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絲特.維爾霍芙《母礙》

(評分:8.0)

 

原名:Esther Verhoef《De kraamhulp》(2014)

 

母愛是天性,

但也可能成為「阻礙」……

 

荷蘭年度暢銷冠軍!熱銷突破20萬冊!即將改編拍成電影!

榮獲「荷蘭文學基金會」表揚!「犯罪禁區」網站年度最佳小說!

 

能在這個家庭最快樂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與他們相遇,真是別具意義。

因為,這也是他們一生中最沒有防備的時候……

 

蒂蒂剛出生的女兒伊蒂正在哭,哭聲是那麼顫抖,隔著牆聽起來更加微弱,也更令蒂蒂心碎。她能感覺到伊蒂發出的每一個聲音,乳房也對哭聲起了反應,空空的腹部深處起了一陣痙攣。

 

她詛咒自己因為難產而劇烈疼痛的骨盆,害她無法去把孩子從嬰兒床裡抱起來摟在懷裡。

 

「我這就去看看她……我超愛嬰兒的。」還好有哈樂琴在。蒂蒂第一眼見到美麗的產後居家看護哈樂琴時就很有好感,哈樂琴那宛如天使般的姿態,瞬間消弭了蒂蒂內心因不能善盡母責而產生的罣礙。

 

但隨著身體逐漸好轉,蒂蒂卻感覺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對勁。哈樂琴對伊蒂的照顧完全一團糟,丈夫奧斯卡也因為無法承受成為父親的壓力而開始逃避。

 

直到奧斯卡突然失蹤,直到發現「哈樂琴」根本不是本名,蒂蒂才驚覺,她原本應該幸福美滿的生活早已陷入了無可挽回的境地……

 

 

剛有了第一個孩子的人心情激動,總是有點失衡,他們的整個生活由於新生兒的誕生而天翻地覆。產後居家看護是他們的密友,是這個陌生的新處境中的一盞明燈,散發出冷靜和智慧。因此,大家很快就對產後居家看護推心置腹,坦率地和她這個全然的陌生人討論痔瘡、產道縫線、家族恩怨和其他敏感話題。

朵拉最近才跟哈樂琴說過她何以熱愛這門職業,後來她才自己成立了一家私立產後居家看護仲介所,把車庫改建為辦公室,開始從那裏分派工作。朵拉說:你在那些家庭一生中最快樂、最親密的時光與他們相遇,在他們最沒有防人之心的時候。

 

這本《母礙》是僅次於B.A.芭莉絲《關上門以後》,我目前所讀到第二好看的皇冠「家庭懸疑」出版小說。原出版於2014年,也很稀罕地原作出自於荷蘭。我一向頗喜歡這個小而美麗的風車/運河國度,也一向支持進攻華麗的荷蘭足球國家隊。前一本我較有印象的荷蘭犯罪推理故事正好也是皇冠出版,2011年的荷曼.柯赫《命運晚餐》。另外,原本收到的試讀本封面上寫的《母礙》書名是《推動搖籃的手》。我知道1992年也有這一部以侵入家庭的恐怖保姆為題材的驚悚懸疑電影,但查過相關資料後,電影沒提到是由哪本原作改編的,而本作的出版時間也晚於電影,而最重要的是劇情內容也有頗大的不同,所以應該是沒有甚麼連結的,是誤會一場。但也因此發現《推動搖籃的手》(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的評價也不錯,有機會會想補看。當然,《母礙》這個書名取得真是非常好,要大力稱讚編輯的巧思,母親提供給寶貝的是「母愛」,但保姆卻可能是阻礙這一切的「母礙」。本作可說正是女主角哈樂琴無所不用其極的「母礙」恐怖招式展示會啊……

 

「醫療業總是有職缺。」奧斯卡說。

「這對我來說是件幸運的事。」她伸手拿起一條毛巾,摺了起來。醫療業嚴重缺人,而她的履歷很亮眼,朵拉甚至沒想到要去向職訓學校和醫院查證她的證照和資歷。假如朵拉想到了,哈樂琴此刻就不會站在這裡摺衣物了。

 

在先前我所讀過的作品中,可以見到當代作家努力地為「家庭懸疑」題材在有限的空間中開闢新的可能。由於歐美生活型態的限制,這類故事的出場人物無法多起來,從基本款的「夫妻對決」,到親子關係、與加入公公婆婆、加入壞鄰居、甚至擴散到整個小型社區的狀況,大概就是極限了。而這本《母礙》與日本推理名著《失控的照護》可謂充分運用現代家庭特性衍生出的優異題材:保姆與看護,這些本來在我們人生中屬於全然陌生人的角色,在披上了名為「職業」的保護色後,便堂而皇之地「侵入」我們的家園……之前我總說在保全嚴密、宛如鐵壁的家庭中是無法讓殺人犯、小偷得逞的,但現在狀況不一樣,我們是主動解開鎖頭、敞開大門讓他們踏進來,倘若這些辛苦的醫療人員是另有圖謀的,在我們以最放鬆、最脆弱的姿態迎接他們,親口告知他們最隱私的秘密、並把最親密也最沒防備的家人交給他們全權處理的同時,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而《母礙》經由大量的做功課資料,證明給妳看這些故事絕非不現實的妄想……

 

她寧願讓窗簾繼續緊閉,這座城市裡愛管閒事的人不少。在決定租下這間頂樓華廈之前她曾看過幾十間高樓公寓,而在看房子時觀察到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每一間公寓都有一具擱在三腳架上的望眼鏡。那些望眼鏡並非對著星星或是地平線,而是對著鄰近建築物的窗戶,無一例外。每個人都在偷窺別人。哈樂琴也買了一具望眼鏡,但是還在包裝盒裡沒有拆開。她懂得用別種方式深深侵入別人的生活,更有趣也更令人滿足的方式。

 

能被稱為「荷蘭驚悚犯罪小說天后」,也得了不少獎項,本名諾娃.李.邁爾的艾絲特.維爾霍芙確實在本作中展現了一流的創作功力。家庭懸疑這題材能發揮的本來就不多,人物有限要製造意外性也很難,我看的就是其他部份。而作者紮實的數據蒐集、社會派寫實氛圍濃厚是讓我最驚豔的地方。北歐推理我們拜大量翻譯所賜讀過不少,但對荷蘭人的生活、價值觀就真的不太了解了,而維爾霍芙在女主米麗安偵查的過程中很順暢地帶入不少相關描寫,更重要的是以社會派小說的犀利觀點,指出和平下的陰暗、壟罩的黑霧,就像松本清張是最能誠實記錄昭和時期黑暗面的日本人,犯罪推理故事的本質往往需要這樣戳破粉飾的太平,揭發這些政府、媒體、人性所不敢面對的問題,喚醒改革與進步的意識。《母礙》便是如此,作者告訴我們荷蘭人喜歡偷窺別人的生活、就連米麗安這位擔任執法者的警察都喜歡不時偷看著心儀畫家。作者更告訴我們荷蘭是全歐洲嬰兒死亡率偏高的國家,出生在這個國家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這中間出了什麼紕漏?制度與照料上是不是有什麼疏忽?確實是很值得關注的議題。

 

哈樂琴熟悉那些統計數字:每一百個足月或接近足月出生的嬰兒當中有一個會在分娩時或出生四周以內死亡。這個比例很高,高得令人擔憂。荷蘭的嬰兒死亡率在歐洲來說偏高,各種機構和專業組織都交相指責,或是把荷蘭的差勁表現歸咎於計算方式。但事實仍擺在眼前:出生在這個國家是件有風險的事。

哈樂琴看進嬰兒床,伊蒂看起來不像是會不掙扎就放棄。這個小傢伙顯然選擇加入那百分之九十九平安存活下來的嬰兒。她又哭又叫,握緊了拳頭,在睡袋裡跺著一雙小腳。究竟是誰認定嬰兒是可愛的?那根本就是集體歇斯底里。此刻的伊蒂毫無可愛之處,躺在嬰兒床裡,哭鬧不休,一張臉漲得通紅。哈樂琴交叉雙臂,看著她。伊蒂明白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她不在乎隔壁房裡飽受摧殘的母親,由於艱辛的懷孕過程和痛苦難當的分娩而衰弱不堪。伊蒂餓了,於是她尖叫;伊蒂的尿布髒了,於是她尖叫;伊蒂想要得到關心,於是她尖叫。伊蒂只想著伊蒂。床裡的這個嬰兒以最無情的方式具體表現出甚麼叫「適者生存」。而那令蒂蒂滿心歡喜的半笑不笑也只不過是嬰兒嘴角控制不了的抽動,伊蒂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可怕生物。

 

有趣的是,或許對於《母礙》的創作起源,維爾霍芙與我們目前炙手可熱的本土推理名作家天地無限在《達達戰爭》中收錄的傑作〈新創殺手事業群〉是一樣的:在查數據的做功課中發現現實社會不對勁的地方,而作為開展整本小說的基礎背景。荷蘭的嬰兒較容易死亡,是不是有些心懷不軌的看護的刻意而為?當初〈新創殺手事業群〉也是天地無限老師發現2007年台灣的酒駕車禍致死率異常地高,而發想了若是有間「殺手公司」的刻意而為的一系列故事。從新聞與統計資料中找素材,也是想創作出貼近現實的好作家不可或缺的本領。

 

「看在老天的份上,給那孩子吃奶粉就好,妳這個笨女人。幾百萬個孩子都是吃奶粉長大的,我們的孩子也不必與眾不同。」

蒂蒂想著她曾在網路討論區裡讀到的東西。關於所有那些支持伴侶的男性,如果他們的伴侶想餵母乳。那些男性親切溫柔,樂意提供按摩和擁抱,還會幫忙泡茶。她在驚嚇之餘停止了哭泣,覺得自己的一顆心越來越冷,越來越空,越來越靜。

 

蒂蒂.佛斯在懷孕時得了「恥骨聯合功能障礙」,讓她幾乎無法動彈,需要靠剖腹才能順利產下女兒伊蒂。透過仲介所找來儀容整潔、和藹可親的金髮美女哈樂琴.史密斯來擔任居家看護,協助照料她與嬰兒。然而,故事由三個女人的視角同步推進,我們一開始就發現哈樂琴心懷不軌,她微笑地哼著八零年代的老歌,把握醫療人員缺乏所造就的制度疏漏輕而易舉的,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就成為看護進入蒂蒂家,滿懷著謎樣的惡意。而另一位女主角米麗安,她的哥哥巴特在與哈樂琴結婚不到一年半就從樓梯上跌下來死去,留下龐大的遺產給他美麗、沒有掉淚的遺孀。米麗安認為以她刑警直覺,這個一看就討厭的金髮美女肯定有問題,於是私下秘密進行調查,嘗試挖掘哈樂琴被掩埋的過去……

 

奧斯卡看著哈樂琴,露出驚喜的表情。他的反應在哈樂琴預料之中。這也許是好一陣子以來第一次有人關心他、注意他。奧斯卡的情況就跟那些處境相同的男人一樣。過去這六個月來每個人一定都會問他太太好嗎,問那尚未出生的胎兒是否一切正常。也許他認分地被拖去參加產前課程,在那群汗水淋漓、毫不性感的懷孕女性當中盡可能表現得像個多情體貼的丈夫,雖然他巴不得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看足球比賽或是去打網球。可是奧斯卡不被允許放鬆心情。蒂蒂毫無疑問也哄勸他陪她一起去做產檢,他得聆聽胎兒的心跳,坐在角落的一張硬板凳上,在一個瀰漫著消毒水氣味的昏暗房間裡,覺得自己與這個神祕的女性世界格格不入,而且被排除在外。晚上當他下班回家,但也可能是在清晨,甚至是在夜深人靜之時, 當蒂蒂無法入睡,她也許會抓起他的手,擱在她隆起的腹部,讓他也能感覺到蒂蒂的輕微胎動,那胎動對蒂蒂來說意義重大,但他很難把胎動從她的呼吸、肌肉抽搐或腸子蠕動中分辨出來。更何況蒂蒂還變得不良於行。

整整六個月來沒有人關心過他、想到過他,他簡直像是不存在。而現在這個曬成古銅色的苗條女子就站在他身邊,深深看進他眼底,真正看見了他,並且了解一切。

 

在沉靜、節奏不快也不慢的洽當進展中,濃烈的不安感逐漸如滲入白色棉花中的黑色墨水般擴散開來,哈樂琴一步步用錯誤的知識讓蒂蒂的傷口更為疼痛、用緩慢又正確的方式折磨她,私底下還把蒂蒂擠出的珍貴母乳倒入洗手槽、混入白開水等;哈樂琴也逐漸離間蒂蒂與丈夫奧斯卡的感情,說起來非常殘酷,但毋須歷經分娩之苦的男人往往是更為無感與自私的,絕對不是每個當爸爸的人都願意放下手頭上的其他事來照顧太太與兒女,至少奧斯卡不是這種好男人。哈樂琴趁虛而入,看見這個男人被不良於行的太太、整夜哭鬧的女兒搞得心力交瘁、很想逃避,於是用心靈與肉體上的溫柔接觸輕易地讓他逃開蒂蒂身邊,帶給蒂蒂更大的痛苦與無助。如同那些一個個被哈樂琴誘惑後「猝死」的前夫般,男人對於美女就是如此膚淺地沒有抵抗力……作者用毫不留情的文筆寫出精蟲衝腦的男人們的愚蠢,看似哈樂琴的搞鬼如此容易,但一切卻是合情合理。而無論蒂蒂再怎麼珍惜自己的女兒,卻也產生了巨大盲點,伊蒂在他人眼中一點都不可愛,她只是哈樂琴玩弄在手中隨時可置之死地的脆弱嬰孩......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居家維安的最大漏洞正是人性!一個懂得針對人性弱點進攻,也願意自己做出一定程度犧牲的聰明惡魔,比起拿著手槍掃射的暴徒還要可怕。

 

那柔軟的皮膚滑過哈樂琴的門齒進入她嘴裡。她用雙唇含住,品嘗舌上的前期精液。現在我可以一口咬下去,她想,狠狠地咬下去,把這玩意兒整個咬掉,結束他安逸的生活,還有蒂蒂.佛斯的安逸生活。

奧斯卡亢奮起來,把他的陽具朝她嘴裡推得更深,開始戳動。

信賴。

男人會如此隨便地把自己最重要、最寶貝的肢體曝露在危險中,這一向令哈樂琴感到驚愕,他們竟能如此大意地把這塊柔弱的肉交給一個全然陌生的人擺佈。

 

「她受到嚴重的霸凌,不是在頭幾年,我想她起初過得挺不錯,但後來情況改變了。這裡的人很保守,很傳統。教會在這個社區很重要,而一切都以家庭為中心。和現在比起來,這種情況在卡塔琳娜在這兒長大時可能更嚴重。社會對個人的控制很多。卡塔琳娜是獨生女,而在這個村莊裡,一般的家庭都有八個、十個孩子,甚至十五個孩子。那些孩子不需要和別人有什麼接觸,他們自己就足以跟彼此作伴。而卡塔琳娜的情況……她孤伶伶的。那一家人無法融入村民當中是因為她們不信教。

 

故事的三線並行成功帶給讀者視角轉換的新鮮與刺激感,一方面為哈樂琴所做所為感到戰慄與背德的快感,另一面也期待著米麗安能夠查出真相早點阻止她,是種光明與黑暗並行的交錯描寫,艾絲特.維爾霍芙的通俗寫作功力值得認可。米麗安找到了哈樂琴的真名:卡塔琳娜.克萊默,雖然哥哥在美國認識她,但她並不是美國人,而是道地的荷蘭人。而這個與原生家庭、領養家庭都斷絕關係,小時候照片是個肥胖醜妹、也曾遭遇嚴重霸凌的邊緣女孩,何以多年後能變得這樣光鮮亮麗,充滿神秘的回歸?但更叫人恐懼的,是她的過去並不是一張乾淨的白紙,而是伴隨著各式各樣的死亡。早在未公布姓名的青少年階段已因殺人罪嫌被判刑,此後的成長過程更是堆疊了一具具的屍體。她在寄宿學校犯罪的目擊者,一位老師與一個學生都莫名其妙死掉與失蹤了;她的幾任丈夫也都在差不多的死因中升天,米麗安在調查的過程中知道自己也身陷危機,但為了替善良的哥哥爭一個真相,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進行下去,逐步逼近魔女的核心,直至尋找到她的親生父親……

 

一年聽起來很短,可是在少年法中卻是很長的刑期。在荷蘭這是能施加於十六歲以下之兒童的最高刑期。米麗安感到暈眩。如果這個資訊是正確的──而她沒有理由認為它不正確──那麼哈樂琴曾在十五歲時殺了人,而且她想必是在讀寄宿學校時犯下這樁殺人罪的。

 

殺人者一旦發現了一種效果很好的方法,通常就會繼續使用。大多數的職業殺手和連續殺人犯都會遵循一種模式,日子久了就會漸漸變得明顯。

哈樂琴曾住過荷蘭的好幾個省份,住過比利時,也住過美國的好幾個州。米麗安知道各地的警方並不總是會合作或是彼此分享資訊。各地警方的電腦系統也許並不相容,而各地的法律、文化和規定也各不相同。因此,發生在不同國家、不同州、甚至不同省分的殺人案之間的關聯有時會被忽略,或只是湊巧被發現。藉由搬家,可疑的人物往往可以繼續他們的犯罪生涯而逃過懲罰。

經過今天,米麗安確信在哈樂琴人生中這三樁死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事情遠遠沒有這麼單純。這個女人在她行經之處留下了長長的黑影。

 

宛如《白夜行》中的雪穗,為了得到難以感受的幸福、為了掩蓋血腥的殺戮,哈樂琴不斷用虛假謊言欺騙周遭,用一犯再犯的手法來抹除礙事的人。當然維爾霍芙的「社會派」基底讓她不斷著重於強調整本書的真實可能,做了不少補充說明。各國並不互通的警政資料讓懂得跨國移動的寄居蟹犯罪者能夠長期逍遙法外。而根據統計,許多反社會的暴力犯罪者多數在小時候遭遇同擠排擠與霸凌,成長中對愛的缺乏,讓她們的人格產生缺陷,對自己與他人的疼痛感受低落。故事讓我們逐漸知道哈樂琴這女魔頭是從何而生,也理解她不懂得愛的人格能夠不斷殺害利用對象,但究竟已不愁吃穿的她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潛入蒂蒂家中當辛苦的看護,其動機與背後的根源便成為最大的謎題。而揭曉時刻也成為本書最精采的高潮之處。

 

我這輩子都在收集這些神話和傳說,我有幾百本相關書籍。有些故事很可怕,但是具有無法估計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卡塔琳娜小時候很喜歡讀這些故事。關於哈樂昆或哈樂琴這個人物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中古時期的傳說中,在歐洲各地都有。在法國的諾曼第,這個傳說被稱為「哈樂琴出獵」。身為魔鬼的使者,哈樂琴統率一群惡魔,他們會在夜裡帶著馬群和狗群出來追捕迷失和邪惡的靈魂,把他們趕進地獄。哈樂昆或哈樂琴這個名字在法國的那個地區至今仍被用來指稱一個惹人厭的邪惡孩子。

在西元大約一千三百年時,這個名字也出現在義大利,用來稱呼一個邪惡的劇場人物。我想當年是但丁本人在走訪巴黎時得到了靈感,而把亞力基諾(Alichino)這個角色引進了他的家鄉。比起在法國,惡魔般的人物在義大利的劇場中扮演著更逗趣的角色,比較輕鬆,沒那麼嚴肅。阿爾萊基諾(Arlecchimo)成了義大利通俗的藝術喜劇中常見的角色。這個名稱後來被法文借用,成了arlequin(丑角),在我們這些地方則以哈樂昆這個稱呼較為人熟知。

不是小丑,哈樂昆要更複雜,也更聰明。這個角色具有多重面貌,往往有著悲劇性的過去。而且通常戴著面具。她選擇哈樂琴這個名字,這很不尋常。

 

除了有厚實的資料背書,《母礙》運用多線並行將故事濃縮在十天之內緊湊地進行,對於劇情跌宕起伏的掌握、人性的深入觀察與刻劃、以及適當的引經據典來增添小說的深度,各方面都有無愧職業的水準演出。光是「哈樂琴」這個假名的由來,就有如此深遠的傳說含意,不得不叫我讚嘆。而這個假名更充分地提示了她的人格與秘密:多重面貌、複雜聰明、具悲劇性過去,讓對歐洲神話傳說有興趣的讀者來說也是「互文」的彩蛋樂趣。我想,最後這本書能夠順利打入我心,還是在於結局真相的驚駭之處,以及鮮活了哈樂琴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吧。她不只是一個純粹邪惡的惡女,同樣有愛、有渴求,在不為人知的童年中同樣是個悲哀的受害者。她對於蒂蒂的出手是有絕對必要的目的性的。(但這樣確實還無法自圓其說,她過往害死那麼多任丈夫的意義何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作者很巧妙地安排了關係複雜的這三個女人間的宿命,在滿溢悲傷與嘆息的結局中令讀者無限反思與惆悵。《母礙》提醒了我們讀者,不要以為小時候有意或無意犯下的過錯,不會有人來找妳算帳…...妳不記得的,會有曾經沉默的受害者幫妳牢牢記著!也因結局中的高潮而讓我給予高度的評價,懸疑轉折處做得不錯,偵查的過程也處理得夠嚴謹,可稱為當今浮濫的家庭懸疑中值得一看的作品。

 

在荷蘭,每天平均有五十個人被通報為失蹤。其中百分之八十五在兩天之內就會露面,而在一年之後仍然失蹤的每年大約只有二十個人,或是千分之一。妳女婿最後被人看見是昨天下午五點十五分,在他的上班地點,所以坦白說,從統計數字來看,目前還沒有理由需要擔心。

 

在小說中所呈現出的荷蘭文化,如「悅悅和娜娜」、「米菲兔」、「巴斯東焦糖餅乾」,頗有瑞典作家莫琳.派森.吉莉特《流沙刑》裡那樣流暢的寓日常於文字中,雖然沒有特別去描寫阿姆斯特丹與運河的歷史、風景,卻能夠更認識荷蘭的豐富面相、荷蘭人生活的對話方式,對我來說也是很新鮮的收穫。而維爾霍芙這種不刻意鎖定荷蘭讀者,將人性通用在小說中的作法無疑也拓展了她在其他地方推廣的順暢度,這個悲傷的故事是可能發生在任何國家、任何家庭之中的,為人父母者怎能不警惕,而管理、審查漏洞難辭其咎的政府,也怎能逃避改革的重要性。當然,最後還是要特別強調,無論是保姆、居家看護或照護員都是薪水不符工時的艱辛工作,她們也時常未受到家屬與病患該有的尊重,而導致熱情容易消磨退職,造成醫療資源的長期匱乏,這個困境長期在世界各國存在,即便不定時會出現虐待老人與兒童的劣質看護,但對於願意投入這一行的照護夥伴們仍應該給予最大程度的感謝,感謝有她們的愛心幫忙讓無數人力缺乏的家庭可以度過難關。小說終究是小說、創作不能全和現實社會混為一談,在整個制度有更健全的發展前,我們仍應像蒂蒂那樣真心以待哈樂琴。只是,可能要知道,不能全盤盡信看護說的話,要稍微多徵詢一下其他長輩與網路的意見就是了……

 

人群常被比擬為萬頭鑽動的蟻丘。這個比喻並不洽當,人類不像螞蟻,一點也不像。螞蟻是安靜而有效率的生物,具有軍事才能,是一個完美合作的團隊:每一組螞蟻都有自己專精的領域,而且牠們比其他生物更為勤奮。團體重於個體。不,這下面的人類世界更像一個通風不良、過於擁擠的大雞籠,每個人都想努力爬到頂端。雄雞不斷地彼此爭鬥,個個遍體鱗傷。雞蛋被生下、被踐踏、被孵育,有時會有新生的雞長大,得在這片混亂中自尋生路,而在這片混亂中,機遇和叢林法則同樣重要。那震耳欲聾的吵嚷從不曾停止。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