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葛林《尋找阿拉斯加》  John Green《Looking for Alaska》

(評分:7.0)

原名:John Green《Looking for Alaska》(2006)


*2013年全球暢銷書《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作者約翰‧葛林一鳴驚人的出道作品。
*榮獲2006年普林茲文學獎大獎,獲選《洛杉磯時報》 年度好書、《書單》編輯嚴選好書、《科克斯書評》年度好書,以及眾多青少年書籍獎項。
*美國亞馬遜近五顆星推薦,口碑媲美《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許多讀者從這本書認識約翰‧葛林,進而愛上他。
*已售出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將近二十國的海外版權。

我們總是不停尋找,尋找心中的阿拉斯加--
那個未曾去過卻嚮往不已的地方,那個你從不瞭解卻瘋狂愛上的女孩。
邁爾斯是個平凡的少年,沒有好友或女朋友,生活沒有悲傷但也毫無樂趣,唯一的專長是背誦名人的遺言。
為了追尋「偉大的可能性」,他離開安逸的家庭,選擇就讀寄宿學校,因此認識狂放不羈的室友,還有,彷彿象徵所有可能性的阿拉斯加‧楊--聰明又叛逆、有趣但無法捉摸,
而且超級性感的女孩。
阿拉斯加將邁爾斯拉進她的迷宮裡,他們一同抽菸、喝酒、親吻、惡作劇。邁爾斯獲得有生以來最美妙的體驗,但他不知道的是,「偉大的可能性」同時包含喜悅與痛苦,阿拉斯加也讓他嘗到無法忘懷的苦澀,她的消失留下永遠無解的祕密。
阿拉斯加不只是初次讓男孩著迷與心碎的女孩,她代表生命中所有美好,與無可避免的痛苦、無法解答的問題。尋找阿 拉斯加,尋找「偉大的可能性」,尋找與痛苦共度的解答……


就像大塊的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一樣,約翰.葛林也成為尖端穩定出書的一位外國作家。從《紙上城市》到《兩個威爾》,以及今年三月份推出,國外口碑與評價都極高的2012年美國亞馬遜青少年小說類排行榜第一名《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現在竟然連這一本發表於2006年的處女作《尋找阿拉斯加》都出版了!透過這一系列作品的閱讀,可以發現到約翰.葛林著實是位擅長描寫青少年的作家,不僅每本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少年,他更會在作品中置入不同的探討議題,好比說同性戀、面臨死亡、得了絕症等嚴肅議題,帶給青少年讀者們感同身受的認同與心得,而作品內容也具備了重量及深度。因此不僅廣受青少年的歡迎,對許多父母來說,也是一種透過書籍來了解自己邁向青春期的孩子們複雜心理的管道。


P.6  唯一比舉辦一場沒人來的派對更糟糕的,就是舉辦一場只有兩個超級無趣的人參加的派對。


P.7 這個叫弗朗索瓦.拉伯雷的作家是個詩人,他最後的遺言是:『我要追尋偉大的可能性!』這就是我要走的原因。我並不需要等我死了才能追尋偉大的可能性。



《尋找阿拉斯加》的主角是第一人稱「我」來敘事的邁爾斯,他將離開家鄉,前往阿拉巴馬的寄宿學校,父親也曾就讀過的卡佛河學院度過三年高中生活。作者幫這位主角賦予了一個「遺言字典」的特色,因為邁爾斯的興趣就是尋找與記得世界上各個名人去世時的遺言。嗯雖然在同濟間一定是個奇怪的興趣與專長,但我們讀者讀來倒真的是滿有趣的!可以在主角遇到各種狀況時,引用名人的遺言來做比喻或對比,我認為作者的這個設定很有意思。


P.13  我可以背完世界各國的國名。這是我在暑假學會的把戲。你絕對想像不到阿拉巴馬州的新希望市在夏天有多無聊,就像觀察黃豆生長一樣。


與自稱外號是「上校」(呃一直讓我想到夏亞...)、專長也很怪,是背誦國名的帥哥室友奇普見面後,明明就是瘦子但被取了個「胖子」(因為好記...)的外號,邁爾斯也在室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這一位個子嬌小、曲線豐滿的「史上最性感的女生」阿拉斯加,就此展開這一段故事。胖子、上校、拓海(日本人)、拉拉以及阿拉斯加這一群人,度過充滿歡樂與青春的上半年生活,直到-阿拉斯加在酒醉的某一晚出了嚴重的車禍喪失生命為止。(呃有上校又有拉拉,害我忍不住懷疑葛林先生其實也是個初代鋼彈迷...XDD)


P.100  她就是這樣。她可以飆到時速一百英哩,也可以在一奈米秒之內入睡。我非常渴望能夠躺在她旁邊的沙發上,擁抱著她入睡。不是像影片裡那樣做愛,甚至也不需要做愛,只是一起睡覺-就這個詞最純粹的意義而言。


阿拉斯加美麗、大膽、迷人,邁爾斯在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就愛上她了,無奈她已經有了高大帥氣的男友傑克,而且她也為自己很有義氣地介紹了來自東歐的可愛小學妹拉拉做女友,因此邁爾斯將這份心意埋藏心中,只與她以朋友的身分交往。在感恩節的一週假期中,因家庭因素,阿拉斯加留在學校中過節,邁爾斯則把握這一週的時間與她相處,共同製造許多美好的回憶。然而,卻因自己與上校都沒有阻止她以酒醉的方式離開學校,而後身亡,同樣感到無窮的罪惡感,認為自己與她的死亡脫不了關係,對他們而言,青春也已然喪失那原本鮮豔動人的色彩...


約翰.葛林在這一本處女作中,透過幾個觀點,探討了不同的青少年議題。我們看到在寄宿學院成長中的許多私密,好比他們卡佛河學院足以被退學的三大罪行:第一號違規是性交、第二號違規是喝酒,第三條是吸毒。三條都犯就是所謂的「三連彩」。即便規則嚴明,依舊有眾多的學生破戒,就像當學校只剩邁爾斯與阿拉斯加兩人後,他們四處侵入其他學生的房間,而發現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暗格」在藏酒...更別提性交這回事了禁得了才怪XD  前半部作品中,透過主角群青春洋溢的學園生活,讀者更貼近了他們的想法,好比說對於「禁止事項」尤其是性愛的好奇與嘗試、胡作非為的惡作劇;以及對於事物有些獨特的價值觀。


P.43  上校:「我猜我和她在一起,是因為她和我在一起。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是個很糟糕的男友,而她也是個很糟糕的女友,所以我們彼此相配。」


P.113  「你這幾個月就專心打電玩吧,手眼協調的訓練在你上三壘時會很有用。接吻,摸上半身,摸下半身,做愛。這就是跑壘系統的比喻方式。」


尤其是對於性愛的嘗試,看著這些還懵懵懂懂的青少年的反應實在有趣,書中那一段小女友拉拉主動說想幫邁爾斯口交的劇情除了讓台灣讀者對於歪果仁的性開放程度再次感到佩服外,也爆笑不已。透過這些活潑生動的場景,讀者們也彷彿一同重回高中校園,感受過去這樣自己也曾經度過的美好時光。


P.146 「我是不是應該...咬下去?」
「別咬!我是說,我覺得...我感覺很好。這樣很好。我不知道還要做什麼。」
「可是,你沒有...」
「呃,也許我們應該去問阿拉斯加。」
於是我們就到阿拉斯加的房間問她。她坐在床上狂笑不止,直到流出眼淚。她走到浴室,拿著一條牙膏走出來,以非常詳細的動作示範給我們看甚麼叫做「口交」。我從來沒有如此希望成為一條牙膏...



但在那一晚的悲劇發生後,一切確實變調了。愛著阿拉斯加的邁爾斯也完全不理睬拉拉,與上校、拓海間也發生爭執,彼此的友情稍微有了變化,每個人都自怨自艾,沉浸在悲傷中。一個人的死亡會留給多少人遺憾呢?而曾經是她死前吻過的最後一個人的邁爾斯,也不斷胡思亂想,為她不明原因的酒醉駕車、並在車上留下白色花朵的猝死謎團嘗試找到解答!曾經表示過「自己抽菸是為了加快死亡!」這樣悲觀言論的阿拉斯加,究竟這場車禍是自殺、意外甚至有心人的謀害?也成為全書後半部的一個重心。


P.163  現在她每一小時都變得更冰冷,我每一次呼吸她就死得更徹底。我心想:這就是恐懼...我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我無法找到它,而我需要它。這種恐懼就好像有個人掉了眼鏡,而眼鏡行的人告訴他,這世界上的眼鏡都賣完了,他今後必須過著沒有眼鏡的生活。


P.194  我知道自己今後會認識更多死者,宛如堆疊如山的屍體。我腦中會有足夠的空間記住每一個人嗎?我在今後的人生當中,每天都會逐漸忘記阿拉斯加嗎?


在這一段漫長的、符合書名的「尋找阿拉斯加」的過程中,同時也是邁爾斯正面面對死亡議題,挑戰如何度過生命難關的一段旅程。阿拉斯加的可愛可親,讓她為眾人所喜愛與懷念。她曾經懷抱著不同的理想,卻已經無法達成。而這些與她生前最為要好的朋友,卻也彼此分裂、不再親密,想到這樣的現況不會是在天上的她所希望看到的,邁爾斯與上校都還是振作起來。約翰.葛林在書中花了不少篇幅來描述海德博士的宗教課,以不同宗教面對死亡的態度,讓學生們、讀者們自我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你要如何離開所謂痛苦的迷宮呢?年輕人們,在痛苦的情緒中掙扎,直到找到答案,並完成了學校有史以來最酷的一場惡作劇,就此獻給阿拉斯加,這是屬於他們對摯友的最高敬意,也是為自已的青春時代劃下一個緬懷不已的休止符...


P.60  我七歲生日的時候,我爸媽要我自己選名字。很酷吧?所以我一整天都在查我爸的地球儀,想要找個很酷的名字。我第一個選中的是非洲國家「查德」,可是我爸說那是男孩子的名字,所以我就選了阿拉斯加。它的詞源是阿留申語的Al-yeska,意思是「波浪拍擊的地方」。我很喜歡這個概念。它很大-就像我想要變成的那樣-而且它離阿拉巴馬的葡萄藤站很遠-就像我想要變成的那樣。


就像2012年的風雲作品《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一樣,兩位得到癌症的男女主角海瑟、奧古斯都,面臨生離死別的悲痛,最終卻能夠以更為堅強、美麗的姿態與病痛搏鬥下去,綻放出生命的光輝。當阿拉斯加死亡之謎揭曉,邁爾斯最後的體悟,讀來也是如此令人深深感動於心!當大人帶著狡猾、愚蠢的笑容指責「年輕人以為自己所向無敵」,他們並不理解這句話有多麼正確。我們永遠不會被摧毀至無法復原,所以也永遠不需要喪失希望。就是這樣沒錯,約翰.葛林總能夠在故事的最後為讀者們燃起熱血與希望,讓青少年讀者們闔上書本後,對於生命有了嶄新的認知,也萌芽出足以面對任何挑戰的心靈勇氣!謝謝葛林,為這個世界的所有徬徨青少年們,溫柔但有力地推了一把,繼續前進吧,追求屬於自己的「偉大的可能性」!


PS:感謝尖端出版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