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儂‧納文《被遺忘的孩子》.jpg

(評分:7.5)


原名:Rhiannon Navin《Only Child》

 

各國書探媒體一致感動淚推
本年度不容錯過、最賺人熱淚的療癒小說

愈是親近的人,愈容易被遺忘,
但失去他們的傷往往最痛,而且無法彌補……

六歲的札克是麥利金小學的一年級新生。
那天,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平日早晨,
直到槍手入侵校園,隨機奪走十九條無辜的性命,
包括札克的哥哥安迪在內。

這場意外讓札克的世界一夕崩解。
他的母親在失去愛子後變得憤怒尖銳,一心要槍手的父母付出代價;
他的父親試圖藉由工作麻醉傷痛,卻不被妻子諒解,
兩人間的衝突更是讓家中氣氛降到冰點。

札克變成家中唯一的孩子,卻不斷被大人們遺忘,
只有躲進哥哥的衣帽間裡才能感到安全。
在那裡,他不用擔心外界的議論、爸媽的爭執。
然而祕密基地卻無法阻止身體裡那個憤怒的浩克日漸茁壯,
直到某天札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本書特色
特色1  以六歲男孩札克的視角,描述一個家庭在驟然失去摯親後如何放下悲傷、仇恨,情節感人至深。
特色2  書稿寄出兩天吸引17間出版社報價,各國書探、媒體無不感動落淚,譽為:年度最期待的一本書。
特色3  美國版由《奇蹟男孩》出版社 Knopf以六位數美金高價簽下,至今已售出16國版權。

 

潘.慕諾茲.里安《口琴使者》與珍妮佛‧夏伯里斯‧貝特曼《獵書遊戲》兩位美國作家後,很高興再度能讀到親子天下的「少年天下」系列小說!關於本作的相關背景介紹,引用自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先生:「本作作者瑞安儂.納文生長於德國,後來到紐約從事廣告工作,定居、結婚、生子,成了全職媽媽和作家。《被遺忘的孩子》是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亦是2016年美國各大出版社爭相簽約的熱門大書,至今已賣出17國版權。本作在今年的2/6於美國上市,在八天後佛州的帕克蘭市就爆發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7人死亡,是美國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案。根據CNN統計,到今年5月底為止,美國已經發生23起校園槍擊案,平均一週一起。這是多麼駭人的數據!」是的,無法遏止、日益猖獗的無差別校園槍擊案已成為21世紀美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帶給無數罹難者家屬無止境的悲傷、以及在求學階段的無辜學子與親人無所防範的恐懼。小朋友到學校上課最煩惱的事情不再是課業與同擠壓力,而是「今天會不會有人衝進來殺我?」,而需時常接受防範恐怖攻擊的「訓練」。貴為世界強國的美國連自家的下一代都無法保護何其諷刺?何以社會會扭曲成這個隨機殺人橫行的模樣?《被遺忘的孩子》以最直觀的角度探討校園槍擊議題,成為話題作品,更傳達出包含作者這些媽媽們所無法痊癒的永久傷痕,極具探討性與時代意義。


當我容許自己再想起昨天,害怕的感覺又回來了,所以我試著不要讓這些思緒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滾出我的腦袋,壞回憶。」我假裝在我的頭腦後面有個保險箱,就像爸爸在辦公室存放重要文件、以防被壞人偷走的那個一樣,我用力把壞回憶塞進腦子裡的保險箱。「關起來,鎖上,將它留在你的口袋裡。」


《被遺忘的孩子》大膽採用以6歲男孩札克為第一人稱視角敘事的寫法,且從頭貫徹到尾,並沒有在中間轉換為其他角色的視點,是十分困難的寫作方式,因為小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有很大的差異、而小孩子的視點也有限制,對於講故事來說是很不方便的。這種寫作方式最有名的作品是曾改編為電影《不存在的房間》(2015)的原著小說《房間》;另外還有一本同樣也有在2008年拍成電影的小說《穿條紋衣的男孩》我們會發現,三本小說不約而同使用了相同的天真孩童視角,去接觸正在發生的殘酷現實。《房間》改編自2008年的奧地利佛里茲囚禁案,故事中的5歲男孩傑克與他被囚禁性侵多年的母親裘依一起長大,不到五坪的小房間內他們看似擁有一切,獨缺最珍貴的自由,對於傑克來說,他從來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長得甚麼模樣......而《穿條紋衣的男孩》裡8歲的德國男孩布魯諾與同齡的猶太男孩薩穆爾在柵欄內外的相遇,在納粹大屠殺的背景中讓這段純樸的友誼變質為無奈的悲劇。而我也聯想起2006年引起日本推理界一陣轟動的道尾秀介《向日葵不開的夏天》 ,同樣以小四男生為主角,描繪世界觀崩毀後的強烈戰慄感......這種以純潔童稚視點敘述黑暗無情現實的作品往往能夠激起巨大的反差與共鳴,固然不好寫,但成功的話的確往往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

 

我陪她躺在一起,媽咪喜歡這樣,她緊緊抱著我,說:「札克,我親愛的小札克」,以及「我們該怎麼辦呢?」然後她哭了又哭,直到枕頭都濕透了。她的眼淚弄濕了她的頭髮、我的頭髮,可是還是不停不停地流出來。躺得這麼靠近媽咪和她的悲傷讓我的喉嚨長出一個好大的硬塊,我試著想把它吞下去,可是很痛。它讓從脖子到雙耳都痛得很厲害。靠媽咪的悲傷這麼近感覺不大好,可是我還是留下,因為媽咪不想要我離開。


說來奇怪,校園槍擊案是如此重大且頻繁的新聞,但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慘劇(拜託管好槍枝,以後也千萬不要有!),所以出版界應該是覺得感興趣讀者不多,也很少引進相關的探討作品。小說類目前也只有茱迪.皮考特改編自1999年知名科倫拜校園事件的《事發的19分鐘》,以及今年小天下出版的《留下來的孩子》、以及這本親子天下的《被遺忘的孩子》了。然而這種邊緣人報復心態所導致的隨機殺人事件也已經在2014年的鄭捷臺北捷運隨機殺人、2016年「小燈泡」的內湖隨機殺人中侵入了台灣的日常生活,如果他們有機會拿到更具破壞力的武器,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因此開始密切關注這些犯罪防治議題、被害者精神創傷處理也成為我們不能不面對的問題。而本作《被遺忘的孩子》就把焦點放在被害者的家庭其他成員身上,探討他們的哀痛有多深刻、生活會如何變質,以及最重要的--該怎麼重新振作、面對剩下的人生?


本作的開頭第一章十分具有震撼力,直接描述小札克正在上課時,從教室外不斷傳來「砰!砰!砰!」的槍響,老師羅素小姐驚慌地帶著小朋友們躲進衣櫃裡,全員在嚇得屎尿橫流的恐懼中保住一命。札克與其他生還的同學被帶入教堂中等待家人們前來尋覓會合,之後他從家人的反應中知道10歲的哥哥安迪罹難,媽媽悲痛地直接昏倒,而那個持槍掃射的犯人竟然是札克與其他同學都很喜歡的親切管理員查理的兒子小查理。札克六年來所待的小小世界破碎了,他的周遭被巨大的悲傷所壟罩,每個人都變了,無助的他不知道該做些甚麼來迎接這些改變。雖然他很不喜歡患有OPP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總是欺負他的哥哥安迪,安迪不在了他的內心有一點點的高興。但他知道這樣想是不對的,他產生了更多的困惑,並發現自己慢慢成為被遺忘的那個孩子,尤其媽咪在悲傷過後,將憤怒轉向查理夫妻身上,聯合其他受害者家屬上媒體譴責查理、要他們為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小孩而付出代價,甚至為加強大眾的關懷力道,逼札克一起上電接受採訪表達失去安迪的心情......更糟糕的,是原來同樣在槍擊案中罹難的同學瑞奇,他的媽媽南茜竟是爸爸的吉姆的外遇對象,兩人關係牽扯不清。家庭和諧的假象在這個時候被徹底撕裂,世界變得如此喧囂,而札克卻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一席之地。


我不喜歡坐在這麼前面。我可以感覺到背後所有人投射過來的目光。媽咪一隻手環抱著我,緊緊抓著我。她抓住我手臂的手只因為用力過度更顯蒼白。從她身上傳來的悲傷讓我的胸部覺得好緊。而且其他來教堂的人似乎帶來了更多更多的悲傷。大房間裡充滿了人,還有他們的悲傷,將我的胸膛壓得越來越緊,到最後我只能急促的小口小口呼吸。


爸爸低頭看著那張紙,好像在試著找出他剛才念到哪兒。我可以看到他的下巴劇烈顫抖。他一直盯著那張紙,然後說:「我想拜託大家,請你們記得安迪,讓你們對他的記憶永遠留在你們的心裡。」
坐在我旁邊的媽咪開始發抖。她放開我的手臂,雙手環抱自己的肚子、彎腰向前傾,她的頭幾乎碰到她的腿,她的肩膀因為哭泣所以不停上下抖動。所有在我們周圍的人都在哭,聚集的悲傷
像一張又大又厚的毯子從上到下密密的蓋住我們。


作者瑞安儂.納文以自己擔任母親職的經驗,細膩地刻劃了遭遇一般母親這種「沒有道理」、「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悲劇後可能會有的反應。她很巧妙地避開問題根源的美國槍枝管制條例不談,而把受害者家屬的怒氣尋找到發洩對象--那些加害者的家屬身上。這一塊也是我最被本作所觸動心房的論點,納文的意思是,只要槍枝管制沒有被解決,就會持續製造出這麼多的受害者家屬以及加害者家屬。大部分的隨機攻擊犯都是對將來不抱持希望,會在犯罪後選擇自盡,把罪孽丟給自己家人去扛的。在找不到報復對象的情況下,只會造成這種「冤冤相報」的悲劇連鎖。故事中的查理在學校服務很久了,甚至札克的媽媽梅莉莎就是他最喜歡的小朋友,兩人曾經情同父女。然而因為這場悲劇,他變成梅莉莎最痛恨的人,札克形容那是他一生中所見過最悲傷的臉。札克心裡知道,查理的心裡實際上比任何人都還要痛苦,因為他的兒子殺死了他學校內的小天使們,沒有任何人會安慰他與原諒他。故事對於查理描述的篇幅不多,但卻十分有力,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高明的寫作手法,無招勝有招的高明控訴,我們為何要因為「制度」的殘缺而抹滅善良的人性?


札克是個多愁善感但溫柔的孩子,對劇變的世界無所適從的他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心情,從「札克」變成愛發脾氣的綠巨人「浩克」,用粗魯的行為與言語想要再獲得大家的關注。不果後躲進自己設立的秘密基地畫畫(安迪房間的衣櫃),在收看《汪汪隊立大功》、《愛探險的朵拉》這些卡通影片中排遣寂寞與嘗試尋找被囚禁的情緒出口。他在最喜歡的兒童奇幻冒險穿越小說《神奇樹屋》:傑克與安妮兄妹的冒險裡幻想著自己的參與,他決定仿效故事中所教導的四個「快樂的秘密」執行,去說服家人們,一起重拾快樂。中間當然遇到很多困難,大人們聽不起6歲小孩所說的認真話,各自被這些鳥事與負面情緒搞得焦頭爛額,因為外遇問題、以及控訴查理一事上父母親的意見分歧,讓他們面臨分居、幾乎要鬧離婚的絕境。而小札克如何重新凝聚起家庭的愛、更化解家人對查理的恨,也成為整本小說最費篇幅也最溫暖的核心了。這是一個男孩探索殘酷世界後尋找到愛的故事,也是一段夫妻如何照料受創小孩,在家庭裡尋找到寄託與未來的救贖。現代社會隱藏的許多家庭問題,在《被遺忘的孩子》書裡作了一番探討與重整,可說是非常符合21世紀讀者的需求。當然,更是獻給無數仍沉浸於悲痛的槍擊案受害者、加害者家屬的療癒之曲......傷口或許永遠無法痊癒,但那心頭揮之不去的悔恨得以撫平那麼一點。


「其他人。甚麼其他人?再過兩個星期沒有人會再在乎這件事,吉姆!生活不斷往前推進,只有我們會被孤單的留下,過著殘缺的日子,到時再也不會有人在乎。你還不懂嗎?到時候才想出來討論它就已經來不及了!」


嚴格來說因為我比較喜歡從大時代、宏觀角度來探討議題、角色也比較多的故事,所以對於《口琴使者》的喜愛度還是遠大於只聚焦在少數幾人,也沒有直接對校園槍擊案提出質問、療癒重於批判色彩的本作。但無可否認《被遺忘的孩子》寫作功力驚豔、以溫柔治癒傷口的筆法情感洋溢、選擇探討槍擊案的角色與角度也很有趣,提醒了我們「被留下的孩子」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等等......是一本水準之上的青少年文學作品。在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Goodreads好讀網也都分別獲得平鈞超過4顆星以上的傑出成績,搭配親子天下過往高水準的品質保障,推薦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讀者蒐藏一讀!普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柔軟!

(欲購買本書請點此進入網路書店購物車!)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