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仁短篇小說〈真假店員〉改編同名電影

在4月26日周五晚上,邀約朋友到新竹市影像博物館觀賞了這一場金穗獎影展的作品放映會。「金穗獎」是由文化部所轄國家電影資料館舉辦的電影獎項,為鼓勵台灣電影工作人拍攝製作非商業性的劇情電影、紀錄片、實驗電影、動畫等。創立於民國67年,可說是相當具有歷史。金穗獎不如其他金字輩的娛樂藝術獎項如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等有名,但也確實成為培育國片人才的搖籃之一,包括柯一正、李安、蔡明亮、周美玲、魏德聖等導演都是金穗獎出身,具有背後推手的重要地位。這一部改編於台灣推理作家呂仁短篇小說〈真假店員〉的同名電影,製作於2012年,先在大專院校學生競賽的「新傳獎」中獲得「最佳劇情長片獎」,並在今年第35屆金穗獎中成為學生作品獎的入圍作品之一,在今年三月至五月間於全台北中南的各縣市上映。


繼2005年北醫推研社所拍攝的冷言〈偷臉〉、2007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所拍攝的林斯諺〈羽球場的亡靈〉之後,相隔多年,確實很高興有機會再看到這第三部台灣推理小說作家的電影改編作品!很巧合地〈真假店員〉也是由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學生所拍攝。在呂仁本人所撰寫的第35屆金穗獎入圍作品〈真假店員〉電影觀後感文中,讀者們也可以看到本劇的導演、編劇兩位的留言,對於這部改編電影的解說與想法。兩人都喜愛閱讀推理小說,而興起拍攝台灣推理作品的想法,而看到導演蔡宗唐同學也是島田莊司迷後,也確實令我感到欣慰(誤)。在此也感謝前輩朋友們的情報補充,原來在2001年的時候呂仁也有一篇處女作小說〈讓人感冒的完稿膠〉,曾改編電影〈感冒噴霧劑〉在電影神話基金會的比賽中獲得佳績。而該片竟然是《寶島雙雄》導演張訓瑋在加拿大求學時拍攝,主角是當時剛出道的阿KEN出演!日後有機會,也確實非常想看到這部堪稱逸品的作品啊...


雖說作者本人提到認為改編電影比原著小說好看,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尤其在回到家拿起書架上的《桐花祭》讀完原著小說後,更是深有感觸,覺得可惜了原著的許多創意!先談談原著,讀者們可以在呂仁的〈真假店員〉後記中,對於這篇完成於2004年的倒敘推理小說有著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尤其是特地將所有提到的電器都附上了手繪插圖,將線索公平隱藏於小說中的用心,著實值得豎起大拇指按讚!


「倒敘推理」同樣是本格推理小說中常出現的一種魅力類型,以犯罪者為主角敘事發生犯罪事件後,再在讀者所沒有察覺到的地方上出現破綻,導致前來對決的偵探順利破案。由於採用了相反的敘事角度,又要同樣帶給讀者們驚奇,對推理小說作家來說,這是一個並不好寫的作品類型。但對部分非死忠推理迷的讀者來說,「倒敘推理」卻是一種能充分引起好奇心與注意力的類型作品,頗具市場。除了具備高收視率的名劇「古佃任三郎」系列、「神探可倫坡」系列;謀殺專門店中的《歌唱的白骨》、《謀殺我姑媽》皆是一等一的名作!而本格推理漫畫第一把交椅的金田一,也有收錄於《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短篇集4》中的〈殺人餐廳〉、《雪靈殺人事件》中的〈速水玲香與不速之客〉兩篇趣味性極高的犯罪喜劇作品,至今依舊令我印象深刻。


當然,我們台灣的推理小說家們也絕不缺少這類型的傑作,既晴發表於《野葡萄文學誌》的〈月與人狼〉(2004)、林斯諺發表於推理雜誌第217期的〈褪色的愛〉(2002),以及發表於推理雜誌第270期的呂仁〈真假店員〉(2007),分別展現了不同的創作風格與實力,在「倒敘推理」這樣的框架題材中,三位作家完成了具備各自擅長於解謎性、意外性、幽默文風的展現,都是絕對值得一讀的佳作!(當然包含冷言、葉桑等作家都有這類精彩作品,數量頗多,在此就先不一一列出了。)


P.119  剛剛那個年輕人,看起來是很令人討厭,不過眼前這個人更令我討厭。


呂仁《桐花祭》


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雖然篇幅只有精簡的16頁,卻已經能充分體會到呂仁在推理小說迷間享負盛名的幽默文筆功力!殺了人後急著落跑,卻因客人正好上門而只好緊急穿上死者的黃色背心,偽裝成3C連鎖賣場「燦發」(這個結合燦坤與順發的店名真是爆好笑XD)店員的兇手,其內心慌張不已,偏偏與湊巧上門買電器用品的偵探角色韋達霖撞個正著,只好憑著一知半解的相關知識希望蒙混過關,這中間的對話與凶手內心的OS屢屢讓讀者偷笑不止,但在最後犯人當然是功虧一簣啦!那麼讓他露出馬腳的關鍵點是在哪裡呢?就是這部作品創意上簡單,卻值得讚賞的地方。而故事為什麼要發生在3C電器賣場,而不是有些觀眾看了電影後提出的疑問「為何背景不在便利商店?」也會瞬間明白作者的用意。


相較於原著的完成度,電影的概念是拿掉了重要的推理性,而變成了單純的黑色喜劇。最令人惋惜的無非是關鍵線索的刻意隱藏。如果不是看到導演留言中提到他的拍攝概念,我本來還以為他們並不喜歡看推理,而刻意把推理劇改成黑色喜劇的。其實那個將線索隱藏於片頭中的想法不會不好,但實在太過不明顯。更重要的,是沒有讓識破真相的「客人」至少用「一句話」說明他破案的原因是什麼,而是將鏡頭用特寫的方式強調。而強調出來的方式又變得顯而易見,簡單到觀眾們只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失誤」,而充分加強了兇手的愚蠢程度,偵探角色完全消失無蹤。也因此,或許就黑色喜劇而言全劇觀賞起來是輕鬆有趣的,但卻也在某程度上,有種降低了觀眾的智力的無奈感覺,幾乎是沒有推理過程可言。


另外有幾個原著中皆有說明,但電影中卻都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拍出來的地方。這在觀賞電影當時我可是一頭霧水......一是在面對買耳機的客人時,笨蛋主角怎麼能流利地突然講出這麼多與耳機相關的知識?他明明對很多3C產品一竅不通的!小說中就有說明到這是主角他本人打電動時的經驗;第二是小說中的兇器是健康按摩器,而且兇手身上沒有濺到血,才能迅速偽裝成店員。而另個客人要買電池時,小說也有說明到「電池這種小包裝高單價的東西,總是擺在收銀台附近,就近看管避免遭竊」。但電影中竟然改編成兩人在店家後面扭打一團時,兇手是拿起靠近地板的架上電池作為砸死人的凶器的...而且身上變成沾了不少死者的血...究竟這把凶器改掉,也把小說中說明清楚的點整個顛覆的用意何在,我實在無法理解。能要多去幾家店看看,是不是電池真的也會有放在電影中那種離櫃台較遠的地方。或許是劇組找到的這家「燦發」裡面沒有賣健康按摩器吧?但即便有些店家真的把電池擺得較遠了,我還是覺得以作為凶器的可能性而言,小說所選擇的道具更具備可能性與說服力。


另外還有一個電影疏忽掉的點,就是為什麼犯案的兇手並不害怕被監視器全程拍到?這在小說中其實在一開始就有很清楚的說明,但在電影中沒有提到,雖然對話上都採用了原著的語句,但去除掉背景說明「剛開店,還在施工中」的那句話,就變成一個明顯的缺憾。許多小地方沒有說明清楚,這是在導演、編劇的留言中可以看到的,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成果上可能並不是盡如人意。但全片總體而言節奏、配樂都算掌握得不錯,尤其是作為片頭與片尾的主軸古典音樂,確實有把整部片喜劇的風貌呈現出來。無論如何身為推理迷還是相當高興看到能看見有想法、有實力的年輕人們願意嘗試拍攝屬於台灣人的推理電影,期待未來能繼續看到更多的作品! 


世新大學金穗獎得獎片《根號十七》In Between
另外附帶一提,當天在看完〈真假店員〉後,我們有繼續收看了另一部母校世新大學校友所拍攝的青春電影〈根號十七〉,導演徐如慧不僅是同校的廣電系學妹,竟然也與我一樣是新竹人,這部高中女生電影的主要拍攝地點竟然還是前女友的母校竹東高中,真是令人懷念。這部電影中間稍微有點悶,但確實呈現出女性導演所想表達出的少女心境,很青春哪!不過推理迷們的「職業病」,就是看到開頭出現的「紙飛機」時,就會開始想像結尾會怎麼用這個梗來收就是XD
   


這部青春電影最後竟然還有特別找樂團製作編寫的主題曲,再加上請到出演的角色都是非學生的專業/業餘演員,其實這手筆還真是滿令人驚嘆的,尤其是女主角饒星星竟然早在2011年的蘇打綠「你在煩惱什麼」歌曲MV中就出演過了,厲害耶XD 怪不得演技上就是表現得無可挑剔。


「十七」所代表的除了高中生的年紀、主角們走到學校所需的時間外,至於片名中我無法真正理解意義的「根號」呢,幸好有著華山辦過的主題講座中的導演說明:「因為十七歲是未成年的最後一年,它是一個質數,只有一和自己,沒有辦法用其他數字去分解它,它就像這個歲數時的我們,我們一直拼命的想要去尋找這個答案,但得到的可能都是像對十七這個質數開根號一樣,複雜而沒有規則、既矛盾又讓人費解,所以我取名叫根號十七。就是來比喻那時候青春的我們對於情感對於世界的很多疑問,我們不停的想對這些事情開根號尋求一個解答,但有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回答。」


拍攝、製作、構想方面,確實這部片的成果也是頗為不錯的,默默地在此也以根本不認識的學妹為榮一下囉,哈哈。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