,但至少我感覺他出了問題,身體增生某種東西,贅疣,有時候,那就是殘忍。」

 

「你的說法與我的原則背道而馳,我不相信人的臉上會印著壞蛋,就像在母牛耳朵裡烙下的印記般,光憑直覺就可能抓出兇手。我知道我的說法平庸無奇,但是應該依據蛛絲馬跡來辦案,得有憑有據才能定罪。贅疣論讓我覺得可怕,這會導致主觀的專制以及司法的錯誤。我們有想要迷失在灰色泥沼裡並簽累他人的慾望,但沒有必要因為想要粉碎整個世界而從一出生起就長膿,並付出慘痛的代價。」

 

「看得見蟑螂鑽來鑽去並沒甚麼了不起。對我的人生來說這甚至是場災難。我從沒看錯人,不管他是站著躺著、悲傷、聰明、虛偽、傷心、冷漠、危險、害羞等等,你了解嗎?不曾看錯,你能夠想像這會讓我多麼痛苦,當我從一開始就預見事情的結果時,我有時請求這些人帶給我一些驚奇。我只認識希望無窮的開端,但很快地,故事的結局在我眼前成形,就好像在一部悲傷的影片裡,你已預見誰會愛上誰,誰會發生意外。你仍然繼續看著這部影片,但後悔莫及,你只能如坐針氈罷了。」

 

「貧窮也要有格調,生活過得夠優雅」追求美食、美酒、藝術的法國人是個明顯的,感性更大於理性的人種。這讓他們的小說呈現出來的特色就是不那樣地在乎邏輯至上,艾勒里昆恩與思考機器凡杜森教授?跟我們無關!是的,所以我們可以在本作中看到亞當斯柏格根本是個毫不講理的天才,他知道,就是知道。說謊的罪犯在他眼前無所遁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沒有謎團,只是他從來不因此為傲、反而苦惱「這世界實在太無聊了」。其他角色也只能跟讀者一樣,乖乖依照主角的要求作事,因為這位宛如森林、擁有野生直覺的探長不會失敗。當然瓦格斯比較聰明的是,他也沒有讓亞當斯柏格因為自己的天賦顯得讓人討厭,把謀殺視為遊戲、只想從中獲得娛樂…他沒有失去身為人所應有的善心與關懷。即使他似乎相信「人性本惡」,面對唐拉格的質疑會提出用力的反駁

 

P.44 他們的前任探長總在環環相扣的思想裡打滾,屬於深思熟慮型。相反亞當斯伯格變化無常,像個接受四面八方來風的中空棚架,腦袋不受拘束,所有從耳朵、眼睛或是鼻子進去的煙、顏色、弄皺的紙,都會對他的思慮產生一陣狂風,讓它們不得成形。唐拉格自嘆道,這個傢伙對所有細節都很敏銳,導致他不注意任何細節。

 

P.76 亞當斯伯格不攻擊,但會改變妳。他繞圈子兜過妳,然後從妳的背後回來,除下妳的導火線。總之,他會卸下他人的防備,不受攻擊也不被捕捉。對任何人而言,他像春天的陽光既溫煦又致命,端視我們怎麼曝曬在它底下。對兇手而言,他是個要命的對手,如果我殺了人,我寧可選擇對我有所反應的條子,而不是溫柔的像流水突然又堅固如石頭的條子。他往目的地漂流而去,向小港灣前進,陷在裡面的兇手只有滅頂的份。

 

在讀書會的時候,我們討論到,不同於黃金古典推理繼承人的PD詹姆斯,對於故事中每一個疑點都會有所解釋、有著理性的答案。瓦格斯更在意的是書中的文學意涵,以及她意圖帶給讀者的氛圍。「就是要嚇到你!」推理評論家路那說,她喜愛瓦格斯的原因在於故事幻想與真實相互交融的趣味性。不需要大老遠跑去孤島或暴風雨山莊,瓦格斯就在都市裡面成功製造出具備幻想性的犯罪場域,也是我相當在乎的那種本格美感。《藍色圓圈之謎》只是在巴黎的街頭四處畫一些圈圈,裡面放一些雜物、最後是屍體,已然超脫過往推理類型的限制,創造出全新的犯罪場域,讓讀者擁有無限想像空間:圈圈代表的意義。《CLT》裡同樣在都市讓中世紀黑死病的陰霾重現、《迷離禁地》則是吸血鬼、《憤怒軍團》又是古羅馬軍隊…相信日本推理迷都對於這種傳說與本格結合的手法不陌生、瓦格斯也正是做到了這一點,不需要過多的屍體去營造恐怖感,光是詭異事件發生的懸疑感就已足夠讓人戰慄,讓讀者反映晚上不太敢讀完她的書,由此可見逼真的寫作功力。這點作者本身的「中古世紀歷史與考古學家」身分也是大有幫助,正因為她本業對於中世紀傳說太有研究了,才能讓小說裡的每件傳說與隱喻意義如此栩栩如生,也讓作品裡時常會出現這一類專家,講述有趣的中古史。用日本作家來比較,就像是民俗學家三津田信三那樣。

 

P.168 那些我厭惡至極的圈圈裡,只有某個類似強迫性的觀念卻沒有真正強迫性的觀念。比方說,你曾說藍圈人改變他的手法,有時一筆畫好,有時兩筆銜接,有時畫成橢圓形,你認為一個怪僻狂容許這種自由度嗎?怪僻狂生來用分毫不差的方式支配他的天地,好侷限它,掌握不可能並且自我保護。因此,像這樣的圈圈,沒有固定的日期、沒有固定的目標、沒有固定的地點、沒有固定的筆法,完全是馬戲團式的怪僻狂?

 

P.64 「維克多,倒楣鬼,你在外面作什麼?」這句話本身就帶著罪惡和死亡、不幸和威脅。字跡學家肯定這個傢伙非但不瘋狂也沒精神失常,而且很有教養,對自己的外表與成就惶惶不安又怕不了了之,咄咄逼人同時深藏不露,這些都是字跡學家的用字遣詞。他還說這名男人年紀已大,處於危機狀態,但是目前尚可自我控制,很悲觀,對自己的終點也就是對永生著迷,或者說,他也是個正要成功的失敗者,或是正要失敗的成功者。字跡學家老愛這樣,把句子翻來翻去,把它們轉向一個方向然後又指向反方向。

 

瓦格斯能夠在英美獲得成功,在氛圍描寫獨到之餘,謎團與真相的設計想必更是關鍵所在。《藍色圓圈之謎》的謎團就只有這一個現代都會傳說,而出場人物也不太多,卻能從中創造意外性,讓你所認定的兇手來個大逆轉。會每天晚上一定要隱匿蹤跡畫這些圈圈的人,想必是種偏執性格的怪異人物。也難怪故事中的唐格拉探員要說這起事件叫做「怪癖狂連續殺人事件」。但是,這起事件真的只有如此簡單嗎?三名被害者之間根本找不到共同處,就算出動大批警力,逮捕了畫藍色圓圈的怪癖狂後他/她就是兇手了嗎?他每次寫在圓圈裡的那句話裡面有甚麼涵義亞當斯柏格在故事後半段展現出無比敏銳的偵探嗅覺,他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沒有錯過這一連串事件的每個細節,更進而抓出「藍圈人」行事他所認為的三大疑點緊咬不放,藍圈人身上會散發的「腐爛味道」這種小事最後竟能成為揭發所有謎題的重要證據,探長的辦案功力也確實叫人佩服。雖然他是擁有「天啟」之能的主角,但作家可沒有因此偷懶打混,讓故事流於自說自話的癥結。一切歸諸理性,將犯罪者的行為擁有最合理的解釋。這篇作品的謎底讓我很容易比照起克莉斯蒂的某部名作,水準出色,犯案手法縝密且新奇懷舊兼具。

 

P.129 唐格拉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再一次想到太陽。這個要命的星球在四、五十億年後會爆炸,他不解為什麼這個爆炸總是讓他沮喪不已。他願意用生命去交換,讓太陽在五十億年後依然閃耀。

 

P.151 「愚蠢的邏輯是笨蛋的守護神。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我不知道誰說的,但是我喜歡這句話,它解決我的問題,你了解嗎?我不太有邏輯。」

 

書中充滿了不少像上述這樣沒有任何意義、又好像有點意義的對話與思考。這些莫名其妙到極點的胡思亂想,沒有社會意義、沒有深奧隱喻,但就是擁有著吸引某些讀者的魅力。「藍色圓圈」的符號學與結構主義,能夠讓感興趣的人自行熱中討論。亞當斯柏格辦案之外腦海中總是不斷地思念著舊情人卡蜜拉,最後還真的跟她短暫再續前緣。瀟灑、浪漫的結局,還真是又具備了大仲馬《三劍客》以來的流行英雄感呢,也是強調情緒和感情的象徵主義文學。瓦格斯本人擅長中古世紀歷史,但也對法語文學認知甚深,曾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的思想也出現在《藍色圓圈之謎》裡,代表繼續影響著後世的法國人。與其說瓦格斯的作品是「推理犯罪小說中的法國派」,不如說它或許更接近「法語文學裡的推理小說」。在推理界的殿堂中,將法語文學發揚光大的國家之光哪!

 

欲購買本書可至此進入網路書店連結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