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梨幸子《殺人鬼藤子的衝動》  

(評分:7.0)

 

原名:《殺人鬼フジコの衝動》(2008)

 

 

每個人都說這故事太恐怖,卻也沒有人讀到一半就放棄。

日本口碑飆破六十萬冊!

致鬱系推理小說女王真梨幸子,創作生涯代表作。

 

我要幸福!我要變得比所有人都幸福!

只要是妨礙我的人,通通去死!

 

我發誓要走上那條最幸福的道路,

卻走進了一座由鮮血打造的無間地獄……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

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這樣的她在十一歲遭遇滅門血案,失去了雙親和妹妹。

在被阿姨收養之後,藤子終於開始走向幸福的人生。

為了留住幸福,藤子費盡所有心力。

 

然而,人生終究沒有她想像得那麼簡單,通往最終幸福的路上,

有著太多必須一一掃除的障礙。

為了掃除這些障礙,她成了眾人口中的殺人鬼……

 

 

P.239 這次,我一定會幸福的。無論如何,我都會幸福的。我和媽媽不一樣,我要走和媽媽不同的人生。一切的一切,都從頭來過。我要得到全新的人生。我要重生。我會不計代價地重生,得到幸福。

 

相信對七年級以上的人來說,1997年起的台視《台灣變色龍》所帶動的「類戲劇」風潮是共同的回憶。這類作品主要以臺灣戰後的真實刑案改編(更以命案為大宗),故事懸疑、聳動,並加入了知名主播盛竹如的旁白與結尾,在最後每每以警世涵義的教條作結,吸引了廣大的老中少觀眾群,成為那個年代家戶喻曉的長青節目。甚至因為以真實犯罪改編,而必須加入大量的檢警搜查模式,而曾有「台灣CSI」的美名,也是令年幼的我著迷的元素。

 

隨後這個類戲劇風潮讓其他電視台也開始效尤,出現大量的五字訣同質片。但在刑案大量改編後,可用歷史素材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情況下,編劇的重複、原創也氾濫起來。更顯著的差異出現在主題的轉變,已經不再以命案偵查為重點,而逐漸改而強調刺激感官的血腥與色情元素。《藍色蜘蛛網》與《玫瑰瞳鈴眼》都是這樣的模式,我們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那位李組長,成為這幾部類戲劇的萬用警察角色,但戲份往往只有最後那一下子,真正的主角還是每一集那些苦命、悲情,被迫出賣肉體與人生,可能曾經享有榮華富貴,最後卻往往還是淪為殺人兇手或者慘死被害者的那些女人們…

 

《殺人鬼藤子的衝動》本質上就像是這樣類型的作品,在每一個時代,都會被觀眾所需求的。就像恐怖片一樣,即使不忍心、有些畏懼,知道編劇會灑狗血,卻還是遮著眼睛也想看完的「玫瑰瞳鈴眼」。

 

獨步引進宮崎縣作家真梨幸子的「殺人鬼藤子」兩部曲作品,大打「致鬱系推理」(イヤミス)的名號。這個名詞是文藝評論家霜月蒼在2007年1月號的《本の雑誌》上所提出,在這幾年來隨著新作家的大量出現與走紅,而被承認其派別,甚至已經登錄在了維基百科上的日本推理小說子類別項目中。在這之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為暢銷的非湊佳苗《告白》莫屬。而其他有名的代表作家其實在台灣也陸續有作品引進,像是沼田真帆香留《如果九月永遠不結束》、《百合心》;秋吉理香子《暗黑女子》。也正因為這些作品持續地在台灣書市獲得肯定,而讓真梨幸子有這個機緣成為最新一位繁體中文化的日本推理寫手。

 

「致鬱系推理」最大的特色就是「餘味很差,讓人讀完後心情惡劣」,而且多以描寫女性虛偽與卑劣為主。其實這一類作品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是沒有被特別分類,大多直接歸屬為「黑暗系小說」。黑暗女王桐野夏生就是最好的案例,同樣以女性為主角、劇情的恐怖險惡至今難有人望其項背。值得關注的是,正如一些官方網站所整理的專題報導(http://matome.naver.jp/odai/2139694696410276701),能夠被歸類進「致鬱系推理」目前還是有些雜亂,並沒有說只限於女性主角。早在1995年的京極夏彥《魍魎之匣》(滿中肯的,這作品的結局多麼嚇人)就已經被算進去,之後的歌野晶午、米澤穗信、貴志祐介、五月份也要出中文版的中山七里《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也都有這類「餘味不佳且憂鬱」的特點,出現在討論這個主題的各界報導之中。因此這個派別的定義、未來是否能穩定發展,或許都還要更長遠的觀察。

 

P.20 「我是蠟娃娃,木屑娃娃。」無論別人對我做甚麼,我都沒有感覺。

可是,我的反應對那些男生而言好像很沒意思,他們一副玩具還是應該有種反應才好玩的樣子,拿打火機烤我、拿安全別針戳我、拿棍子打我,無所不至。可是我不會喊「好痛」或「住手」,也不會哭,所以他們的惡作劇就變本加厲。他們欺凌我的範本主要是電視和漫畫。電視播了嘴裡塞滿食物很痛苦的短劇,我的嘴裡就會立刻被塞滿各種東西。電視播了臉盆掉下來打頭,他們就拿各種東西朝我的頭丟下來。漫畫刊登了全裸著在地上爬行的樣子,就逼我做出那個樣子。出現了棍子戳進肛門而慌張的人物,我的肛門就會有棍子戳進來。

對他們來說這是遊戲,一切都只是遊戲。他們認為我是滿心歡喜地加入的,所以他們既沒有惡意,也沒有罪惡感。就像再怎麼玩弄娃娃,心都不會痛一樣。

 

在獨步為真梨幸子作的詳盡專訪中,已經提到了「致鬱系推理」在日本紅的關鍵:「2011年三一一東北大地震的時機」。這是知名評論家大矢博子提出的觀察論點,311後雖然有許多感人或激勵人心的好事,但其實也有很多糟糕、憤怒的事情在發生著。在災後的人際相處間,許多微小的、卻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發生的原因不是「惡意」,而是那種自我中心的「狡猾」、「自私」。作為追求光明的反動,這種想去認識、裡解負面情感的黑暗系作品也開始大量出現。《殺人鬼藤子的衝動》發表在2008年時並沒有受到三大榜單的矚目(該年的主要活躍作品就是湊佳苗《告白》、貴志祐介《來自新世界》、牧薩次《完全戀愛》等作),卻在2012年推出文庫本後就像作者所言的「抽到樂透」,成功的宣傳模式而締造賣破六十萬本的成績。出版社的行銷手法功不可沒,311後藉由「致鬱系推理」為許多原本不知道如何包裝的作品製造了穩定的市場。然而這一種在苦難後希望得到正向力量,卻也訴求著更深一層的黑暗的人性,才是最難以捉摸,也最讓我們這些出版業人員興致勃勃,期望釐清的神奇謎題。

 

P.18 大人就是喜歡拿「無瑕」、「純真」這種毛海般軟綿綿的幻想套在孩子身上,但他們難道忘了自己是孩子的時候,包括自己在內的孩子是多麼邪惡嗎?級任老師笑瞇瞇地看著同學霸凌我的狀況,在他看來,這大概是孩子們一般的嬉鬧吧。他也許聯想到了小貓互相輕咬的樣子,但是這個老師知道嬉鬧有時候會演變成互相殘殺嗎?聽說在美國某個度假勝地,海豚集體哄小海豚的情景是十分受歡迎的景點,但據說那並不是在哄,而是海豚集體虐待體型小的海豚。小海豚遭到徹底折磨,一直受虐至死,而觀光客卻看著這個光景,口口聲聲發出「Oh,pretty!」「Wonderful!」等等廉價的感動。不徹底戲弄凌虐目標便不罷休,也許是動物的本能。理性尚未發達的孩子,幾乎完全受本能所支配。在本能的命令下,人都可以殺。

 

P.25 親切是可以用錢買的,那麼愛呢?大概也買得到,尊敬也一樣。當然,有些人就算沒有錢,也能贏得親切、愛和尊敬。這種人有天生的資質和環境。可是什麼長處都沒有的人要得到關心和親切…不能沒有錢。生來一無所有的人剩下的唯一手段,就是錢。

 

「致鬱系推理」的一大特徵,以及作者真梨幸子本人在這部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就是那種極度負面、灰暗的思想。事件本來就會隨著每個人的觀點差異而有著不同感覺,但致鬱系跟「治癒系」恰恰相反,就是使用最醜惡的觀點去看待世上的每一件事。或許有時候人生還有光芒,但最終還是會被黑暗所吞沒…這樣的寫法自然對讀者來說有兩種心得,一是帶來「我根本沒有這樣想過」的驚愕感、畏懼感;再來自然是那種不敢告訴他人的,內心之共鳴了。我們不是詩經中的聖人,無論是有權有勢的政客權貴、或是汲汲營營的小老百姓,心中都有些微小的惡意與卑鄙存在。別忘了荀子就說過「人性本惡」。我們會有嫉妒、傲慢、貪婪這些「七宗罪」的惡行,當外在的環境逼壓,不小心跨越了那一道界線後,犯罪者於焉而生。殺人鬼藤子,就是最好的案例。無數的小錯釀成巨大的罪惡。讀者們對藤子的所作所為感到厭惡、排斥,卻又不得不暗自承認,我們跟「這個人」的距離,並不是太過遙遠…犯罪小說「天才雷普利」系列的經典地位,正是建構於此「同理心」上。

 

P.29 明明一直到四年級,女生們也是爭先恐後搶著再添飯的。一到了五年級,氣氛就變成了女生非要假裝吃得很少,說什麼「我吃不下了~」有夠蠢的。想是這麼想,但既然已經變成習慣,就只好遵守了,這就叫做秩序。秩序,課本還沒教過這個詞,但是很常聽見。秩序真正的含意一定愚蠢至極,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一定都是由這種愚蠢到極點的秩序構成。即使如此,每天還是不斷出現新的規定,因為人類就是這麼笨,笨到非把自己綁得動彈不得不可。

 

P.45 那個慘案發生後,大人不時擔心、關懷藤子。他們總是觀察著藤子的臉色,只要發現一點點陰影,就忙著照顧這照顧那,說一些開心的事給她聽。只要低著頭略略朝下看,就會有絕佳效果,所以藤子最近一直都把視線放得很低。只要這麼做,什麼都不用說,大人就會對自己很好。藤子深切感受到從那一天起,自己的人生全然不同了。害怕雙親體罰的悲慘日子永遠不會再來,而自己則是得到強而有力的武器。只要利用這項武器,就能籠絡大人。尤其以在意社會觀感和道德的「好的大人」最簡單。他們藉由發現可憐的對象加以保護,來滿足自尊心,陶醉於這種滿足,只要利用這一點就行了。

 

在「致鬱系」的特點外,我們進一步地可以探討《殺人鬼藤子的衝動》的特色內涵,那就是「女性犯罪小說」。綜觀幾位「致鬱系」女性作家,湊佳苗擅長寫好幾個角色之間的情感交錯、沼田真帆香留刻劃虛假平和下的怪奇與變態;台灣推理作家既晴在大陸雜誌介紹的《鬼畜之家》作者深木章子擁有本格解謎的紮實功力,而真梨幸子在本作中展現出了自己的特長,屬於犯罪心理小說之領域。這部小說是藤子的成長史,算是鉅細靡遺地描繪出這個女人如何走上歪路、成為犯罪者的過程。即使不用去刻意強調那些殺人分屍的暴力文字,讀者就已經能從藤子和其他扭曲角色的異常心理感受到那種不適:女性特有的,靜謐的殘酷…!就這一點而言倒是有些接近黑暗系女王桐野夏生了,著實不易。

 

P.79 一直找藉口跟妳要錢的那個女生久久,和那樣的人來往只會被拉去學壞而已。

可是她在班上最有影響力,阿姨一點都不懂。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模範生是配角,壞孩子才是主角。無論那個人有多討人厭、頭腦有多差、又敲詐我們,我們都得忍耐著和她來往才行。

那也只是現在而已。等到別人對妳的成績和行為的評價會發生巨大的影響的時候,像久久那樣的孩子只會越來越落後。上了國中以後這一點就會很明顯。

 

阿姨說的沒錯,一到了國中,過去的關係圖大改版,分為兩大集團。學校需要的學生,和學校不需要的學生。

 

P.106 得到特別獎的心得感想也只不過是一些文句拼湊起來的,藤子壓根沒看過那本小說。她看了小說的解說,在圖書館找了集結過去心得感想的文集,東拼拼、西湊湊,用這些句子把稿紙填滿而已。可是大人卻對我寫的文章讚不絕口,也許是選對了小說吧,我記得那是一個因為意外失去家人的少女的成長故事。是擅長牽強附會的大人,把那部小說和我重疊在一起了。

大人,真的很好騙。

就算頭腦不好,就算沒有特殊才能,就算外表不出色,只要懂得技巧,在社會上就通行無阻。就連我這種人,光靠技巧,就能當上學生會的幹部。

 

本作的主角森澤藤子是個十分不幸的女孩,她長相比「平凡」還要更差、頭腦並不聰明,還出生在糟糕的家庭。父母親非常自私,顧著自己享福卻讓她與妹妹過著連運動服都只有一件、得輪流穿,以及長期欠繳營養午餐費的底層人生。更慘的是,在家裡被毆打、就連在學校也被慘無人道地霸凌…這樣的藤子,哪一天選擇自盡解脫都不意外,沒想到她的人生在小學五年級那一年發生了大逆轉。霸凌主使者彷彿遭到報應般地意外身亡,家裡也發生慘劇,父母與妹妹全數被殘忍殺害,藤子自己也受到重傷。並因為創傷打擊過大,對當時發生的景象完全喪失記憶。被母親的妹妹茂子收養後的藤子以「被害人身分」這個有力的武器,得到大人們的寵愛疼惜,雖然在小學時代也遭遇一些困難,但升上國中後使用一些小手段順利擠身「好學生」之林。然而,她卻喜歡上不夠好的男人,甚至之後發現在打工認識的好朋友,跟男人在背後亂搞背叛了自己…從小就立下重誓,更自信滿滿絕對不要和失敗的母親走上同樣的路。藤子在殘酷的命運輪迴中不斷掙扎,卻始終無法擺脫悲劇的結局。在這一整本書中,讀者的閱讀感覺都不會是愉快的。

 

《殺人鬼藤子的衝動》舞台劇  

 

P.128 貼在牆上的海報映入眼簾,那是裕也很喜歡的偶像。裕也偏好這種非常纖細、可愛的女孩,和自己正好相反。如果可以的話,真想剝下她的皮,套在自己身上。這樣的話,不用打掃、洗衣、做飯,裕也也會喜歡我嗎?

 

P.136 所謂友情,說穿了就是狗的排名,就是主從關係。有一方甘願居就於從屬地位,這樣關係才能成立,而藤子自願屈居從屬地位。但是偶爾也必須主張一下自己的「價值」。

 

P.208 藤子現在是壽險公司的業務小姐。過了三個月的試用期,成為正式員工才一週,取得合約卻沒有想像中容易。這時候,只能靠拉新進員工來賺業績。今天她也要到職業介紹所去,只要拉進來一個,就等同於簽下一份合約的業績。要用「挖掘」這種甜言蜜語,多拉人進來。然後在試用期間,要新人的親朋好友買保險。換句話說,就是把肥羊送進公司。等試用期一結束,就若無其事地疏遠對方。藤子是在進公司之後才知道這種手法。換句話說她自己也是「肥羊」。

一起進公司的人,在試用期過後幾乎都辭掉了。因為送給客戶的贈品是要自行負擔的,她們吃不消。一張一萬元的音樂劇門票整疊送到眼前時,藤子也想喊投降,可是她沒有退路。

 

「致鬱」就是讓妳感到憂鬱沉重,刻劃一個與我們接近、卻極度不幸的主角,算是非常直接了當的創作模式。故事中不斷強調藤子只是想要「幸福」,在爹不疼娘不愛、同學也霸凌她的痛苦環境中,讀者可以看到她其實非常的堅強,並沒有選擇自殺之類的逃避,而是「忍辱負重」,等待著下一個轉機──被阿姨收養、結婚走入家庭、大整型容貌換取新的人生…等。我們都明白天生不夠漂亮的女孩子在社會上的生存是更為艱苦的,這也是這個故事扣人心弦的地方,開頭就明白告訴你「殺人鬼藤子」是個世人聞風喪膽的魔女,已經遭受法律制裁。在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再逐漸走入她的一生,卻再度為人生中的高低起伏所牽動著情緒…既默默期待著藤子可以走上正途,卻也一次次地被現實(作者)打破希冀。就在如此灰暗的心情中,迎接推理小說本質的意外真相。

 

P.254 「回想起來,我的人生從那一天就突然被扭轉了。爸爸媽媽和妹妹都死了。那一天,我一直一直被那天絆住,可是只要時效過去,只要時效一過,那一天就會消失,那一天就會消失。」

「藤子,可憐的孩子。妳變得這麼漂亮,內在還是一樣空洞啊,漆黑的洞窟在妳的心裡開了一個好大的缺口。我本來想在那片黑暗裡為妳帶來光明的,我本來想讓洞窟充滿光明的。我是一心這麼想著,把妳養大的。可是,為什麼妳要走上和妳媽媽同樣的路?」

 

P.257 出賣算什麼,我才不會認輸。我可是走過比什麼出賣背叛更殘酷的人間煉獄!

 

如果《殺人鬼藤子的衝動》真的就只結束在藤子呼喊著上天不公,結束悲慘的一生,那可就真的太讓人失望了。幸好真梨幸子始終是位推理作家,在最後安排了足以顛覆讀者先前推測的逆轉。雖然這個逆轉力道並不算多強大,但與主旨的配合、隱藏在幕後的那股卑鄙惡意,倒真的是很有想像空間,為本作還是加了不少分。在真正的結局中,藤子的所作所為顯得更悲哀了、而逍遙法外的某些人讓我們打從心底發寒與戰慄。這樣的結局,才堪稱是「致鬱系推理」所謂餘味很差的精髓所在呀~!本作這種類似三津田信三《如無頭作祟之物》的報導式結局,簡潔、有力、經典!

 

P.290 藤子經過法庭的精神鑑定後,被指出有一種傾向「彷彿人格(as if personality)」。這種傾向指的是一個人雖然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能夠視不同場合的不同氣氛做出相應的舉止,卻完全沒有自我,因此必須不斷扮演某一種人格。別人對她的評價高的時候很穩定,評價差的時候就會立刻感到不安,手足無措,慌慌張張地尋找新的面具。而她便是在這個過程中「殺了人」。

 

我懷疑姐姐可能也有這個傾向。姐姐總是很溫柔,但也許連這個溫柔模樣也是面具。扮演教團想要的「信徒」是她的生存手段,而表現得像個信徒對姊姊來說或許是很重要的。然而,當有人因故懷疑信徒的面具時,她就會崩潰。她肯定是從小就不斷在「尖叫」與「戴面具」之間不斷折返。母親與姊姊各自因為不同的原因被這種症狀纏身,彌補了這個裂痕的是茂子與宗教。宗教是最有效的緊急措施,早季子的心也是因此而保全了原形。然而緊急措施往往會造成新的變形。畢竟只是應急的手術,只能撐過一時。就像假牙只能應付一時,一個裝了臨時心臟的人無法這樣活一輩子。最後藤子和早季子都陷入了「as if personality」中,她們的終點就是內在空洞的「娃娃」。

 

本作作為推理犯罪小說,其實有些漏洞與不夠清楚的地方。藤子輕輕鬆鬆的將太多人毀屍滅跡,讓警察平白增加那麼多找不到的失蹤人口、看起來超無能這點我就不苛責了,好歹可算就「主角威能」。但我不太喜歡作者過於著重藤子的內心戲描寫,卻選擇性忽略了一些「現實層面」的精細分析。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上面的「彷彿人格」。這一種「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症狀並非人盡皆知的事情,裡面的複雜程度更需要花上一番解釋。但這本小說中「後記」的推測太短,「彷彿人格」的病徵也未必跟藤子的行為能夠有合情合理的連結。由於前陣子幫國人作家張渝歌新作《詭辯》寫了導讀,「彷彿人格」恰好在裡面有更為優異的詮釋、發揮,換到本作反倒讓人覺得,整本書下來讓藤子與讀者拉近距離、贏取共鳴後,卻在最後冠上了接近精神病的解答,瞬時對於這個角色我們又不再有同理心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這樣的症狀。如果藤子的罪惡可以交由「彷彿人格」去負責,那麼讀者們自然也可以把內心中的惶恐不安也放心地丟棄掉,「致鬱」的效果就減少啦,「我只是在看一個可憐神經病的故事而已不用擔心」?有些可惜,故事核心的「母女連鎖」結局的節奏太快,總覺得少了點加強,可以再多一點著墨的黑色餘韻。

 

《殺人鬼藤子的衝動》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的評價是三顆星的平凡成績,作品本身結構、創意也並非產業中的金字塔頂端傑作。但這部並非主流的小說確實地「小兵立大功」有不俗的銷售數字,也改編成了舞台劇於2013年上映。它所代表的正是日本書市的多元面貌、出版社商業運作的成功操作議題、在311後所產生的獨特時代產物,社會陰暗面的結晶。我們就是需要這一類的作品去廣泛地吸收汲取發展成熟的日本推理養份,而讓台灣人們正式地認識、理解「致鬱系推理」(イヤミス)──就連看美麗的夕陽都彷彿是腐爛的柳橙一般令人厭惡的糟糕邏輯流派,也正是引進這本作品最大的功勞!(欲購買本書可至此進入網路書店連結

 

P.107 以前有一首流行歌是這樣唱的。真的,人生就是玫瑰色的糖果。加了滿滿色素、甜蜜蜜的糖果,連舌頭都會變成玫瑰色的。可是,我知道那玫瑰色是有毒的顏色。所以要聰明地避開有毒的部分,或者把有毒的部份讓給別人,只享用可口的地方。

 

P.125 我們聽到提示,要在短時間內舉出初次見面的人的長處時,經常無意識地會將自己所欠缺的,或是希望自己是那樣的部分,套在對方身上。因為要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把對方的優點列舉出來,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本來頭一個會看到的,通常是缺點、短處──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