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婚活10周年-疫情影響是轉機-750x375.jpg

 

喜氣洋洋的六月要來囉,由於「六月新娘」的文化習俗,這個月是一年中結婚典禮特別多的好日子。雖然這樣的習俗來自歐美國家4、5月天氣不穩定,以及羅馬神話Juno(掌管婚姻女神),但也影響了許多日本人,如果選擇在教堂辦婚禮,往往會選擇在六月舉行。

 

然而,現在想當六月新娘卻一點都不容易。日本人一向想結婚,希望建立家庭。在2009年由社會學者進行的未婚者調查中,有高達九成的未婚日本男女表示將來有結婚的打算,並發展出「婚活」如此日本獨有的社會現象。然而,未婚率至今依然居高不下。在新娘研究所最新發表的2019年20~40歲未婚者調查報告中,顯示目前「連交往對象都沒有」的男女高達67.9%,其中甚至有39.5%的男性「從來沒有與異性約會過」。

 

 「婚活」現象是什麼意思?從何而來,發展至今又有哪些變化?而日本人的「終身大事」是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想結婚的人多、能結婚的人卻少?

 

圖2.jpg

▲有67.9%的人沒有交往對象,而39.5%的男性從來沒有與異性約會過(圖片出自「ブライダル総研」)

 

「婚活」一詞的歷史

「婚活」與日本大學生的「就活」是一樣的概念,「就活」代表學生為了畢業後的就業,而進行各種筆試、面試。而「婚活」便是為了成功結婚而努力進行各項活動,包含聯誼與相親等。這個名詞由社會學家山田昌弘在2007年底的《AERA》雜誌上提出,並在隔年與白河桃子教授合著《「婚活」時代》出版後,一躍成為人人熱烈討論的社會現象。

 

最多人收看的NHK電視台推出了《婚活離活》劇集,愛情戲旗艦品牌富士月九也推出了中居正廣主演的《結婚萬歲》,讓「婚活」不但在2008~09連續兩年入選流行語大賞的候選關鍵字,學者開內文乃統計,在「婚活元年」的2009年,光是主流紙本媒體上就刊載了53篇專題、79篇相關報導。至今,幾乎只要關於結婚的話題,都可以被列入婚活的討論、研究範圍中。

 

2009年富士日劇《結婚萬歲》

▲2009年富士月九《結婚萬歲》(圖片出自「ドラマポータルNAVI」)

 

而2012年安倍晉三回鍋擔任總理後,最致力推動的便是經濟發展政策,也就是「安倍經濟學」。但在日本急速的邁向高齡化社會、人口負成長的情況下,2015年再推出了「安倍新三箭」,全力活化人口政策。包含中央政府、地方自治體皆不遺餘力推廣婚活,並提供相關補助,鼓勵生育。

 

然而,現在回頭檢視,即便檯面上再怎麼熱烈地鼓吹婚活,日本人口仍然是連續13年的負成長,厚生勞動省在2019年底公佈的新生兒人數也創下歷史新低,首度跌破到90萬人以下。在「婚活元年」的十年後,根據新娘研究所做的調查統計,藉由婚活而結婚的伴侶,已經從2009年的2.9%逐年增加到2018年的12.7%,甚至2018年結婚的伴侶中,有參加過婚活的人已經高達32.3%。顯然婚活已經逐漸成為日本人的結婚主流媒介。但是,日本男女的未婚率還是高於「婚活」盛行前的2005年。筆者持續研究相關資料、並歸納出以下解析。

 

圖1.jpg

▲在2008年後,日本人參與婚活的比率年年都在上升(圖片出自「ブライダル総研」)

 

社會學者強調原因在於經濟狀況與觀念落差

山田昌弘教授在聯合著作《「婚活」現象的社會學:日本的擇偶現狀》(2010)、以及2018年的訪問都指出同樣的問題:

 

(一)女性追求的高經濟收入男性大量減少

日本人的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上班工作賺取薪水,而女性擔任家庭主婦,收入全由男性承擔。在戰後經濟成長期這並不是什麼問題,但在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導致日本經濟急速地探底,高收入的正職員工減少、許多男性變為不穩定的非正式勞僱工作者,女性希望的年收入400萬元以上男性人數減少到不到三成,但無論是正職、非正職女性都還是集中於尋覓社長、總裁這些高收入男性,自然難以提升結婚率。

 

山田教授亦強調如此現象也來自大眾傳媒的誤導,他們提倡「婚活」的初衷是希望大眾瞭解性別分工社會隨著經濟蕭條已不復存在,故鼓勵女性踴躍尋找合適組織家庭、一同工作的對象,但婚活指南、婚友社卻都在編織「只要這樣做就能與少有的高收入男性結婚」的夢想,導致許多女性虛耗時間、而大量低收入男性也無法得到交往認識的機會。

 

(剩下還有超過一半的專欄分析文章,就麻煩各位點入Pocket Japan 口袋日本的連結處閱讀了,再次感謝您的撥冗賞閱!)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