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蜜拉.杜克曼《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  


(評分:8.5)

跟著法國媽媽重新認識妳的孩子,和妳自己!

連虎媽蔡美兒都佩服:真正令人大開眼界!
榮登亞馬遜書店、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雙料暢銷冠軍!

在巴黎生了女兒後,美國媽媽潘蜜拉原本認命地以為從此大概就會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為了孩子的需求和發展,媽媽的責任最重大,一刻都不能疏忽!

可是,當她累得想大叫救命時,卻發現法國媽媽們個個光鮮亮麗、悠然自得。她們在身為母親的同時,顯然並沒有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女人,一方面照顧小孩,一方面也保有自我,享受自由。

難道法國小孩自己會長大?別懷疑,法國寶寶兩個月大就能一覺到天亮,因為媽媽聽見哭聲會「等一下」,不是等他哭到累,而是讓他學著半夜醒來了繼續睡(其實嬰兒天生就會,只是需要機會練習)。法國幼兒吃的第一口副食品不是沒味道的米糊,而是滋味豐富的新鮮蔬菜泥(別忽視小小美食家的潛力)。法國小孩四歲就獨自參加長達七天的夏令營,學習過自己的生活(請相信孩子不在爸媽身邊時,長大得特別快)。最重要的是法國媽媽疼孩子卻不心軟,孩子儘管開心地玩,但最終仍得尊重「老大」(做決定的永遠是大人)。

看看周遭那些既活潑自信、又超有自制力的法國小孩,潘蜜拉不得不承認「法國式教養」還真是有一套,而唯有父母先感到輕鬆愜意,才能帶給孩子自在快樂!



我試著走人類學路線,向小豆解釋說「日安」(bonjour)是法國人的習慣,她得尊重這項傳統。我們住在法國,法國人覺得說日安很重要,所以我們也要說,知道嗎?每回我們去參加她朋友的慶生會或去拜訪法國家庭時,我都會在電梯裡提醒她。
「等一下門開了妳要說什麼?」我緊張地問她。
「便便香腸。」她回我。



比預計中還要花了更多的時間,才得以讀完這本內容、書名都很落落長的《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但是會讀比較久,並非因為這本書並不好看,而是相反地,正因為這本書非常豐富且饒富趣味性,才讓我沒辦法用比較速讀的方式解決,而是在勤做筆記、以及邊讀邊思考的過程中,才讓時間飛也似地流逝。這也是為什麼我至今還是會喜歡參加試讀活動的原因。藉由試讀總是得以認識與讀到許多自己可能在書店書架上從未有興趣取下、遑論買回家拜讀的另類好書!以這本《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為例,一個目前單身又還沒到結婚生子年齡的男生怎麼可能在書店裡拿起這本書看啊XD 但正因透過這本好書,我充分地得到非常多寶貴且實用的「法國式教養」貝比原則,對將來的父親使命可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來沒人告訴我,大家之所以這麼稱頌所謂的「巴黎春天」,是因為巴黎接下來七個月的天氣都又陰又冷。好巧不巧,我就在這七個月開始的時間搬來了法國。」


艾德蒙˙懷特是一位曾在一九八零年代旅居巴黎的美國作家,他是我在這裡的第一個知音,因為他也認為住在巴黎會讓人憂鬱失措。他那本書是這樣寫的:「請想像你死了,心滿意足地上了天堂,然而某一天你赫然驚覺你每天的情緒基本上是憂鬱的,縱使你一直深信快樂就在附近不遠處。在巴黎住上幾年或幾十年就是這種感覺,好似遁入一個和煦的地獄,一個宜人的宛若天堂的地獄。」



擁有「花都」之稱的法國巴黎,一向是許多人相當喜歡的旅遊勝地。然而旅遊跟定居可是兩碼子事!至少我雖有打工度假之心,但就從來未考慮過法國,而是嚮往著日本與英國。除了語言考量是一個因素,法國人有名的冷漠也是我比較望之卻步的原因。而透過作者潘蜜拉.杜克曼這位老美的親身體驗中,我們確實完整地認識了一個外國人家庭在這個城市生根定居,所會面臨到的種種文化衝突與優缺點。而在這本書中,我們更能因此認識、了解到法國人的種種獨特文化,非常有趣實用!我一向也很喜歡認識外國的不同文化,去日本的時候除了風景外,其實更注意於觀察著當地的人以及人與人間的交流等等。本作所帶來的不僅是法國式的育兒方針,更是法國人的文化探究,相信是對法國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個很不錯的閱讀媒介。


這本雜誌還比較了孕婦使用各種情趣用品的優點(「陰道球」可以,「按摩棒」等各種需要用電的產品則不行)。雜誌如是說:「不用猶豫!這是一件多贏的事,連小貝比也將深受其惠,因為您高潮時,小貝比會感受到『按摩浴缸效應』,如同享受水中按摩一般!」


我確實跟法國父母問到幾個幫助嬰兒睡眠的妙招。幾乎所有人都說,在小朋友出生的頭幾個月,他們會讓小朋友白天待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就算睡覺時也一樣,到了晚上則把他們放在陰暗的地方。此外,幾乎每個法國父母都說,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仔仔細細「觀察」孩子,然後按照孩子自己的「節奏」來照顧他們。這些法國爸媽真的老是把節奏掛在嘴邊,感覺他們不像在養小孩,比較像在組搖滾樂團。



我們台灣人的育兒方針,無疑是更為接近美國人些,無論是慣常地塞零食給小孩、或是嬰兒晚上一哭鬧後就馬上醒來去照顧。這些總會把新手父母攪得七葷八素、沒覺好睡的育兒方式,看似已經普及且尋常,但在法國可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就像作者最初產生對「法國式教養」的疑問開始,為甚麼法國媽媽們可以依舊外表光鮮亮麗,甚至在孩子出生兩個月大就可以讓他們一覺到天亮?不用害怕半夜總被吵醒的折磨呢?而法國父母卻又總是神祕地,以「節奏」來論之,並強調自己家並沒有甚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乖乖睡覺的特別法子,這可讓杜克曼心有不甘,也正是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調查後,才得以明白這種原理簡單、卻不見得是每位心疼孩子的父母能夠辦到的「法式停頓」。也就是並非在嬰兒一哭鬧就衝過去抱起他,而是稍微等待一會兒。因為嬰兒與我們一樣都有潛眠期,有時候地啜泣不代表他醒來,給予他們學習再度入睡、養成能夠自動入睡的習慣非常重要。如果總是在孩子哭泣時就「吵醒」他們,最終將會帶給自己與孩子最為惡劣的睡眠品質呢!


每到周末,巴黎人就像在進行全國烘焙大賽似的,家家戶戶都烤西點。法國小朋友大概從會坐開始,母親就開始教他們烘焙點心,而且每一、兩週就烤一次。這些小傢伙做的可不是灑麵粉或把香蕉搗爛這種簡單的事情,他們會打蛋、用杯子盛砂糖,還會混合材料,而且做每一個步驟都帶著一種超自然的自信態度,總之這些點心幾乎全程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這些法國家庭烤蛋糕的步驟可不只是得到一堆蛋糕。烘焙能讓孩子練習自制,而按照食譜材料並依序進行步驟更是最好的一課,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他們通常在早上或中午過後烤西點,烤出來的蛋糕和馬芬他們不會馬上吃掉,往往等到下午吃點心時才拿出來享用。


從出生開始睡覺開始,法國人就開始了這一套讓我們看來新鮮,也非常厲害的教養方式。從書中我認識到法國人的確是非常有禮貌的民族,與日本人的禮貌不同,他們本質上可能更為冷漠些。但在教導孩子不為自己、他人造成困擾這點,可說是非常成功。好比作者杜克曼帶女兒小豆到公園玩耍時,一定得準備許多童書、玩具,更要隨時緊盯著她,避免她拿起沙子放入嘴中、或是被其他危險物品所弄傷。然而法國母親可不來這套,孩子們可以靠一顆球就「自得其樂」地度過一個下午,甚至母親們完全可以自顧自地聊天、不需要盯著小孩,這是多麼神奇哪!法國父母不遺餘力地灌輸孩子,不因為年紀小就擁有特權,彼此一樣是人,需要彼此尊重。當孩子能夠明嘹這點,不但不會有所謂的小霸王出現,更可以讓父母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與時間,這對眾多美台父母來說,該是多麼可遇不可求的呢!然而,用心讀完這本書,妳會發現要成為一個輕鬆的媽媽原來並不困難,只要懂得適當的「放手」,不給予自己與孩子過多的壓力,反而可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法國媽媽通常看都不看我一眼,即便我們的孩子就湊在一起搶沙坑玩具也一樣。有時我會試圖破冰,問她們:「妳小朋友多大?」但這些法國媽媽都只是咕噥說出一個數字,然後用「妳這人好怪」的表情打量我。總之我問完問題後,法國女人幾乎從來不會跟我聊下去。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畢竟我人在巴黎,巴黎人就是世上出了名的冷,不是嗎?我想什麼冷笑、冷眼、冷言冷語都應該是巴黎人發明的吧!我甚至聽法國其他地方的人說過巴黎的確特別冷漠。


對美國女人來說,母親的角色是跟其他角色區隔開來的,是絕對的。如果她們戴上媽媽的面具,就會一併穿上媽媽的衣服,如果她們轉換成一個誘人的女人,她們就百分之百的誘人,而孩子永遠只能看到她們「媽媽」的那一面。而在法國人(以及比利時人)的理想中「母親」和「女人」的角色應該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妳都是一位母親,但妳同時也是一個女人。


法國媽媽要達成的標準其實很高,她們外表上得維持魅力,事業上得維持成就,每天還得親手準備晚餐給家人吃,但她們的負擔已經夠重了,因此盡量不讓自己有愧疚感。法國媽媽不會運用這種「我是壞媽媽」的歉疚感讓自己成為悲劇英雄。



除了眾多關於照顧法國式寶寶的小撇步外,對於美麗、冷漠的法國女人,作者也有許多有趣的分析,為讀者們揭開了她們的神秘面紗。的確很難想像,法國人難道不需要那種完全敞開心房、大吐老公與小孩苦水的姊妹掏嗎?怎麼會連到她家拜訪單獨相處了,還是只能談些風花雪月、不著隱私的事情呢?連朋友都是這樣,更遑論素未謀面的陌生媽媽們了。也難怪作者與其他外國女人都會有種無奈,感覺法國媽媽們好難相處啊!法國實際上是個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女人在職場、家中的地位都是比較低的,薪水低,就連負擔的家務也都很多很多。但她們從未抱怨,甚至還能維持優雅的外貌與姣好的身材,就像作者隨時隨地看到的美女媽媽,她們到底是怎麼過活的啊!?她們沉默且神祕的腦袋瓜究竟在想些什麼?我想透過書中完整的閱歷,讀者們應該都能更為認識這些法國女人,以及在她們產後很快就得恢復身材、恢復工作,這樣美麗動人、堅強無比的外表下,真正的各種思想。只能說果然是一養米養百樣人,觀看世界文化的不同面向,真的太好玩了!


法國父母將蔬菜、水果視為孩子美食教育的啟蒙基礎,是兒童體驗味覺之美的第一堂課。我們許多英語系國家的父母如果試了幾次孩子還是不喜歡,我們就會認定我們的寶寶就是不愛吃酪梨、地瓜或菠菜。但對法國人來說,反覆讓寶寶品嘗味道是他們必達的使命。法國家長也知道孩子有自己偏愛的口感,但他們深信蔬菜都有與生俱來的豐富滋味,每一種都饒富趣味,而家長的職責就是帶領孩子領略所有的好滋味。他們深信把正確的飲食之道教給孩子是家長應盡的職責。


「法式教養」的大部分原則其實在哪裡都能實行,不是非得住在吃得到某種起司的地方才能貫徹,無論你住在法國巴黎或淡水八里都沒差,只要你願意調整對於親子關係的觀念及對孩子的期待,你絕對能實行法國教養。



正如同作者在最後一段所下的上述這個結論,各位父母親實則不用太過擔憂關於「法國式教養」的可行性,是否只能在法國才能進行?當然不是這樣的。連淡水八里都出場了台灣人還用擔心嗎XDD 「法國式教養」可以只是一個概念,一些獨特的小撇步,而且我們每個國家都一定有各自更為合適自身的文化,不需要全盤照收法國人的美食或是其他文化。而是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育兒方式,達成皆大歡喜的效果。相信許多讀者還是會對這樣一種來自遙遠異國文化的育兒方式感到疑惑與不信任,請給這本好書一個機會吧!法式教養肯定會讓我們大開眼界!而且作者也在書中許多段落,都以旁徵博引的各種真實科學調查數據所證明,法國小孩們的健康、身材、成長等正向統計數字,皆為更勝美國的!想擺脫生孩子後就再也沒有自由、再也沒有屬於自己與夫妻空間的父母們,請好好參考這本書吧!我們不是要培養出小法國人,而是培養更為健全與快樂、自在的親子關係與生活品質!擅長享受生活的法國人,這點可真是值得學習的呢!


PS:感謝皇冠文化曾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