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西凱勒曼《殘酷天才》 

(評分:7.5)
英國「理查與裘蒂圖書俱樂部」推薦2009年最好看小說


憑空消失的房客,僅留下令人驚嘆的13萬5千幅圖畫,
1個謎樣的姓名,以及5樁發生在四十年前的懸案……

伊森.穆勒正努力在殺人不見血的現代藝術領域,建立起他藝廊經紀人的名聲,這時倒給他碰上了一個「一生只有一次」的大好機會:在紐約一處頹朽的廉價公寓裡,一位上了年紀、名叫維克多.克拉克的房客失蹤了,留下一屋子可觀的畫作手稿。除了獨來獨往之外,沒有一個鄰居能提供關於克拉克的正確資料,而他的曠世鉅作就這麼深藏屋中,無人知曉。

而這一切都將改變。

坦白說,這些畫作當然不屬於伊森所有。但他卻拍賣它們——他還為此辦了一場空前成功的展覽會。買家為之瘋狂,評論者稱道不已。博物館對畫作很有興趣,而伊森的照片也帥帥地登在《紐約時報》上。

突然間,連警察也想找他說話了:看來這個維克多.克拉克有段不足以外人道的過去,而垂吊在穆勒藝廊裡的那些畫,與其說是藝術品,更像是謀殺案的證物……

克拉克是個天才,還是一位兇手——或兩者皆是?這其中又有何不同?沉浸在四○年前冷酷的謀殺案調查裡,伊森將揭開一段與家族緊密相連的、關於恥辱與死亡的神祕傳說。

凱勒曼這部緊湊、行雲流水般令人震驚、開心又難以釋卷的作品,半是告解、半是理性調查,《殘酷天才》正是你前所未見的偵探推理小說!
 
 

首先感謝三采文化胡先生提供的本書試讀機會,再來大力稱讚的是封面,真的設計得非常漂亮、符合小說的天使之畫主題。
灰鷹巢城灰鷹爵士的文章也提到,就連作者傑西凱勒曼先生,也對台灣版封面讚不絕口,特地回信:「讚啦!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版本。我下一本書可以請他們來設計美國版封面嗎?」 這樣的成績確實令人興奮呀,證明了台灣書市的封面設計已經具有國際水準!


P.37 現代藝術的市場,主要是靠藝術經紀人撐起一片天,而不是藝術家。沒有我們,就沒有現代主義、沒有極簡主義、也絕不會有新潮流。現代的傳奇藝術家將淪為粉刷工人,或者擔任成人繪畫班的教師。博物館不會有文藝復興時期之後的館藏;雕刻家仍在雕刻異教神祇;錄影帶將會列入色情的範疇;塗鴉被判定為輕罪,而不是數百萬產業的一支。簡單一句話,藝術將無以為繼。這是因為在後教會、後贊助人時代,藝術經紀人提供了讓藝術引擎運轉的燃料,這種燃料在古往今來始終推動的藝術的發展,那就是「金錢」。


尤其在這個年頭,市面上的作品氾濫到正常人無從判斷優劣,只能讓藝術經紀人代勞。我們也同屬創造者,只不過我們創造的媒介是藝術家。我們創造了市場,市場創造了潮流,潮流創造了品味、文化及市場接受度的準繩,簡單說,我們創造了大家對藝術的認知。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品、畫家之所以成為畫家,就是因為我讓你掏出支票簿。



藉由主角伊森短短兩段話,便點出了藝術經紀人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與諷刺性。藝術的價值來自金錢的吹捧、而金錢價值的高昂來自經紀人的慫恿,推動了有錢人爭相競價、成為他們附庸風雅進而擠身上流社會的入場卷。傑西凱勒曼一針見血地指出現代藝術市場的本質,並毫不留情地戳破它的可笑。


在市場中汲汲營營的主角伊森,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從未出現的天才克拉克留在空房的13萬5千幅畫作,而將它們照編號拼圖起來,更能成為一幅包含了全世界意象的壯闊巨畫。這對伊森而言是充滿喜悅的挑戰,他可以憑藉自己的手打造出超級藝術家,賺取鉅額的鈔票。然而卻因退休警察的告知,發現最傑出的編號0001小天使畫作,五位小天使的臉孔竟然與數十年前發生的男童誘拐姦殺案之被害者是一模一樣的!身為發掘人的伊森自然不得不查明真相,找到消失的克拉克本人以了解事實,這樣的發展確實十足勾起讀者興趣。


在漫長的追尋過程中,作者持續點出他在本作想表達的概念與觀念。
P.105 即使克拉克是兒童殺手,也絕不是第一位行為出軌的藝術家。最偉大的素人藝術家阿道夫韋爾夫利因騷擾女童被捕,其中一名受害人年僅三歲。卡拉瓦喬也殺過一個人。既然如此,克拉克完全不與人往來,擁有千瘡百孔的靈魂,我又該有多訝異?那不是重點所在。「藝術家吸引我們的地方,一部份便在他們異於常態、他們拒絕服從社會規範、他們勇猛地朝著社會豎起中指。他們的藝術作品之所以是藝術,而非學術,正是因為他們缺乏道德。高更說過一句名言:文明是一種疾病。他還說,藝術來自剽竊或革命。」


更重要的是,我將克拉克從作品中分離出來。他謀害多少人命無關緊要。在侵占他作品的過程中,我令那些畫成為我的作品,幻化出他始料未及的浩大、意義及價值。對我而言,挑剔克拉克實際創造出畫作的內容根本就是吹毛求疵,他的罪惡與我無關。



這是剖析藝術家的本質,分析藝術家與凡人的不同。另外,呼應本書原文書名《The Genius》,對「天才」所代表的意義,傑西凱勒曼也做出自我解釋。並不是智商高、學問好的人就可以稱作天才。
P.324  作畫與下西洋棋相同,下西洋棋與溜冰相同,溜冰與妳站在廚房爐子前煮湯相同。事實上,任何平凡的日常活動都比傳統藝術優秀,比畫作優秀,因為我們從事日常活動時,不會出現自封「藝術家」那種必然會讓人走上平庸之途的虛妄。


波赫士寫得好,成為天才的渴望是「藝術的誘惑基礎」。照這了解來看,真正的天才不會自覺是天才。依據定義,天才必須不會停下來思考自己在做什麼、外界會如何看待自己的作為、而這項作為會如何影響自己與未來;他只是採取行動。他以專一的意念從事活動,那種狀態在本質上並不健康,常招致自我毀滅。


根據這樣的解釋,能夠理解何謂真正的天才。我想福爾摩斯、御手洗潔的行為模式與思想,正是符合這樣的天才定義,也證明了他們光怪荒誕的行為,正是天才之證明。而且這樣不自覺的人才是偉大的,就像土屋隆夫在訪談中還是謙虛地不稱呼自己是推理作家、只是務農的農夫一般。虛懷若谷、有如溫吞小火的天才與熊熊烈火、激情四揚的天才皆是存在的。而且,世人總將天才捧為英雄,嚮往他們,期盼自己也能達到那種境界。然而作者再度藉由主角伊森說明了世人想法的本質:


P.435 我不是天才,此時不是,過去不是,未來也永遠不會是。這年頭大家逐漸有了人人潛力無窮的想法,我在一閃即逝的醒悟中看出這是溫柔的謊言,專門用來安撫缺乏自尊的人。 平凡不是恥辱,我不相信天才在無窮無盡的名人錄裡會比別人值錢。他對我們其他人的意義在於,總得有一個人坐在其餘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的頭上。你的位置越高,視野越接近天才。為了更上層樓,艱辛地往上爬,雙手拼命向上探,期盼著能摸到邊也好,應該沒有比這更具代表性的現代抱負了吧。我對天才癡迷、大受吸引,若說我有天賦,那便是從一群人中挑出天才,並藉此闖出一番事業。我在工作的過程中,逐步相信自己或許能修練成天才。那是我以為自己能擁有的,但其實是永遠也無法得到的。


伊森在一生中嚮往天才、追求天才而想成為天才,但是他終究發現這是幻像。這也是給許多想爬得更高、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人之警訊與勸言。爬得越高、跌得越重,而且得到的只是虛妄。


有意思的是,這本作品是推理小說,但真相其實與整個事件過程沒有什麼關聯,甚至真兇的身分與動機都顯得倉促、無力。但這並不損耗於本作的強度,而且這正是傑西凱勒曼的風格。灰鷹爵士提出了說明:「傑西凱勒曼在哈佛本來主攻電影和攝影,不久改讀心理,為的就是對所有主題都能「有話可說」。他還年輕,還不想這麼快就定型下來,從三本作品的題材、背景全都不同,便可看出傑西旺盛的創作能量,正在不斷衝撞、不斷嘗試新的可能。」 這正是《殘酷天才》內容如此豐富、元素如此多元的魅力與緣由所在。也因此,即便閱讀到後半部的走向與事前預料大出意外,但穆勒家族的愛恨糾葛、現代藝術市場與畫作的可笑本質、天才的分析與動人的戀愛等等,都是讓人閱讀得十分開心的。尤其是橫跨半世紀的誤解,終於在最後讓伊森與父親間的不和謎團終結,踏出和解的一步,這樣溫情的結局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期待日後能看到傑西凱勒曼的成名作《大禍臨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齊安(He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