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杜朵《粉筆人》

(評分:7.5)

2019年「這本推理小說好想讀!」海外篇第六名

 

原名:《The Chalk Man》(2018)

 

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盛讚:

如果你喜歡我的書,你一定也會愛上這一本!

 

橫掃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週日泰晤士報各大暢銷排行榜!

史蒂芬.金、李查德、約翰.波恩等18位暢銷作家一致聯名推薦!

英國Amazon讀者★★★★☆熱烈好評!版權狂銷39國!

 

這一切故事的起點,

究竟是從我們開始畫粉筆人的時候?

還是粉筆人自行出現的時候?

又或者是,那具無頭女孩的屍體被發現的時候?

 

把恐懼鎖在一個封閉的箱子,然後將它塞進腦袋裡的黑暗角落。艾德以為只要這樣就可以忘了恐懼,但回憶卻不時找上他。

他還記得十二歲的時候,和米基、蓋肥、阿普、妮妮一票死黨一起在那個封閉的小鎮找樂子。他還記得「粉筆人」,他們用粉筆塗鴉當作秘密暗號:火柴人加上圈圈代表「遊樂場見」,一堆線條和三角形代表樹林……每個人都有專屬的顏色,藉此區隔是誰留下的訊息。他們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小鎮的大街小巷裡,美好的夏天和童年的冒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直到那一天。

遊樂場的黑色柏油地上畫著不屬於任何人的白色粉筆塗鴉,這個粉筆人不太一樣,她身穿洋裝,還有長長的頭髮。她想帶他們去哪裡?當艾迪一夥人循著粉筆人的指引走進樹林深處,悲劇等待著他們,一名女孩被分屍,身體散落各處,唯獨缺少了頭。

三十年過去了,當他們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旅程,艾迪卻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信,信裡畫著一個吊死的火柴人,還附上一截粉筆。而同樣的信,另外四個人也收到了,其中米基更在收到這封信後不久就慘遭殺害。

現在該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了,艾德知道他不得不重返過往記憶的巷道,這條路特別幽暗,糾結了太多秘密與謊言,而且,一路上還有好多、好多「粉筆人」……

 

P.17 因為從那天起,事情就開始變得不對勁。

彷彿我們的世界是一個雪景玻璃球,某位路過的神用力搖了搖我們這顆球,然後放回原處。雖然泡沫跟雪花最後會停下來,畫面卻變了,不會跟之前一樣。雖然從玻璃外頭看不出什麼巨大的差異,但裡頭真的都不一樣了。

 

羅柏.杜格尼《妹妹的墳墓》書評中,我曾談論過因地理環境因素而生,相對於北歐推理,歐美推理的特殊形態「小鎮懸疑」行之有年,是犯罪推理小說、戲劇的重要分支。這類作品的主角通常有個晦暗無法面對的童年,曾經遭遇一些恐怖的事件,而故事肯定會讓這個噩夢在現代重現,她/他必須解開這個糾纏一生的謎題方能踏出新的一步,無論結局是迎向燦爛的陽光還是陷入深沉的泥沼……如果,這個故事還能設計出一個有自己特色的殺人狂/魔物,另外結合入《沉默的羔羊》這種「變態殺人魔」的歐美犯罪小說專長,那可就是驚悚度百分百的強大了!在諾丁漢成長的英國新作家C.J.杜朵的這本處女作《粉筆人》正是這樣一部表現穩健、叫人微微驚豔的好書,即便2018年才剛問世,就立刻獲得亞馬遜2018年上半年最佳懸疑小說的肯定,可說是推理迷的2018年書單中不容錯過的歐美犯罪懸疑作品,在此也要感謝皇冠文化的慧眼引進。

 

P.37 「我在安德貝瑞就有朋友阿,妳認識的,蓋文跟阿普。」

「他們不算。」

「因為他們不算真正的朋友,他們只是你認識了一輩子的人。」

「這難道不是朋友的定義嗎?」

「不,這是地方太小的意思。你會覺得你有習慣、有義務要跟他們在一起,或看在過往情誼的分上,但你其實並不渴望他們的陪伴。」

 

P.46 現在回想起來,我猜我們這一幫人會湊在一起,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之中沒有人的家庭是「正常」的。

 

當媽媽的女性作家──這次總算不是家庭懸疑,C.J.杜朵從小就喜愛史蒂芬.金與詹姆斯.赫伯特的恐怖小說,作家們的第一本處女作通常很難避免受到自身崇拜作品的影響,《粉筆人》確實有金名作《牠》的味道:過去與現在的雙線敘事、同一批「魯蛇」主角玩伴在少年與成年時期如何面對小鎮上的惡夢。《牠》的跳舞小丑潘尼懷斯(Pennywise the Dancing Clown)給世界無數讀者帶來難以抹滅的童年陰影,而杜朵也運用小孩子間的遊戲漂亮設定出了「粉筆人」的概念。最具犯罪美學概念的殺人魔會在犯罪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可能帶走被害者的某樣東西蒐藏起來作為「戰利品」、也可能是在犯罪現場故意留下些線索,以證明自己的連續犯案。用粉筆塗鴉、用一些秘密代號來溝通沒什麼,這只是玩伴間幼稚的遊戲,過一陣子玩膩了就換別的遊戲了。然而,僅限在五人組內的粉筆符號被殺人魔給複製了,用不同於所有人慣用顏色的白色粉筆留下印記,伴隨著這些印記產生一個又一個悲劇,最後則是出現在女孩被悽慘分屍的殘塊現場……凌亂幼稚的人形塗鴉,卻忠實顯現了屍體悲慘的狀態……無比諷刺又驚悚的畫面。想必《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忠實讀者們都記得這類運用其他物件進行「犯罪預告」的驚悚吸引力。

 

P.134 我想告訴自己,肯定是其他人畫的。也許是蓋肥或阿普,某種噁心的玩笑。一直要到我去上學半路上,我才想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粉筆顏色。蓋肥用紅色,牙套米基是藍色,阿普綠色,妮妮黃色,而我是橘色的,我們之中根本沒有人用白色的粉筆。

 

P.93 遊樂場的確有些「怪怪的」,就算陽光普照,這裡卻總是昏暗。當然,跟超自然力量相比,可能跟高聳的樹木更有關係,但當我站在木頭轉盤旁邊的時候,還是常常感覺到一陣膽寒,或有種奇怪的衝動,想要轉頭查看背後,彷彿有人在後方看我一樣,而且我通常不會單獨一個人來這裡。

 

與克里斯多福.J.葉慈《黑色粉筆》中的「粉筆」是心理譬喻不同,粉筆人塗鴉以真實簡潔的畫面帶給讀者最直接的驚悚。而且作者也善用了一點超自然感的描述(這點確實也很史蒂芬金),有效增加了作品的陰森詭異感。就像是「多出一個人的班級」的靈異事件般,在主角們的小圈圈突然多了一位不請自來、以白色粉筆刻下殺人軌跡的犯罪狂。故事以二零一六、一九八六兩個年份的當下交錯敘事進行,30年前12歲的少年們、現在42歲的中年人們,艾德一行人從來沒有脫離過那位分屍少女的粉筆人之威脅。而且也正如同歐美驚悚犯罪小說的王道路線,他們遭遇殺人魔襲擊的對決是最高潮的場景。可說是整體表現很符合讀者期待、中規中矩中帶有些意外驚喜的水準之作。

 

P.50 如果我在地上撿到別人的皮夾,我會一毛錢不動地還回去(但也許裡面的家人照片會不翼而飛啦)。

我曉得這樣不對,但我說過了,每個人都有秘密,他們曉得自己不該做,但還是會做的事情。我的秘密是偷東西,呃,收集東西。最討厭的是,偏偏在我想把東西還回去的時候才會出事。

 

P.61 生命裡有些東西是可以改變的,好比說你的體重、外表,甚至連名字都能改,但其他的東西,就算你希望,就算你努力,卻也不會有什麼改變。這些才是形塑我們的元素,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事物,而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一切。

 

「小鎮懸疑」作品的一大特徵是「每個人都藏有秘密」。即便故事背景的英國小鎮「安德貝瑞」是個虛構地名而非真實存在的地點,但一樣有把此類型的精華掌握完全。這些童年玩伴從關係親密到無法正臉面對彼此,便是他們各自犯下過錯、這些過錯或多或少傷害到別人,他們不能說出來,對已經長大的他們來說「有些事不知道比較好」。就連主人翁艾德都有喜歡「偷東西」的癖好,雖然這個設定只有在故事的最後兩頁才出現意義,但對整部作品的氛圍鋪陳來說還是有加分的。由於艾德貼近讀者的視點,多少也能讓讀者們更進入情境,回想起自己那些不能說的秘密……而《粉筆人》的後半段劇情也讓讀者發現,一連串的謎團與每個人的祕密息息相關,那些不知道是誰做的昔日悲劇、今日遺憾,竟然能一一用合理的動機與意想不到的人選串聯起來,確實是相當完整的構思。也呈現出很多生命中無可奈何的一面。只是以我個人來說,比較不喜歡這種處理方式啦,我喜歡所有謎團皆為同一個強大犯罪者所縝密規畫的設計。

 

P.202 白色的布料現在染了血,變成紅色的。他的頭部遭到嚴重暴力撞擊,醫生說,再一拳他就死定了。就這樣,下手的人饒了他一命,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

不過,血不只來自他的頭,他背後的傷口也流出鮮血,這是用刀子刻出來的兩個鋸齒狀傷口,一路從他的肩胛延伸到他的臀部。一直要到血跡都清掉以後,人家才曉得那是……天使的翅膀。

 

以我最重視的謎團來看,本作的「WHO」雖然略有作弊之嫌,但也因此具備了足夠的意外性。而且也算是把「屍體被分屍的理由」賦予了合理的解釋,我也曾在菅原和也《切斷》的導讀中談論現代科學鑑識技術進步後,失去混淆身分意義,因此很難在推理小說中再作詭計發揮的「無頭、分屍」,需要作家絞盡腦汁發想新的使用意義。《粉筆人》的分屍理由不到創新,但符合兇手的性格設定與現實中的邏輯,而不只是用「犯罪者的快感或蒐集癖」這種電視新聞上早就看膩的老掉牙解釋,這是一個驚喜。而且本作的「社會性」也算是處理得恰到好處,不刻意抓著某些議題去控訴求公道,但也描寫得足以令讀者心驚與反思,如深入西方人思想的宗教教義和現代年輕人觀念的反差、群眾心態的校園霸凌、師生戀、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行為等等,結合許多「以前」與「現在」因人性陰暗面而無法根絕的社會、校園問題,也增添了作品議題的深度。在這種至今仍遺留中世紀威權思想、為習俗控制的歐洲鄉下小鎮,往往可見文化新舊交替間激烈衝突所導致的憾事。

 

P.328 不要假設,質疑一切,永遠都要看穿最明顯的表象。

我們假設,因為這樣最輕鬆、最懶惰。假設讓我們不用努力思考,通常都是針對我們覺得不太舒服的事物。不過,不動腦可能會造成誤解,甚至根據某些實例,不思考會釀成悲劇。

假設也會以別的方式讓我們跌一跤,假設會讓我們看不見別人的真面目,讓我們看不清身邊的熟人。就連花園女士潘妮都讓大家走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假設小徑,大家都以為她等待的是費迪南是她死去的未婚夫,但她的未婚夫其實是可憐的阿飛,這麼多年來,她等待的是她的情人。

不是甚麼致死不渝的真愛,而是出軌跟搞錯對象。

 

《粉筆人》以略帶詩意,以及濃濃鄉愁的口吻,講述到許多人生的哲理、年長者的體悟。甚至不斷強調著所謂的「業力」。「業」是印度宗教的概念,簡單說就是「自己造的業自己要承擔」,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與周遭他人的經歷會受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因此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一點與劇情環環相扣也確實是全書最發人省思、設計最精妙的地方。包含艾德在內,這些人為何對自己長大後的人生都不太滿意呢?因為每個人都因為年少無知或是性格,讓他們犯下一些過錯,也因此付出了必須承擔的代價,在驚悚的刺激感之外,也具備足夠的警世價值。而且去除了《妹妹的墳墓》裡面過多的男女情愛部分,讓《粉筆人》那種挽不回往事的哀愁度破表,帶領所有心裡藏有秘密的中年讀者,重新走了一遭那些被封印的、不想回憶的灰色青春,對喜愛黑暗系作品的我來說餘味還不錯。故事中的詩意也令我聯想起經典的塔娜.法蘭琪《神秘森林》系列作的美感。本作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獲得平均四顆星評價、有46%的讀者給予五星好評;在GOODREADS好讀網上也有接近四星的3.73評價,水準得到一致認同。C.J.杜朵目前也在2019年2月推出新作《The Hiding Place》,便讓我們拭目以待是否還會繼續中譯進來囉!

 

P.189 副歌唱的是,沒有人會因為他們沒有做的事情而讓人難忘。

但這不全然是真的,界定我人生的就是我沒有做的事情,我沒說出口的話。我想這點也許適用在很多人身上,形塑我們的不永遠都是我們的成就,反而是我們的疏忽,不是謊言,只是沒說出口的真相。

(欲購買本書可點此進入網路書店連結喲~)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