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8.5)
原名:《Night Shift》(1978)
恐懼,是種克制不了的癮……
史蒂芬‧金最膾炙人口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多篇作品改編拍成電影、電視!
你可以召喚他們,幫助你完成心願。
但是要小心,你必須承受的代價……
古屋的牆後、地下室的深處、異樣的濃霧間、開著一條縫的衣櫃裡……誰的眼睛正在窺視?
復仇的玩具兵、打密碼的卡車、被血喚醒的燙衣機……或許有某種力量,讓「它們」變成了「他們」?
在四十層樓高的窗台上豪賭、持續糾纏至今的童年意外、讓別人當替死鬼的保證有效戒菸法……最令人著迷的,永遠是難以揣測的人性!
你在許多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那些讓人疑神疑鬼、心緒不寧的畫面,原來史蒂芬‧金早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裡就已經淋漓示範。這是一切的原點,也是所有的終點,這本書足以證明史蒂芬‧金是天才,是大師,每一篇都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在皇冠重新出版一系列故事之王史蒂芬.金的小說之時,由於金的作品數量龐大、頁數也頗為嚇人,對他並不熟悉的新手讀者來說,肯定時常有從不知如何讀起的感覺,似乎這道門檻不容易跨過。那麼,這本重新翻譯製作上市的《有時候,他們會回來》,我認為是一個相當適合推薦給新讀者的作品。本作既是金老提筆寫作以來發表的首部短篇小說集,讀來輕鬆不具負擔,之中大部分作品更成為「恐怖經典」的代表,大量出現在電影、連續劇中,就此不斷被後人模仿與應用。以下會就各篇故事作更為詳盡的介紹。過去皇冠曾在1985年出過中譯本《玉米田的孩子》,但當時只收錄了16篇故事,並不完整。本次的《有時候,他們會回來》就是20篇故事無一缺漏,不但是廣大金迷之福,對於想好好認識故事之王的各領域讀者來說,更是最為便捷的一扇大門!
在這次的試讀本中比較遺憾的是只有收錄10個故事,我會一一就該作進行簡介與短評。皇冠的這個版本相當用心製作,收錄的兩篇序分別為推理大師約翰.麥唐諾與史蒂芬.金本人所撰寫,尤其金的這篇「讓我們來談談恐懼」字數爆多、資料詳盡,更是讓讀者能夠進一步了解他的創作理念與廣大世界觀。所以雖然讀起來要花上一段時間,我還是要強力推薦讀者別漏了這篇文章,讀完大師自序後肯定會對作品本身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我是通道〉(1971)
我漸漸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它們,一種無名的智慧生物。我從未真正好奇過它們的長相或者它們來自何處,那是毫無實際意義的。我是它們的通道,它們了解世界的窗口。它們的肌肉嵌入我自己的肌肉裡。我開始了解到它們在利用我,事實上是在操縱我。
這篇故事的文筆讀來是最為難進入狀況的一篇,主角「我」所自言自語的「我是通道」言論完全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原來這篇在講的是被外星生物所寄生的退休太空人故事。金老將被「它們」寄生與控制的恐怖感覺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自然而然地打起冷顫,且對於「金星」的外觀形容也別具特色…!1969年是人類首度登上月球的歷史性一刻,此後美蘇兩國從競爭到合作,為太空探索時代掀起熱潮。完成於1971年的本作正是在此時從反向觀點,帶給讀者思考太空人夢想外的另一個黑暗面…
這就是金星,一無所有──但把我嚇壞了,感覺好像繞著外太空中間的鬼屋走。我被嚇得喪失勇氣,一直到我們離開那裡。我想要是我們的火箭沒有離開,我應該會在下降的途中割開自己的喉嚨。那裡不像月球,月球荒涼但莫名的異常整潔,而我們看到的那個世界卻完全不像任何人見過的任何東西。也許幸好那兒有雲層覆蓋。那顆行星就像是個被剃乾淨的頭蓋骨──這是我所能想到最接近的形容。
〈櫃魔〉(1973)
雪兒尖叫著有妖怪,還有別的聽起來像是「爪子」(claws)的詞彙,不過她說成「胃」,你知道的,小孩子不大會發「l」的音。我以為她是被天花板上移動的樹枝(crawset)影子嚇到了…。但她皮膚發黑,全身都黑了,她吞下自己的舌頭。她的眼睛看起來好像活生生的彈珠,說「它抓到我了,爸爸你讓它抓到我,你殺了我,你幫助它殺了我…」
就各方面來說,這都是篇超一流的恐怖小說與短篇小說!「縫隙」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恐懼的根源之一。在那個狹小、黑暗的空間裡躲藏著什麼「不可說」的神祕東西呢?特攝片《侍戰隊真劍者》中的反派妖怪組織「外道眾」就是靠著縫隙穿梭三途川與人世之間;夾縫被認為魑魅魍魎生存的場所。本作中的「櫃魔」形象極為可怖,最後短短半頁中爆炸式的意外結局更可堪稱為「短篇小說創作的典範」,實在非常精彩。〈櫃魔〉在2010年曾拍成迷你短片過,近年也有個從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聚魔櫃》(The Possession,2012),彼此概念有些接近,有興趣的恐怖電影迷都可找來仔細觀賞。
〈戰場〉(1972)
藍蕭將包裹視為炸彈般的對待。這就是為何其他許多人前往天上的偉大失業管理處報到時,仍有人能保持腰桿挺直吸收營養了。
看似毫無邏輯道理,卻是充分展現出史蒂芬金奇思妙想的一篇傑作。職業殺手與玩具士兵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鬥,讀起來極為緊張刺激,娛樂性很高。最後的結局寥寥數語更凸顯出強烈的反戰諷刺性。這篇作品在2006年的影集《惡夢工廠》中擔綱第一季的第一集重任,劇中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對話,純以演員演技呈現大戰的拍攝手法大膽也備受讚賞。
〈草莓之春〉(1968)
我像其他每個人一樣走去上下午的課,對認識的人點頭打招呼,用上比平常多一點的力氣,彷彿那樣做就能彌補我太過仔細地端詳他們的臉。他們也同樣仔細地審視我的。我們之中有個邪惡的人,陰暗得像曲曲折折穿過林蔭路,或是蜿蜒在體育館後面四方院內的百年橡樹之間的小徑。黑得像是在飄移不定、如薄膜般的霧中所見到的笨重內戰大砲。我們直視彼此的臉龐,想要讀出背後的黑暗邪惡。
時隔八年又遇到了「草莓春天」(大霧瀰漫、假的春天,指冬季風暴來臨前的短暫溫暖時刻)的季節,主角回憶起就學時校園中的連續少女分屍案,被稱為「彈簧腿傑克」的兇手始終沒有落網,如今在瘋狂的季節中殺人魔再度現身…這篇作品跟妖魔鬼怪無關,談的是人的「心魔」,算是比較常見到的懸疑題材,所以現在讀來意外感就低落許多。畢竟,本作是全書中金最早完成的一篇故事,歷史極為久遠,老梗也是非戰之罪。這篇作品預計於2015年再度改拍為驚悚短片。
〈窗台〉(1976)
現在我明白玻璃牆面中央的那扇門有什麼不對勁。此時正值隆冬,沒人會想在四十三層樓高的陽台上喝茶,陽台上的家具都清空了,門上的簾子也拆掉。克萊斯納為什麼要那麼作呢?
本作也是超一流的驚悚懸疑小說,在短篇小說能夠發揮的有限篇幅中,將起承轉合都做到無可挑剔!完全不受到時代感限制真是厲害!開頭的43樓陽台已經成功提起讀者的好奇心,接著主角接受危險賭注後,賣命攀爬的過程描寫極具臨場感,我完完全全陷入情節的致命吸引力中,跟著主角一塊提心吊膽。我們知道克萊斯納應該沒有那麼單純誠實,卻抓不透他真正的想法,而更為緊繃。故事最後採取連續兩個逆轉的處理方式,還是讓讀過許多推理懸疑作品的我出乎意料了,只能說大師真不愧是大師啊…!描述主角接近死亡的過程也實在太生動了,我很欣賞下面這一句的描述~
我的腳踝肌腱如高壓電線般嗡嗡作響。我從不曾感覺如此臨近死亡,拿著鐮刀的死神近到足以從我的肩膀上窺視。
本作在1985年曾改編為電影《貓眼看人》(Cat's Eye)上映,該片共分為三段短片,分別改編於金的不同短篇小說,彼此之間沒有甚麼關聯,主要透過一隻貓來看到這些故事,而〈窗台〉是其中的第二段故事。這部電影也被提名為1987年國際奇幻電影獎最佳影片。
〈戒菸公司〉(全書出版前未曾發表)
「留著這張戒菸公司的名片吧,他們會治好你的,保證。」
「用甚麼方法?」
「我不能告訴你。」
「啊?為什麼不行?」
「這包括在他們讓你簽訂的合約中。不管怎樣,他們跟你面談時就會告訴你方法了。」
「這家公司這麼棒的話幹嘛神秘兮兮的?我怎麼從來沒在電視、廣告看板、雜誌廣告上看過任何宣傳?」
「他們靠口耳相傳就招攬到他們應付得來的所有客戶了。他們的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這同樣是一篇精彩絕倫的頂尖懸疑小說,並以另一種沒有妖魔鬼怪的方式,完全人為地製造給主角墨里森與讀者難以置信的強大恐怖威脅。雖然或多或少判斷得出來這間戒菸公司恐非善男信女,但史蒂芬金所幫他們規劃出來的「厭惡訓練法」還是叫人眼界大開。這篇故事的結局沒有之前的故事那樣黑暗,荒誕卻是真的透露出一些微妙的光輝呢。結尾帳單的黑色幽默,更是神來一筆。
戒菸者復發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八十五,連海洛因成癮的人復發機率都比這還低。這是個驚人的問題。州立法機構有時候審議監獄系統廢除每周香菸配給的要求,這樣的提案一律失敗,少數幾個通過的案例中,總是發生激烈的監獄暴動。
透過統計數據,我們知道菸癮是比毒癮還要難以根治的一種「癮」。究竟這間神祕詭異的戒菸公司用什麼不可思議的手段讓頹廢老菸槍們一個個重生為陽光型男?讀者閱畢也開始思考起即便違法且殘酷,但這樣的成果是不是有點讓人心動呢?本作的影劇改編同於上一篇〈窗台〉,收錄於電影《貓眼看人》中的第一段故事。
唐納提拉開桌子抽屜,取出一把裝了消音器的點四五口徑手槍放到桌面上。他直視著墨里森的眼睛微微一笑。「就算是最冥頑不靈的百分之二那批人,也永遠不會再抽菸,我們保證。」
〈玉米田的孩子〉(1977)
伯特走向講道譚,一邊思索:一直以來肯定有人經過蓋特林,鄰近的小鎮鐵定有人在這裡有朋友和親戚,內布拉斯加州州警必定三不五時巡邏經過。還有電力公司呢?那些交通信號燈都不動了,要是電力斷了十二年之久他們當然會知道吧。結論:似乎發生在蓋特林的事是不可能的!
本作堪稱為這次新版短篇小說集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傑作,影響力無比深遠,只能以「經典中的經典」這樣的讚譽來形容了!也是金的改編恐怖電影擁有最多續集的一部作品。分別為舊版七集與新版的兩集:
《玉米田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Corn,1984)
《闖錯鬼門關》(Children of the Corn II: The Final Sacrifice,1993)
《玉米田的孩子3》(Children of the Corn III: Urban Harvest,1995)
《聚魔地》(Children of the Corn IV: The Gathering,1996)
《惡魔禁區》(Children of the Corn V: Fields of Terror,1998)
《玉米田的孩子6》(Children of the Corn 666: Isaac's Return,1999)
《玉米田的孩子7》(Children of the Corn: Revelation,2001)
在這七部誇張長的作品完結後,在2009年又重新翻拍了一次1984年的第一集舊作,以及另外拍出了一部續集。
《玉米田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Corn,2009)
《玉米田的孩子前傳:起源》(Children of the Corn: Genesis,2011)
雖然其中許多部台灣院線都沒有上映,早期是透過某些有線電視台才看得到,但根據許多相關影評我們可以得知早年的電影版作品是所謂的B級恐怖片,較為庸俗老套但足夠血腥驚悚的一貫模式,能夠以低成本的製作方式吸引一定數量的愛好者。同時,也正如同史蒂芬金本人在序中所說明的,這是他受到五零年代「青少年恐怖電影」如《青少年狼人》、《青少年科學怪人》流行深刻影響後的產物。金有多喜歡這類作品?從他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麗》的概念便足以窺見。
當然,隨後金以類似的概念所創作的〈玉米田的孩子〉更是他將《魔女嘉麗》的精華元素萃取出來,強化完成的短篇代表作品之一。青少年群眾的集體恐怖主義、自以為是先知的邪教信仰,是本作最讓讀者背脊發涼的。金的反宗教思想,透過筆下作品以極為犀利的方式批判出來。看起來荒謬嗎?偏偏人類的歷史就是重複過許多這樣的錯誤。回顧這篇小說的本身,更能感受金的寫作功力高超。氣氛塑造佳、相當有畫面感的文字更成功表現出一種詭異的美感,讓形象溫暖、豐饒的「玉米」成為可怖的夢魘象徵,閱畢著實能體會,為什麼這篇作品能如此受到肯定與歡迎。拿著鐮刀的邪惡小孩,也就此成為恐怖電影史裡的不朽場景。本作不僅不容錯過,更絕對值得一讀再讀!
〈梯子的最後一階〉(全書出版前未曾發表)
這是全書恐怖程度最低的一篇故事,或者說金在本篇並沒有要嚇人,而是提醒讀者們親情的可貴,無論我們長大後多麼忙碌,都不應該忽視自己所重視的家人。頗為哀傷的結局,妹妹對哥哥的永遠信任,史蒂芬金運用了自己喜愛、擅長的「童年夢魘」這個元素,以相反(溫暖,而不是驚嚇)的方式為我們撰寫了這一個具有警世意味的故事。本作在2012年也重新翻拍為電影《The last rung on the ladder》,不過台灣並沒有上映。
〈愛花的男人〉(1977)
篇幅很短、題材不出奇,但依舊呈現出獨特風格的一篇金式小說。看到前面章節「一個用鐵鎚奪命的兇手依舊逍遙法外…」時,應該包含我在內滿多讀者就大概能預料到這個故事的核心謎團。但金也並不只把這個謎團作為全作主旨,而是透過笑容無比燦爛,宛如「愛」之化身的男人,賦予這個單字另一種意義。當然,如果對於這個事件的「起因」有所描寫就更好了,實在有點好奇。這部作品也在2010年改拍為驚悚短片過。
〈有時候,他們會回來〉(1974)
我敢肯定我們全都同意教書是個壓力很大的職業,尤其是在高中階段。七節裡頭你要上台五堂課,對著世界上最難搞的觀眾表演。那就是為什麼,除了飛航管制員以外,老師中有潰瘍的人比其他任何職業團體都要來得多。
作為這次新版《Night Shift》的中文版表題作,〈有時候,他們會回來〉的經典程度自然也不在話下。電影版甚至發展出了三部續集,分別是第一集《第七幻象》(Sometimes they come back,1991)、《第七幻象2重返陰陽界》(Sometimes they come back…Again,1996)、《禁入鬼門關》(Sometimes they come back…for more,1999)。這部作品同樣以「童年夢魘」為主題,九歲時殺死了主角吉姆哥哥的一群混混青少年,竟然以相同的名字、長相,成為他現在擔任教師的班級學生…「他們」一個個讓原本班上的學生發生意外,自己再取代該學生的座位。最終目的就是要讓當年逃過一劫的吉姆萬劫不復…!本作中「召喚惡魔」的禁忌儀式、陰森場景讓讀者印象深刻,更為現代過於氾濫的「校園鬼故事」類型小說樹立起一種傑出範例啊!當然,這篇故事也是五零年代「青少年恐怖電影」的繼承者之一。
得了精神崩潰就像是打破花瓶再把它重新黏合。你再也沒辦法相信自己能穩當地使用那花瓶。你不能在裏頭插花,因為花需要水,水有可能使黏膠溶解。
《有時候,他們會回來》的全書另外還有十篇精采故事,正如同文案所言,許多影視作品中那些疑神疑鬼、心緒不寧的畫面,早在這本傑出的短篇集中便已淋漓示範。這是原點,也是終點。本作裡面包羅萬象了諸多史蒂芬金未來讓世人家喻戶曉的恐怖元素,這些概念日後都被重複包裝、運用成為一部又一部的名作,像是〈魔車〉後來發展成為的《克麗絲汀》。費盡時間與心力寫了這麼多,自然因為我真的很欣賞與喜愛這本作品。希望之後有時間可以繼續挑戰故事之王的其他優秀短篇集了!
PS:感謝皇冠文化胡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