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贖罪》 

(評分:8.0)

有罪!無罪!究竟由誰來決定?
補償,又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
《告白》暢銷名家榮獲「書店大獎」後,備受期待的首部力作!

一件十歲女童遇害懸案,
四個記不清兇手長相的目擊者。
一段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
從此將她們的人生推向了贖罪的黑洞……

「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
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

現在回想起來,真正改變了我們命運的,並非英未理之死,而是十多年來深深釘進我們心裡的這句話,以及英未理媽媽當時歇斯底里、咬牙切齒的神情。

不,或許早在英未理跟著她爸媽從東京搬來我們這個「全國空氣最乾淨的小鎮」時,一切便已起了轉變。或許像芭比娃娃般精緻的她,和我們這些在鄉下土生土長的野孩子根本不應該玩在一起。又或許那天,是我們四個人在什麼時候做錯了什麼,所以她才會死?或許,我們才是真正害死英未理的兇手!

眼看兇手的追捕時效就快到了,是不是因為我們記不起那個男人的樣子,才一直捉不到他?這些年來,這個念頭就像無形的緊箍咒,緊緊地圈住了我們!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補償?如果說,我們身上的罪,用四段活著的人生來贖,這樣夠不夠?……

原以為安全的校園裡,發生了一件駭人的命案!身為目擊證人的四個女孩背負了一輩子的內疚,從此步上殊途同歸的悲劇之路。然而,面對無辜死去的小女孩,有罪的是誰?該為此贖罪的又是誰?誰有權利理直氣壯地丟出石頭報復?而為了彌補「還好不是我」的罪惡感,又必須付出多少倖存的人生?

繼《告白》之後,日本「書店大獎」得主湊佳苗再度以獨特的輪述手法,透過當事人的不同視角,一層層剝開所謂「罪」的真相,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人性掙扎! 


隨著2009年書市上最火熱的話題名作
《告白》電影的熱映,湊佳苗老師的第三部作品《贖罪》(第二部作品是《少女》)也在出版中文版後依舊大賣、引起廣泛的閱讀與討論熱潮。但,《贖罪》也必須背負了處女作太過成功的「原罪」,至今看到的幾乎每篇書評、心得,都會與《告白》作為比較,也幾乎一致地被評為不如《告白》。也許,去年所看到湊佳苗老師的訪談中,本人所提及的:「要持續寫作當個作家,但接著不再以《告白》當作代表作了。」這樣的豪語,還需要時間與才能的困難考驗吧。


《贖罪》與《告白》一樣採取了分為不同章節,以不同角色用第一人稱自述來描述故事的寫作手法。好處也就是讓讀者可以迅速進入劇情中。背景設定在一個日本空氣最乾淨的純樸小鎮,來自東京的十歲千金小姐英未理與四個當地女孩成為好友,過著平凡、快樂的每一天。但這一切在突如其來的英未理姦殺命案後,全都變了調。英未理的母親麻子夫人對四個女孩提出了要求。


「妳們這些白癡只會說著不記得、不記得,妳們跟笨蛋一樣,才會過了三年還抓不到兇手。就是跟妳們這些白癡在一起,英未理才會被殺,都是妳們害的,妳們才是殺人兇手!我永遠不會饒恕妳們。在追捕時效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這兩件都做不到,我會報復妳們。我的財力、權力,都比妳們父母多上幾千倍。我一定要讓妳們嚐到比英未理更悲慘的下場,因為只有身為母親的我,有那個權利!」


被害者母親悲痛的控訴,就此改變了四個女孩的人生。麻子夫人會與森口悠子老師相同地使用究極的報復手法嗎?恐懼與內疚就這樣,以不同的形式,即使有人並沒有自覺,卻永遠纏繞在紗英、真紀、晶子、由佳四個女孩身上。並因此引發了--新的悲劇。每個女孩,竟然在成為大人、踏入社會職場後,都一一成為殺人兇手。究竟,中間發生了什麼曲折離奇的故事?


到了十七歲那年,我的初經還沒有來。母親說,就算個子再小,到現在還沒有也太不尋常,需要去看婦產科。檢查的結果沒有特別症狀,醫生認為,是精神上的原因。我從此才知道,精神上的原因會導致月經不來或中止。變成大人後就會被殺,有了月經就會被殺-我不斷向身體暗示這一點,起初是有意識的,後來慢慢轉成潛意識。即使我不再回憶命案的經過,在腦海深處,還是一直被這件事束縛。


在英未理命案追訴期即將到期的十五年後,就在這段時間內四個女孩接連發生了悲劇。與她們當年被麻子的話束縛、被英未理的屍體慘狀所束縛,或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糾結。為了「贖罪」這項負擔,紗英再也無法長大、真紀選擇投入教職、也有完全不在乎的由佳。然而,她們卻不約而同走上悲慘的結局。這是命運?或是自己的陰錯陽差的選擇?對我來說,這四個女孩的人生故事是相當精采的,更是值得思考的議題。(雖然「熊妹」晶子的故事覺得有點扯...)
也是《贖罪》即便不如《告白》,卻不該被忽視的優點。


而比起《告白》,《贖罪》的推理懸疑性也不遜色,十五年來無法偵破的英未理命案,讓四個女孩始終無法正確指認的兇手真面目,都在最後進入麻子夫人的自述章節後,一一拼湊出支離破碎的線索,伴隨麻子本人令讀者驚愕的回憶,終於有了完整的解答。最大謎團所在的犯人動機,原來,也就埋藏在麻子本身之中...麻子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千金貴婦從東京被迫到鄉下小鎮生活、無法融入,被有意無意排擠對待。對四個女孩烙下狠話後,她是如何度過這段痛苦的生活?對這些女孩的想法是否又會有所改變?


從小到大,別人為我服務一向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從沒想過去取悅別人。每當男朋友們送禮物給我,我常會想,他們為什麼會想做這種事呢?又得不到什麼回報。後來我想通了,因為他們喜歡這麼做。秋惠只不過開心地說「謝謝」,我就感到萬分滿足。我想,啊,我可能屬於付出型,而不是接受型的吧。


藉由不同章節的敘述,我們清楚看到這本作品中,出生在不同時代、家庭背景的人,想法上的巨大差異。這是自《告白》沿襲下來的作者長處。更看到了「報復」這個命題中,可以發揮的其他寫作模式。兇手的報復可以讓人摸不清楚其動機、麻子對女孩們的報復也可以這樣讓恨意與行動無法共同呈現。但不約而同,導致的悲劇都是令人惋惜的。如果說《告白》的學生們被報復讓讀者感到痛快;那麼《贖罪》中的被害者們,最終是否也難以讓人同情呢!?在驚愕黑暗的真相揭曉後,坦白、承認自己的罪孽,從多年的詛咒中解放,本作的結局在悲傷與無奈中,是帶有溫馨與救贖的微光。《贖罪》或許在話題性與聳動性上不如轟動的《告白》,但也依舊是本精采易讀、適合改編戲劇的好作品呢。

 

欲購買本書請點此進入網路書店連結



PS:感謝皇冠文化李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