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列羅《彼岸的女兒》 


(評分:7.0)
榮登美國歐普拉讀書會2009年夏季嚴選新書《歐普拉雜誌》獨家專訪!
獲選英國樂讀讀書會(Lovereading)「五月選書」!
榮獲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好評肯定!

原名:Margaret .Leroy 《The Drowning Girl 》(2009)


今年4歲的妳,為何對從未去過的海岸,如此熟悉?

我是如此愛妳,卻對妳一無所知……

「為什麼那張照片這麼特別,甜心?」
「那是我的海邊哪,葛蕾絲。」她說:「我曾經住過那兒。」
她說話的語氣,彷彿有個陌生人正在透過我的孩子發聲──
彷彿她已經遺忘了我,而那遙遠的彼方才是她的歸屬。
我的心撞擊著胸口,戰慄竄過全身;
儘管發生了這麼多事,都比不上眼前這一幕能讓我如此恐懼。

四歲大的希薇究竟怎麼了?年輕的單親媽媽葛蕾絲憑著微薄的薪水,獨力撫養她唯一的小女兒。

然而,希薇從小就跟一般同齡的孩子有著明顯不同:她不僅沉默寡言,從來不肯叫葛蕾絲「媽媽」,對水還有一種莫名強大的恐懼。

不久,當希薇開始反覆畫起一棟她從未造訪過的水畔小屋,夜復一夜在「無法呼吸」的噩夢中哭叫驚醒,心急如焚的葛蕾絲不得不向兒童心理學家亞當.威特斯博士求救,卻發現,一切線索似乎都將三人引向愛爾蘭遠方狂風吹拂的海岸,而來自過去的幽暗祕密,也正朝著這對絕境中相依為命的母女步步進逼……
 


《彼岸的女兒》是瑪格麗特.列羅出版的第五本小說,也是她翻譯進入台灣書市的第一本作品,出版在我們熟悉的三采文化「i READ」系列。作者曾擔任音樂治療師、特教老師、心理輔導師與兒童保護社會工作者的豐富資歷在這本作品中讓我們能看到其專業素養的呈現。
但最了不起的,還是在故事的構想與發展上都屬平淡、甚至老梗的情況下,展現平易近人的成熟文字功力,讓讀者能夠相當輕鬆、愉快、迅速地讀完整本書,這是我事前所沒有預料到的。


比起上一本閱讀的
《1920魔幻女孩》,《彼岸的女兒》的篇幅更多,看似也不會很易讀是讓我之前稍有擔心的。但結果確是多慮,雖然它不是「都會小說」,但場景同樣在現代(2009年),不會有甚麼年代或文化隔閡。故事描述與有婦之夫外遇懷孕後被拋棄的葛蕾絲,雖然辛苦卻努力撫養寶貝女兒希薇。但希薇已經快四歲了,卻是一個古怪的孩子,不僅有超乎尋常的嚴重恐水症(不能接觸水),有超齡的成熟,絲毫不畏懼殭屍等恐怖的東西,卻從來不肯叫葛蕾絲一聲「媽媽」,總是直呼其名。會做出怪異的行為或說奇怪的話,但不是沒有邏輯的,畫出從來沒見過的房屋圖像、對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非常熟悉....等等。


這本作品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我的女兒保有前世的記憶怎麼辦?」這樣的題材。這種事在歷史上其實並不罕見,多有發生的例子。但當童稚的外表中卻不得不擁有部分記憶,甚至影響了人生,身為父母的又該怎麼幫助孩子呢?希薇的症狀已經大大影響了周遭的人,朋友不願與她相處、幼稚園也不願收留常常會造成麻煩的她。於是在心靈醫生亞當的協助下,葛蕾絲終於下定決心帶著希薇前往她「真正的家」,愛爾蘭的冷灣。這是一個賭注,尤其希薇的回憶,恐水症的涵義代表她可能是死在水中的。史上許多案例,這些投胎轉世後卻不肯遺棄的記憶,往往是灰暗且嚇人的。因為不甘心,才會繼續留著這些回憶。
讓希薇選擇去記起這些回憶,是多麼危險的呢!?她會不會永遠失去屬於今生的人格?


《彼岸的女兒》算是結合女性小說與推理小說類型的創作,但對我而言,完全依靠前生記憶來破案是不符合我的推理小說觀,這在
東野圭吾《預知夢》中的一個短篇故事也有發揮過,對正統推理小說家而言是不會「完全相信」這類線索的。因此對我來說,我更著重這是本女性的、偉大母親的小說。葛蕾絲在女兒帶給她的無數麻煩後,雖然常常心灰意冷,卻仍舊給女兒最溫暖、最體貼的包容與關懷,不僅讓讀者我們感動,也恰恰是讓希薇做出最後決定的主因。看著這一對母女的情感交流、葛蕾絲能夠重新找到真愛的這段旅程,就是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最大享受了。


《彼岸的女兒》的確是一個相當好的書名,充分表達了葛蕾絲身為母親的心境。女兒看似在自己身旁,她的心與靈魂卻仿若在彼岸般如此遙遠....幸好,直到最後,我們能夠欣慰地看到這位可愛的小女孩希薇,回到了母親的身邊。雖然以後也許母女還將面臨無數艱難,但是她們已經真正擁有了彼此,也將無所畏懼了....


PS:感謝三采文化李小姐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