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告白》 

(評分:8.5)
2009年本屋大賞第一名 
2008年「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一名
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四名 
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


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是「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讀賣新聞》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
 


毫無疑問是2009年台灣書市裡最熱絡的推理小說,會如此熱門也許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小說確實精彩、引人入勝,二是書中人物的想法與作為極為真實、卻富爭議性、有相當多討論空間,造成一個人接著一個人地不停推廣的現象。三為這本書篇幅輕薄易讀又便宜,很~~難讓人會不花錢買下去XD 


本作榮獲了「好看小說評價指標」的本屋大賞第一名,也在三大推理榜單中名列前茅,只有「本格推理BEST10」此榜單未有入榜。得獎紀錄不消提,在讀者間能得到一致的好口碑,就已經是相當令人難以相信的處女作成就。與同樣在今年引發話題的
塔娜.法蘭琪《神秘森林》一樣驚人,但《告白》的優勢更大,書中探討的教育&校園問題是更接近大眾讀者興趣的。


整本小說由六個短篇小說組成,全是由主角擔任第一人稱敘事的「手記」方式,分別是由中學女老師森口悠子為主角的第一章「神職者」、以班長美月為主角的第二章「殉教者」、以學生兇手B的母親所寫的日記為主角的第三章「慈愛者」、以兇手B為主角的第四章「求道者」、以兇手A為主角的第五章「信奉者」以及最後一章「傳道者」,主角又回到已經辭去教職的森口。
對我這個對手記敘事模式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是相當開心的。


第一個短篇《神職者》,就已經憑藉極為驚人的意外性結局,為湊佳苗贏得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最後森口的衝擊性告白是如此駭人,讓我頓時也對牛奶感受到一股畏懼噁心感。
而故事中對日本流行的熱血教師文化更做出堪稱經典的質疑。好像大家都覺得熱血教師把誤入歧途的壞學生拯救回來是理所當然,但為那些人犧牲掉光陰與求學機會的普通好學生而言呢?憑什麼?論點簡單,卻深入人心,把金八老師、極道鮮師、麻辣教師鬼塚全都狠打了一巴掌!的確,在那些劇情中出風頭的都是壞學生,普通的好學生只能默默吃虧嗎?這就是首先讓人讚嘆不已的地方。


更驚人的,卻是湊佳苗還能運用這個短篇,發展出一本更具破壞力的長篇小說。不能否認,這本書讀來絕不舒服溫暖,而是感受到強烈的惡意流竄。故事中的學生極度討人厭,想法令人嘔心,卻在一段段告白中顯得真實非常。直樹在母愛壓力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偏差心理,修哉在缺乏母愛滋潤下造成的偏差心理,直樹之母在溺愛下對其他事物表露的偏差心理,森口在愛女喪命後選擇制裁報復的偏差心理,種種不正常、異常的人與行為之大成,卻在仔細描寫獨白的過程中,顯得極具說服力。不禁令我聯想到
東野圭吾《徬徨之刃》同樣是令人感到心寒痛惡的學生與探討少年法是否公正問題,直樹與修哉卻不會有快兒與阿誠的「為惡而惡」、「被製造出來的惡」之反感。

EX:P.172 修哉的獨白「用文章表現的道德觀,單純只是教育的學習成果而已。有人本能覺得殺人是壞事嗎?這個信仰薄弱的國家大部分的人,因為從懂事開始就被灌輸這種觀念,所以才根深蒂固了不是麼?正因為如此才會認為殘忍的犯罪者當然該判處死刑,連這裡面的矛盾都看不出來。但是很罕見的也有在接受了教育之後,不顧自己的地位跟名譽,主張就算是犯罪者生命也一樣寶貴的人。到底要接受怎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那種感性呢?從出生開始就每天晚上聽歌頌生命尊嚴的故事?要是這樣的話我可以理解為何自己沒有這種感性。因為我從來沒聽過母親給我講故事。聽的都是電子工程學的話。電流電壓、歐姆定律諾頓定理...母親的夢想是發明家,要製造能夠消除任何癌細胞的機器。一個人的價值觀跟標準是由成長環境決定的。而判斷他人的標準是依據自己最初接觸的人物而定,我想這個人都是母親。比方說同一個人物A,由嚴格的母親養出來的人會覺得A很溫和,但由溫柔的母親養出來的人就會覺得A很嚴格。」


採取的報復方式也不相同,也許是男性作家與女性作家所最能展現的差異。《徬徨之刃》長峰的報復就是殺戮、血腥,《告白》中森口的報復,乾淨不見血,卻反讓讀者產生更強烈的戰慄。身為女性的細膩與恐怖報復法,在此鮮活地伴隨惡意(而不是長峰單純的殺意)刺入讀者心中。巧妙操作校園霸凌的方法,比起亂砍亂殺,更讓讀者產生了難以忘懷的情緒。不得不說是相當高明的。湊佳苗更在第二章點出校園生活的霸凌形態:「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讚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譴責做壞事的人。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麼作除了當好人,還能發洩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得的樂事嗎?而且一旦嚐過甜頭,一次制裁結束後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就變成強行創造出制裁對象了。這樣一來就跟中世紀歐洲的女巫審判沒有兩樣。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並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力。」


是的,利用群眾心態與熱血教師,森口對兇手展開可怕的報復。但那報復究竟是什麼,在前幾章,藉由直樹與母親、修哉等人極度自私、令人反感的獨白,慢慢累積張力、以及讀者對他們厭惡的情緒後,到最終章時才一口氣地爆發出來。森口的報復制裁可說是嚇人至極,足以讓擁有道德觀的人、主張法律審判制度的人怒罵批評,這也是本作的爭議點所在。但無可否認,在作者精心的舖述過後(而這個過程又是如此簡單易讀、不是長篇大論,展現了強大的寫作功力!)後,
多少的讀者忍不住強烈認同森口,認為學生該死,遭到報復活該?也就在閱讀過程中讓自己的道德觀、社會觀受到影響甚至破裂,贊同了森口的「惡」,與以暴制暴的不正當行為呢?


這部作品帶來了真實的黑暗人性,雖然結局的衝擊感稍嫌刻意,卻依舊真實地彷彿存在於我們身邊、校園之中。這個社會與人性,本來就不是說改變就可以改變,想要導向良善就可以人人良善的。《告白》提供了一個反思空間,讓大家開始質疑法律的效用、教師的正當性、與學生的道德觀,只要社會上多那麼幾個書中的人物,這個世界將顯得如此黑暗與絕望。這本小說其實也是一本警世的作品,希望在令人戰慄的結局後,為真實世界的我們喚起更多心中的良知啊。

 

欲購書可點此連結進入網路書店頁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