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莉.荷茲.安德森《紙片少女》  


(評分:7.0)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0年最受12-18歲青少年喜愛的小說第十名


我拿出口袋裡的刀子,輕輕地在手掌上劃下,一點點而已。
「我發誓要當全校最瘦的女生,比妳還瘦。」
血液聚在我的手心時,凱西的眼睛瞪得斗大。她抓起刀子,也劃了自己的掌心。
「我賭我會比妳瘦。」
「不,不要打賭,讓我們一起變成最瘦的女生。」

莉亞與凱西是最要好的朋友,她們知道自己永遠無法成為全校最美麗或是最聰明的女孩,那麼便約定要成為全校最瘦的女孩,於是展開了節食比賽,規定每天只能攝取500卡路里。

全麥麵包(96),柳橙(75),鬆餅(180)

這一場比賽卻讓兩人漸行漸遠,她們再也不是朋友,直到莉亞錯過了凱西的三十三通電話,直到凱西孤單地在汽車旅館裡死去……

儘管莉亞成為比賽的獲勝者,卻已經無法退出這場比賽……

暢銷作者洛莉.荷茲.安德森以生動的文筆,描述這兩個將自己封閉在脆弱軀體之中的女孩,如何尋找讓自己活下去的力量。 


雖然小說的分類、屬性皆大不相同,但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本青少年小說《紙片少女》,總讓我聯想起恰克.帕拉尼克的幾本小說。文體體裁上,較為紊亂與充滿個人意識流,閱讀起來並不是那麼通順。如果拿來與之前讀過的幾本青少年小說
《紅外套少女偵探團》《藍色彗星號》相比,的確是有頗不一樣的感覺。原來青少年小說,也並不是如此獨沽一味的。


女主角莉亞與凱西是一對好友,兩人曾經形影不離。但一場打賭的比賽,卻讓兩人漸行漸遠。這場打賭是兩人要成為最瘦的女孩,從此,兩人變成病態的「紙片女孩」,進行不落人後的競爭,卻也逐漸喪失了彼此的友誼,凱西更在某一晚,在連續打了三十三通電話卻沒得到莉亞的回應後,孤單地死在汽車旅館。


百感交集、也說不出心中是何滋味的莉亞,從母親口中得知原來凱西竟然死因在於過度的催吐、食道破裂。是人總需要進食、也總有享受美味的欲望。為了能正常進食、卻維持身材不變胖,每每在用完餐後,用手指伸進喉嚨將食物催吐出來。手指、食道、胃部傷痕累累,終於為此付出代價。


莉亞也沒有好到哪去,即便不靠催吐,她卻也罹患了嚴重的厭食症,吃不下任何東西。厭食症像是一種心因性的疾病,其實患者是可以吃食物的,只因為他們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透過餓肚子的這種痛苦,來讓自己得到暫時性的麻醉。繼續閱讀下去,會發現莉亞的心病其來有因,她出身於名門,父親是大學名教授、母親是權威女醫師,從小就揹負了父母相當大的期望與壓力。然而她只是個普通的女孩,終究無法在課業、才藝的表現上達到要求。而父母的早年離異,更讓她心理出現問題。因此包含自殘、厭食等症狀,儘管有錢的父母可以提供給莉亞最好的醫生,卻始終無法治好她的病。


在故事的發展中,已死的凱西竟然不斷出現在莉亞面前,與莉亞對話、提供她建議、責備她對自己見死不救等等。凱西是靈魂或鬼魂不得而知,也或許只是莉亞心中產生的幻象。她宛如天使與魔鬼般,指引莉亞走向正確的道路、並提醒她曾犯過的錯。當然,就整本作品的取向而言,我還是傾向這個「凱西」來自莉亞心中的良知之聲。就像我們無論是否年輕,也都有許多面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擇關卡的時刻,而自己心中的良知,就是拯救自己的關鍵。


看著莉亞一路走來,結識新朋友,體認過去所不知道的事實,讓她終究能夠獲得拯救,也許還不是現在,卻已能慢慢走出過去的陰霾。作者尼洛莉.荷茲.安德森也在最後安排了許多「問題」,讓讀者重新思索這整本書的故事、帶給讀者的意義。好比說「故事最後,最終改變莉亞的因素為何?為什麼她能活下來,而凱西不能?」是的,當再度思索這些事情時,或許讀者又能夠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整體而言,《紙片少女》的確與過去我所熟悉的青少年小說不太一樣,並不輕鬆易讀、閱讀的過程也稱不上流暢爽快。但除了帶給減肥過度的少女們一個警告外,藉由女主角莉亞的自述與心聲,同樣也帶給讀者了許多有趣的閱讀感覺。好比書中大量以刪節線刪除標示的文字,其時才是莉亞的真正心聲。而這些心聲又總是讓人忍俊不住,這位高中女孩的嘴也是滿毒的嘛!


P.46  父親是歷史教授,美國大革命領域的權威專家。他曾獲得普立茲獎、國家書卷獎,還擔任有限電視新聞節目的顧問。白宮經常邀請他參加晚宴,因此他擁有一套燕尾服。他曾和兩名副總統、一名國防部長一起打壁球。他知道我們如何獲得今日的成就,也知道該如何往未來前進。老師告訴我,有這樣的父親應覺得慶幸。或許吧,要不是我討厭歷史的話。


P.59  艾瑪九歲,身材豐滿。豐滿,但不魁梧、胖、痴肥。珍妮佛認為艾瑪很豐滿,卻不敢說出口。


PS:感謝尖端出版小柚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