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學生街殺人》

(評分:7.0)

第41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入圍作

第9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入圍作

 

原名:《学生街の殺人》(1987)

 

與《放學後》、《畢業》並列「學生三部曲」的東野圭吾最高代表作!

 

原來人的一生,

就是不斷在重複一些小錯誤...

 

他說他討厭這個地方!

她說最美好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而他說不懂為什麼那個人要刻意隱瞞?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三個沒有關連的人,

卻都莫名死在這條沒落的街上...

 

隨著大學校門遷移,原本熱鬧的學生街也逐漸失去了生氣。住在這條街上的光平,畢業後沒有積極找工作,反而騙家人說考上了研究所,之後便靠打工繼續在這條街上頹廢地活著,其實光平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罷了。就在對未來感到茫然的時候,光平身邊的人竟然接連遭到殺害。

 

先是打工的同事松木被人莫名刺死,接著光平的女友廣美也慘死密室,而第三名死者則是廣美偷偷擔任志工的身障兒童學園的園長堀江...為了解開謎團,光平私下展開調查,然而離奇的連續殺人案和密室詭計背後,究竟暗藏著什麼讓人無法逼視的人心真相?

 

本書是東野圭吾被譽為「學生三部曲」的代表作,通篇彌漫著青春的頹廢氛圍,永遠有抽不完的菸,永遠有股難以言說的哀愁,彷彿一部推理意味濃厚的《挪威的森林》。洗練的筆觸、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寫,加上衝擊性的結局,雖是東野圭吾的早期作品,完成度和圓熟度之高,卻已讓人嘆服,更印證了東野圭吾難以掩藏的過人才華!

 

 

1987年是日本推理史上非常重要的「新本格元年」,在多年來社會派的清張束縛之後,歷經「掌旗手」島田莊司大師的數年醞釀與栽培,終在該年度以綾辻行人推出的成名作《殺人十角館》為首,包含法月綸太郎、歌野晶午、我孫子武丸等年輕作家同心協力,就此掀起「本格推理小說」的再復興,詭計、遊戲性大行其道,一躍成為主流市場。在這些新作家中,東野圭吾則成為其中的「異類」。自1985年憑藉《放學後》得到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出道以來,新本格的元素自始至終不是他最擅長的寫作方式。

 

在這段期間,東野圭吾在完成「學生三部曲」之後,以他本身專業科系相關的理工知識撰寫出數本作品如《布魯特斯的心臟》、《變身》、《天空之蜂》;另一方面也致力參考新本格要素,創作出《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十一字殺人》這類挑戰解謎遊戲之作,甚至歷經十年的「懷才不遇」後,也出版《名偵探的守則》、《怪笑小說》這類飽含辛辣諷刺心聲的另類佳作,直至他摸索出自己最能盡其發揮的小說模式,以實績接連直攻直木獎為止,這是一段對他來說十分漫長的奮鬥旅程。

 

如今隨著東野圭吾成為最讓讀者熟悉的日系推理代表作者後,他早年在市場未受肯定的諸多作品也不斷推出,《學生街殺人》正是發表於1987年,東野完成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回首創作歷程,確實憑藉《放學後》出道的東野早年被冠上「校園推理作家」之名、但他也迅速在兩年後力圖擺脫此項「刻板印象」稱號,,在本作之後決定是「學生三部曲」的結束。然而他隔年所創作的作品《魔球》、《浪花少年偵探團》都還是與校園脫不了關係,可見《學生街殺人》故事中隨處可見的東野式感嘆「就此告別過去」,實在是知易行難~

 

《放學後》的主角是老師,高中女生間的細膩心思、命案動機為最出色之處;《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的主角是大四應屆畢業生加賀恭一郎,同學間的情感與煩惱為骨幹,即將面臨社會現實的考驗。而《學生街殺人》再進一步,將主角群年齡層提高為已經結業離開校園的新鮮人,主角光平、被害者女友廣美、打工同事沙緒里等皆為徬徨於未來的青年,正在人生道路上掙扎著、摸索著。隨著不同年齡層的主角群描述,東野圭吾將他對於年輕學子們的觀察、建議,有條有理地分享給所有讀者們。

 

「即使一直耗在這種地方也是徒勞,這個街道已經沒有呼吸了,大家只是沒有離開的勇氣。」以前這條街道是大學的正門,但現在已經拆掉了。目前的正門位置向東移了九十度,以前這條街上擠滿了學生,這裡也成為大家熟悉的學生街。無論開了多少家店,每家店裡總是擠滿了人。但是當正門位置改變後,學生很快就遠離了這條街。這條街上的經營者某種程度上做好了心理準備,以後可能不會有過路客擠滿店裡的熱鬧景象,恐怕只剩下老主顧而已。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冷漠無情。那些店家老闆以為學生會更珍惜自己熟悉的店,但學生心目中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們根本不覺得非去哪一家店不可,或是非喝哪一家店的咖啡不可。只要在大學或車站附近有不錯的店家,對他或她來說都一樣。

 

由於離大學很近,南部莊的房客大部分都是大學生。他們的特徵就是白天見不到人,天黑之後就開始出沒活動。有的房客在家裡通宵打麻將,洗牌的聲音不絕於耳;也有人在家裡喝酒、唱歌到深夜。很多人喝了酒就去旁邊的公園發酒瘋,第二天早晨,公園裡一定會有一、兩攤嘔吐物,附近都瀰漫著酸臭味。

 

《學生街殺人》的背景是沒落的舊學生街,在一開始就讓故事充斥著頹廢、沮喪的氛圍,與之前校園推理中明亮的感覺相差甚遠。出場人物基本以學生街的商店街老闆、打工青年們為主。當然,從《大概是最後的招呼》這本東野自筆參考書中的「我的心之城」這篇文章,可以得知東野就讀的大阪府立大學周遭就是這座「大學城」的原型,雖然這裡「寒酸不起眼」,但擁有太多回憶,所以讓他毫不排斥地以此為舞台。而1995年之後東野本人看到網路論壇上一些支持他的讀者,特地走訪一趟此處的感想,如他本人所想的果然也是「不怎麼樣」XD

 

23歲的光平欺騙父母說自己在讀研究所,希望邊打工邊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大他5歲的同事,身上充滿謎團的松木被殺;不久後連他心愛的女友,30歲的小酒店媽媽桑廣美也在電梯密室中遇害…隨後又在聖誕節出現意想不到的被害者,三起命案光平都是第一發現人,生平首度失去重要事物的感覺,加上負責辦案的警察香月態度咄咄逼人、又是曾向廣美求婚的「情敵」,而讓光平決定不要全盤跟警方合作,自己來嘗試尋找出真相。

 

不要試圖知道所有的事,因為這也是一種暴力。

 

氣質清新的美女廣美相當神秘,她與友人純子一同來到學生街合夥開了間小酒店,但有一天她在平交道旁意圖尋死,被光平救出後兩人發展出一段感情。但廣美每周二都固定會消失於眾人眼前、去往某個地方,光平爾後也得知她有才華,卻突然放棄了鋼琴家夢想,曾在某一年的公開比賽時於台上完全不演奏,留下滿場錯愕不解後就此消失。隨著廣美之死,長相酷似姐姐的妹妹悅子出現,光平與她合力進行調查,正面向密室之謎挑戰,也希望揭開廣美謎樣的過去。

 

光平覺得這裡既沒有進步,也沒有夢想。雖然名為餐廳,但其實和車站前的自動販賣機沒甚麼兩樣。只要投錢,就會送上微波加熱的料理,而且味道永遠都一樣。怎麼可能期待自動販賣機有進步和夢想?最多只能增加商品數量,增加一些低俗的裝飾而已。

 

本作共發生三起連續殺人事件,有密室詭計(這也是東野出道以來連續四作都設計了密室,可見這個題材多重要~)、也有出現東野式的逆轉。但畢竟尚屬早期之作,出場人物有限,以及真凶揭曉後後續剩下的頁數,都讓讀者可以預料到會有其他發展,翻案的程度不大,這讓整本作品的力道降低。說得嚴厲些,本作的本格推理成分確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不過有一個淹死的伏筆意外地埋得效果頗不錯)因此,從這本書中更為認識東野圭吾這位作家的過去,以及從中挖掘自己能夠吸收的建議,反而是值得探討之處。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進了公司後,第一年一定會有幾個人辭職,但是仔細一想,就覺得辭職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們根本無法自己決定方向,還有更過分的學生,說什麼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一行,希望我幫他決定去哪一家公司。也有人因為缺乏身為社會一分子的自覺而丟了性命。有人去參加同學會,結果喝醉了掉進河裡淹死了。一個規規矩矩的人不可能有這種死法。

 

有幾個人是帶著決心來讀大學的?你只要去問一下那些考生,進大學後他們想做什麼,他們會告訴你是打網球、滑雪、潛水,出國旅行。在大學期間沒有學到任何知識,只準備了一副當社會一分子的假面具就去找工作。他們挑選公司的條件,就是要休假多,離喝酒的地方近一點。這種人現在或許還可以生存,但很快就會遭到淘汰。如果只是忠實地執行上司指示,誰都無法和電腦相比。電腦不會累,不會抱怨,也不會偷懶,那些消息的人只會變成絆腳石而已。

 

東野本人說道,他在讀大學時去學校只是為了西洋弓箭社的練習(所以《放學後》的背景也與他本身愛好脫不了關係~),而他恐懼著穿西裝擠電車的生活,滿腦子只想著如何拖延去上班。回憶過去和朋友們在咖啡廳無病呻吟的自己,成年出社會一段時間後東野才明白原來討厭當上班族是因為沒有自信。對於自己大學價值觀的厭惡感,忠實地反映在《學生街殺人》中。本作不僅是東野的反省,也是語重心長的勸諫。藉由真兇的動機,與他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頗為貼切地結合。

 

誰建造了你們踩在腳下的基礎?是製造業的人齊心協力,不斷生產可以稱霸世界的產品。你們只是站在我們所創造的基礎上,說一些自以為是的話。說什麼想要自由地生活,什麼厭惡製造業生活,你們這些天真的人不可能了解我們流血流汗的戰鬥。

 

「我一直在想,很希望可以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不被體制埋沒,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人能夠取代自己──我希望從事這樣的工作。」這是主角光平與東野圭吾的心聲,也忠實反映出日本這個制度嚴謹、刻苦耐勞與責任感強大的社會觀中,許多年輕人看著上一代的辛苦、一成不變而長大,而期望著自身能有與眾不同的發展,搭配著當時泡沫經濟起飛的夢想。然而,人生的道路沒有如此簡單,正如同東野本人也是在工程師工作數年後,才在亂步獎得獎後勇於投入職業作家之路,更要直到多年後才真正大紅大紫。在這一段漫長的征途中,光平父親最後的金玉良言,也恰是東野給予自己、給予青年讀者的鼓勵。

 

人不是多活幾年,就知道該怎麼生活,對於人生這件事,連我自己都沒有搞得很清楚。任何人都只能體會一種人生而已,如果去干涉別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種傲慢。如果覺得走錯了,再往回走就好。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在重複一些小錯誤。

 

《學生街殺人》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上獲得平均四顆星評價,整體氛圍憂鬱、哀傷,在英國作家弗雷德里克˙福賽斯(Frederick Forsyth)的《豺狼末日》、《奧德薩檔案》與比利時畫家弗隆(Jean-Michel Folon)的《昨天、今天、明天》點綴下,是呈現出了那麼些與舊作不太一樣的「詩意」。但確實內容與市場走向才是重點,不是在日版七百頁、中文版四百頁的厚度下就能夠如東野當時的「轟動熱銷」期盼…看到他說為了讓銷售量更好看,刻意走遍東京各大重點書店各買兩本回家,卻是包包重得像啞鈴、銷量絲毫未見好轉。真是難為了~XD

 

一開始也許是為了補償,但漸漸從中感受到快樂。她並不是在那裏追求生命的意義,而是把自己的境遇轉化為生命的意義,原來這也是一種人生方式。借用妳的 話,就是菜單上多了一道菜。

 

最後,我看完本作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覺得光平也過太爽,明明我覺得這種對前途茫然、又總想逃避麻煩事的男人毫無魅力,但他還是莫名其妙地把上了御姐廣美,女友死後又跟店裡紅牌女侍沙緒里上床、最後連廣美的妹妹悅子也倒貼上門來個「姊妹通吃」…這種後宮設定當下就在懷疑東野該不會在寫自己?看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後果然是這樣沒錯!囧 但是否這種男女關係只是他對於大學生時代的「美好憧憬」…就不得而知了XD

 

回憶很多之前的事件,似乎每個人都向他傳遞某些訊息,他想要花很長的時間,努力解讀他們發出的訊息中的意義。反正有的是時間,現在還太年輕,還無法了解其中所有的意義,而且,並不需要對太年輕這件事引以為恥。

 

欲購買本書請點此進入網路書店連結

 

PS:感謝皇冠文化家怡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